分享

逝去的上海'味道'[原创美文] (之一)

 阿福根 2017-05-17

 味道,在汉语里的解释通常是指味觉器官所体会到的滋味;当然,也可指抽象的情味、意味之类。一般意义上的味道是指味觉。但在上海人的嘴里则不然,上海人是经常会把“味道”用在嗅觉上的,比如:“格搭的‘味道’老难闻咯”。这里的“味道”显然是指气味,动用的明显是嗅觉器官。


久居上海,倏忽七十载,人顺着走,光阴倒着流,一晃眼,人老了,上海变了。


 天,还是这片天;地,还是这块地,旧日风景不再拥有,过去弥漫在上海大街小巷、弄堂深处空气里的许多味道(气味)随风逝去,不再存在;这些味道(气味)鼻子闻不到了,味道(气味)还在记忆深处弥散着、发酵着.

.....

  当年,飘逸在上海空气里的味道(气味)是讲地段,分时段的——不同地段、不同时段的味道(气味)是不一样的。


  懂得上海的陈丹燕说过:“走进上海人的弄堂里,才算得上是开始看上海的生活,上海很大,大到就像饭店里大厨子用的桌布一样,五味俱全”。这里说的“五味”,用的是味觉,我要说的是“嗅觉”。味觉往往是主动品尝,嗅觉是被动接受——空气里有什么,你就得接受什么,而且味道(气味)远不止五种。

 那就让我们先走进石库门弄堂去闻闻,说到石库门弄堂里的味道(气味),我先要从一个“臭”字开始讲起。

每天凌晨三四点,一声“吔呃,马桶拎出来呕”的喊声伴着湿漉漉的空气在空荡荡的弄堂里回响,许多马桶早在总弄与支弄交叉处列队等候——那时几乎每一条弄堂里都会有“王妈”、“李妈”之类的女人——她们是帮助别人做家务,打散工的中年女人,那时不叫钟点工。许多人家都会把倒马桶的事包月给她们(包月才1元),她们也会在晚上9、10点把马桶提到弄口集中。



当然,粪车到达之时,一些房子的后门也会有一阵响动,那是有一些不舍得这1元钱包月费的家庭主妇,她们只能自己摸黑把马桶拎到粪车旁。

那时的粪车是手推的,浑身漆黑,坦克车一般,顶部是一个方形的倒粪口,车头底部有一个圆形的出粪龙头——炮筒似的。

随着一阵的“稀里哗啦”的声音,马桶里的屎尿、草纸全倒进了粪车的“肚里”,于是,空气里飘散着粪臭,臭气会漫溢半条弄堂。

一次,有一个蝥贼打起了马桶上铜箍的主意,半夜里把一条弄堂所有马桶的铜箍,全部凿断取走,结果造成不少马桶散架,屎尿漫流一地,臭了整条弄堂。第二天招来满弄堂的骂声。

天亮之后,散工们及各家主妇会把把马桶拎走,各自在后门口洗涮,马桶里倒进毛蚶壳,随着二尺长的竹头刷子在马桶里搅动,弄堂里一片“唰唰”声,好一派马桶交响曲。涮好的马桶,靠墙斜搁30°,迎着太阳,一字排开,又宛如一场弄堂马桶博览会,这样的情景剧周而复始,天天都会上演。

随着旧区改造,许多石库门弄堂已经在上海的版图上被“抹去”,马桶不再“吃香”,即使保留马桶的弄堂,也再也没有“夜半吼声到粪车”的景观了,变成集中的倒粪站,臭气也有盖子“严防死守”,屎尿之臭不会再在弄堂里汹涌弥漫了——生活设施改善了,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逝去的是空气里的味道(气味),上海进步了,曾经的弄堂印记还在人们的记忆中存在。

大约5、6点钟,各幢房子的厨房间里开始有了动静——那是家庭主妇们在捅开封了一夜的煤球(饼)炉,随着火钳一捅,一股灰白的煤尘从煤炉里窜起,空气里马上弥漫起一股浓烈的煤尘味,灶披间、过道中、楼梯上,弄堂里。




有人家,昨晚睡觉时封煤泥封得不够严实,煤球(饼)烧过了,要死不活,只能把煤球(饼)炉拎到弄堂,往炉里添上几块柴爿,几个生煤球(生煤饼),让火重新燃起来,在风里吹吹一吹,说不定还能起死回生。

还有人家的炉子全熄了,只得重“起”炉灶,生煤炉是个技术活,先要在炉膛里塞一把纸,上面先架上细小易燃的柴枝,再添上大块的柴爿,再盖上一层半个的煤球(或碎煤饼),最后才将整个儿的煤球(煤饼)覆盖在上。火要从下面点起,起先最好用扇子煽几下,运气好,遇上有风,把煤球炉拎到弄堂交叉处的风头里吹一吹,那炉子一定会红红火火旺旺的——此时的弄堂里一定是烟雾弥漫,煤气袅袅,如遇到雨天,湿漉漉的柴煤烟气显得有点浓稠,浓得有些很难消散,整条弄堂弥漫着有点呛人的煤烟的气味。

  随着管道煤气普及和钢瓶液化气的推广,煤球(饼)基本被消灭,弄堂少了(变成了小区),煤球(饼)店没了,煤球卡不用了,煤球炉不见了,飘逸在弄堂里的煤尘烟火气也随之“烟消云散”——改变的是一种生活方式,逝去的是人间烟火味,说的是社会的进步。

 但是,那种味道(气味)却永远留在那些过来人的记忆深处,经常被想起,经常被提起,算是怀旧,其中也夹杂着些许的留恋和伤感。

(本文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