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地勘行业真的不行了吗?

 大宇大宇 2017-05-18



地勘投入资金已经5年持续下滑,近期,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地勘投入分析中,去年已经到达最低值,跟2015年相比,缩水近1/3的资金投入,作为以事业单位为主的地勘行业,经历了惨淡的过渡期。


2006-2016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对比图


所以大家一直在关心的是:地勘真的不行了吗?看看一位从业多年的地质工作者是怎么认为的呢?


作者 | 地质工作者


必死是不可能的。但是转型则是一定的。因为现在的状况,只要国家不投钱,地矿产业就没有发展的空间了。归根结底,还是这个行业根本没有市场化。那么今后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几个层次分析。


最好的当然就是全盘市场化,人才可以自由流动。不管是做地质勘探也好,做环境监测保护治理也好,地灾地环治理也好,方向很多,任君选择和发展,那么所有人都可以活下去。缺点就是起步太快,刚开始的时候竞争会十分激烈。但是平稳之后,这个行业也可以进入真正的产业化,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带动技术革新、人才升级。如果改到这样的地步,那现有的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要,就需要更多人才进入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就会大大提高,整个行业的前景就是光明的。


但是涉及到保密、惯性等等因素,整体的市场化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如果不市场化,人才流动也继续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转型也是势在必行。有的单位会转向公益性的基础地质调查,有的单位会转向民生地质,有的单位会转向环境、农业等方向。只有少数单位可以拿到商业性的地勘项目。这样转的话,调整幅度不大,但还是会有阵痛。可是这样一来,地勘单位的类型就更加固化。对于职工来说,几年之后,收入啊、环境啊、升职空间啊,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这样的话,现有人员足够满足以后发展需要,可能还会存在少数冗员的状态。但总体来说,整个行业的人才更新还是处在动态平衡的状态,未来也并不是一片黑暗。但是这样改制的话,前期还是需要政府做引导的。


如果政府一不放开市场,二不对地勘单位的改革作出引导,那么以后的前景就很暗淡了。因为投资逐年缩减,很多地勘单位已经人浮于事,运营成本过高。如果政府不管,直接强行事改企,必然有一部分人会失去工作。而现有单位也不可能在这种形式下招入新的人才。这样的话,整体行业无法发展,技术不能革新,整体的地矿产业将再一次陷入停顿之中。


说这么多,其实是说我们能做的真不多。看清下一步的形势,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估,才是正确的选择。


突然想说几句牢骚话。不管搞什么行业的,企业也好,事业也好,我干的不爽了,总是可以换公司。辞呈一交,老子不干了。多潇洒。唯有搞地矿的,想走都不能走,要走也只有转行,或者有关系、有门路。而且往往上一家单位学到的做事规范,在下家就完全不适用了。说真的,这是我对这行的现状最不爽的地方。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