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伤寒论慢慢教(第九期)9.10.1

 小精灵故事 2017-05-18

9.10.1-阳明病证候

 

◎阳明病经证

【视频编号:JT-Typhoid96-9-72-1同学啊,你们家有没有什么人出什么状况啊?最近呢,我的外婆也死了,龚秘书的奶奶也死了,然后呢,我的社大的这个庄子班一个同学他说,他从来心脏血管都没有问题的,忽然之间心肌梗塞去做导管了。就是这一类这一类的病哦,那类心脏塞住的病,我倒是最近好像听到的那个频率哦,感到特别的密集,不晓得同学你们身边的人有没有这样子的问题?还好是吧。最近这几个月有没有人平常胸部是不会发闷的,可是觉得最近几个月好像胸口莫名的一阵阵会发闷、有压力的感觉,有没有?有哦,可能还是有人会有。

这个,我是这样说,这个依据这个五运六气来讲的话,今年是这个土运特别厉害的一年嘛,本来啊,我对于五运六气的看法是有一点小看了这个土气,怎么讲呢?就是,我从前在等啊,谁出事谁死掉啊,都是在等2006年的那个水运特旺啊,或者是2007年的火运特旺,就是我一直以为那种年比较会出事。到底哪一年火运旺,我已经忘了啊,2008嘛。那个这边都在这种年份在等人出事,结果那两年哦就觉得还好,没有什么人出什么大事。可是呢,到了今年哦,倒是觉得周遭的人出大事的比较多。那个时候我才发现说,原来土运这个东西哦,也不是省油的灯,因为这种气运来了之后啊,人的身体里面会堆积湿气。你看,如果以我们台湾今年来讲的话,这个梅雨也是要下不下的哦,那个空气的质感开始变得很奇怪了。

那么,脾胃的这个湿气堆起来之后,那直接就是脾阴实传到心阴实嘛,对不对,所以心脏塞起来这个事情恐怕是很容易发生。当然呢,我们也不要说绝对会发生,但是,只是说这样的一个大概的气运跟大概的五脏的对应关系哦,让我觉得所谓的以五运六气来预测疾病这种东西,你看《黄帝内经》或者是《伤寒杂病论》里面那些内容,其实也没什么屁用耶。就是它给了很多什么今年人民会病什么什么对不对,这等了半天也没照它说的生病,可是以体质上来讲,却让人的确可以看到说,哦,今年脾阴实当作一个起头,然后开始蔓延的那种体质是很清楚的。所以五运六气我们也姑且不要把症状预测地太详细哦,讲详细了都预测不准。但是呢,这个体质上面受的影响我是觉得还是存在的。

所以同学如果这段时间哦,你看到你的舌苔变湿了,那你就要考虑是不是要及时吃一些祛湿的药哦,把这个舌苔哦,这个脾胃之湿给解决解决。那这个祛湿的药嘛,我想代表的是平胃散对不对,那你要顺便减肥,你要吃大豆黄卷也没有关系啊,是不是。然后呢,如果是有五苓散证的那就吃五苓散好了,因为五苓散的话我发现我的同业哦,他们用五苓散是生药打粉有效很多,这个反而是科学中药不太有效,生药打粉的力道非常强。那那个他们好像也有把那个药单放在生源,你只要说一下五苓散的粉剂,他们大概给得出来吧,不过老师的名字不是我就是了啊。那这个大概是这样的一个状况,就是可以吃的药你用一用。

那么,如果你不能够挡住,真的开始发生胸闷的状态了,当然我们一般论的说法是,这个脾阴实传成心阴实的时候呢,出现的心脏病往往是瓣膜病,就是心脏瓣膜的病。但是这个论点我觉得在临床上面大家不要去想太多,怎么讲呢?其实张仲景的胸痹篇哦是一个相当完善的篇章,大家就是凭证开药就好了。所以你不要去想太多,说是,哎呀我现在得的是这个栝蒌薤白半夏汤证,那这个胸闷胸刺痛啊,这个是以病机论的话,以方测证的话,病机论是胸口积太多痰,不是瓣膜病,那我怎么会得呢?就不要去想那些乱七八糟有的没有的,症状合就给他开下去,就很有效。因为呢,这个脾湿堆上来对不对,有没有可能堆成这个汤证?也有可能哦,各种汤证都有可能堆出来的。所以,最重要的是看证开药,倒是不必想太多哦。

我觉得,当然不是每一位同学,但是有的时候我会在上课前听到学生在那边聊天哦,我都觉得说,好像有一些同学是学了很多很多家派的医术,可是他在临证的时候呢,是脑海里面有几百个方法在那边盘旋,然后不知道该用哪一个方法。那我想我们学经方至少不要落入这种思考力的绝境哦,就是有证就照证开药就好了,就是不要再想了。张仲景如果喜欢你想的话,这本书不会是长得这个样子的。所以就不太需要思考,你看到证对了就用哦。因为今年好像,当然刚刚同学也没有说大家身边都有发生这样的状况,可能这是只是一部分的人有感觉的事情,但是,如果真的有的话,那就稍微晓得一下。

那么,至于今天要上的正课,各位同学想睡就睡吧,没什么太要紧,今天的课又是超级大低潮。这个,我是觉得啊,这个张仲景的这个阳明篇的很多条目,我们可以看到张仲景是很用力的要分析一些东西给我们知道。可是呢,张仲景的阳明篇其实也有一个先天的缺陷,就是,他的写作方式的逻辑不好。我想哦,我们以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讲的话,我们都会晓得,如果一个教书教给我们的内容哦,是一个逻辑非常好的,我们会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吸收对不对,我们的头脑会知道怎么归类。可是如果教给我们的内容本身逻辑性不高的时候,其实学起来是相当吃力的,放进来之后就一团都糊掉了。

那当然这种事情也不见得完全要怪张仲景或者是教书的老师哦,有些学生们也是本身逻辑思考非常弱的,所以不知道怎么归类了哦。那这是题外话。但是张仲景的阳明篇的确是具有这种逻辑上面的先天缺陷的问题,比如说张仲景会很用力地告诉你说,什么样什么样的情况不可以用大承气汤,什么样什么样的情况你只能用什么承气汤,就是他划分得很严明,好像生怕你用错一个方就完蛋。可是他本身的条文又有那种,才说了不可以用大承气汤呢,他下一条又用了,就是这样子的内容还是存在的。所以到最后哦,以单独个别的条目来讲的话,他这样自己打自己哦,学起来是很难过的。

我们只能说,我们先把这些条文过过一遍,然后等到后来,就是教完了大部分的条文,我们再来做总整理。那至于他逻辑是彼此矛盾的部分可能也就只好不予采纳了,他的这本书在这一块有这个问题。当然用大承气汤之类的方子哦,也不是阳明篇的专利啦,像少阴篇也有用啦,杂病也有用。但是呢我会尽量的就是早一点把这个东西先整理给同学。所以我就觉得这些条文有些让我们很用力地啃过去,可是在要用的时候会发现,这个条文也只好作废哦,因为它本身有这样子的一个自我冲突的地方存在。

9.12】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脉浮而缓,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         

        也。

那么,我们今天呢就继续来看条文,上一次教到【9.11】条,讲到说是伤寒啊转到阳明啊,因为脾胃属于手足,所以呢人的手脚呢会容易有一粒一粒的汗珠冒出来,这个手脚会“濈然汗出”,当然他11条是讲全身啦,那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状态。那么我们今天再来看12条,这个12条要怎么看啊?你不要被这个条文吓到,他说“阳明中风”,然后呢,“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脉浮缓”,然后呢怎么样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中间我刚刚念那一串呢,同学把它忘了就算了啊。因为这中间他兜的这堆症状啊,在临床上来讲啊,是这样也好,不是这样也好,其实无所谓的。

他这一条要紧的,要给我们的原则只是,当你这个人哦,还有恶风脉浮缓的状态的时候,代表这个人的邪气还在表,对不对,还没有完全跑到阳明,所以呢,这个时候你就不能够急着用下法,因为他的病还没有到位。用了下法之后就会腹满,小便难,这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肠胃的这个消化机能都没有掉了,被你打坏了哦。肠胃道不会吸水,吃了什么东西就一兜水胀在这个地方,然后尿也尿不出去,会有这样子的问题。就是这条的临床的指导原则大概就这样子而已。那中间的呢,我想你也可以说是张仲景的一个文笔上面的铺陈了。

那么,关于这个阳明病跟太阳病的这个治法哦,在原则上面这个主要的差异,我想我们基本上有这个认识就好了。什么样的主要的差异呢?就是太阳病是风邪刚刚从我们的表面攻进来对不对,所以我在教太阳篇的时候总是说,感冒啊你要尽量的快,对不对,一感冒就赶快吃药,这样就好得快,不要让这个邪气再进来了。可是呢,阳明病如果你要用下法的话,下法的意思就是从肠胃道里头把这个病邪抽出去对不对,所以你必须要等到它的病邪全部都归并到了这个肠胃道的内侧的时候,那个时候用下法才能把病邪一口气扯出去。如果他这个病邪还散漫在身体的这里那里的话,你即便是用了下法,你也不能够让这个人得到好转。

因此,太阳病要赶快,而相反的,阳明病的下法呢,张仲景的条文里面哦,是一拖再拖,就是让你能够越慢用下法,就宁可先等一等,除非某一两个例外,就是要急下存阴的,说你再不下那个人就烧干了,那要赶快下。不然的话,除了那几个特殊的状况之外哦,阳明病那个大承气汤证张仲景都是叫你等,那等到你觉得,可以用大承气汤了吗?那张仲景说,那不然你先用小承气汤打打看,就是不要急之类的,就是这样子一个治疗原则哦,我们先知道就好了。

那至于说他这个【9.12】条前面的这个内容哦,阳明中风。这个“阳明中风”这件事情呢,其实等一下又会牵涉到这个【9.13】条以及后面的条文,就是张仲景认为有些病是,有些阳明病的来路是中风,有些阳明病的来路是中寒,有这样子的分类。那当然我们会说,中风啊中寒基本上比较有临床意义的是在太阳病的世界里面,去辨别桂枝汤跟麻黄汤的症状的时候用的,那用在阳明篇讲到中风中寒呢,其实基本上它是有它的勉强的地方的,这个我们等一下再来说。

那么,我们就姑且尊重张仲景的这个原文好了哦,就是他,这个人受了风邪了哦,外在的风邪进来了,于是他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那当然了,他的发烧哦,阳明病当然总是会发烧的嘛,那这个是一个比较实热的病证的话,那他会比较喘哦,那这个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那么腹满,因为这个汤证哦,有的人说他张仲景讲的这一块呢,是在讲一个比较轻微的三阳合病的症状,为什么要说三阳合病?因为他本身有脉浮恶风的现象,是太阳对不对;然后呢,他这个“腹满发热微喘”呢,又是燥屎要开始形成的那个调调,也就是从这个调调来讲的话,其实这个汤证是很接近阳明病的调胃承气汤证的。调胃承气汤证就是这个燥屎要开始结了,身体里面肠胃道的这个热度开始要升高了,但是还没有结出大便的时候用的哦。

但是呢,他前面又有口苦咽干,那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对不对,所以又有人说他掺杂了少阳。所以有人是认为他是一个三阳混杂的证型。那么,也有人会说其实一整串症状呢,都可以是调胃承气汤证,怎么讲呢?因为,阳明病会不会口苦?会啊,如果你口苦是下午特别严重的话,那是阳明病的口苦,不是少阳的口苦。那么阳明病会不会咽干?那当然会了,嘴巴渴,这就是咽干了。所以你也可以把它一整串看成是阳明病。那我讲了这么一大堆,你会知道其实不值得记忆了,对不对。因为这些说法每一个都好像对,但每一个都不重要,自己打自己,然后就打完了。然后,而且他下之前已经腹满,然后下之后又会说回腹满,那其实这两个腹满也可以对消灭了,就是他意义上不大嘛,对不对,就是你本来就腹满,然后下了之后还腹满,顶多是说没有下好而已哦。

就所以,这条的话,前面这些病杂七杂八的,你只要记得一下,就是他大概要告诉你的是,他的症状来讲,是有热化的迹象。那有了热化的迹象你古时候,其实像我们台湾人哦,谁那么急着用承气汤,台湾人在这时候就是什么白虎汤啊什么的顶一顶先,也不会急着用承气汤。但是,古时候因为是一个比较会用下法的时代,所以张仲景就要对这个事情呢,有一点提醒。就是你看起来这个人已经要燥化了,可是,他还有这个脉浮缓中风的这个太阳中风的表证,那么病邪没有到位,所以你不可以用下法,就是这样的一个说明而已。

那至于说,这个条文呢,在宋本不是写这个“脉浮缓”跟“恶风”,宋本是写这个“恶寒,脉浮而紧”。所以,宋本的那个条文等于是在强调他有一个好像是麻黄汤证的这个外证还没有缩进来,这个症状还没有消失。所以呢,没有到位的时候呢,我们的这个阳明病的一些下法是不适合用的。那这个地方就是让同学晓得一下就好了。那如果在这样的一个主症群之下,他的这个脉浮渐渐消失了,恶风的感觉慢慢转化成烦啊,发热的感觉了,那通常这个症状是归并到调胃承气汤证哦。那这个我们知道一下就好了。

◎阳明病寒证()

9.13】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然后呢,接下来【9.13】条,张仲景说呀,你得了阳明病的人,如果他吃得下饭,代表这个邪气是风邪;如果他吃不下饭,代表这个邪气是寒邪。其实这一条哦本身就是一个逻辑性非常差的条文,怎么讲呢?这个,历代注家就因为这一条的逻辑性的不好,所以吵个不完。吵什么呢?就是吵说这个后面那个中寒啊,要念zhòng还是要念zhōng。因为张仲景的确是犯到了这个规矩,就是张仲景在讲前面这个进入你人体的是风邪,所以这个人吃饭吃得下,那这个说法上面来讲,他这个中风是指的外邪的种类的。可是呢,后面那个中寒啊,其实你如果读了后面阳明篇的条文就会发现说,那个寒其实是在指那个人体质本来就在寒,不是外面的什么麻黄汤证那个邪气进来这寒气。所以,张仲景本身这个在对举的这两个东西,就其实不是在同一个平面的东西的时候哦,那注家注起来那真是要抓狂了。

那这个,我们说如果来到我们身体里面的邪是风邪,那我们中国人都说,风为阳邪,寒为阴邪对不对,那阳邪进入身体会怎么样啊?它会不妨碍消化。因为他还有一个动能在那边,并且我们说阳邪是比较走外,比较散的,所以他可能就在身体里的这里那里啊逛来逛去,也不急着去钻到你的消化轴的这个正中央的核心部位,所以你的消化能力基本上并不太会受打扰。可是呢,如果你吃不下的话,那就是你的脾胃机能已经受打扰了,所以说,这个进来你身体的邪气是寒邪。

那我就说这个进来我们身体的邪气是寒邪这件事情呢,不能说它不对,但是临床上不太会这样。怎么讲呢?就是如果你刚感冒的时候是脉浮紧的麻黄汤证,然后呢接下来过了几天它传到阳明了,变成阳明病了。那结果那个阳明病你会发现,体质本来就是热的人,他还是发热的阳明病,还是吃得下饭,那体质寒的人就发寒的阳明病,这个跟外邪的是不是寒气这个事情是没有正相关的。

所以,这个中寒这件事情呢,我们实际上呢,是要把它看作是张仲景用来提点学生读者的一个方便法门。这个方便法门是这样子,就是当他这样子写了之后哦,我们在读这个书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理解说,哦,阳明病有比较热的阳明病跟比较寒的阳明病,就是对这个病的区块有这样子的认识,就是这样子就好了。但是,至于说你要不要考据到,到底冲进你身体的是风邪还是寒邪,那在这里可以说是不必了。

那这种方便法门其实哦,我个人的想法是,我对他的感觉是无可厚非啦。就是很多时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啊,方便法门就好像是一个这样的框架一样,你暂时借用,有些东西比较容易记忆。就是,即使是对我来讲,我明晓得他有些东西的逻辑不是那么的对,可是我还是会把它放到我的脑袋里面,拿来当作记忆上的方便,就他这样子分的时候你比较好归类,即使他的逻辑不太好也可以用。

那像这个我们的这个伤寒学里面的方便法门,就像是,之前讲过的,有一些医家认为说,少阳是半表半里,其实这个“半表半里”是一个方便法门。也就是少阳到底是不是那样子在以他们说的那个方法在那边,什么症状在表证跟里证之间,那倒是不一定。你顶多是说阳明区块是肌肉,然后太阳区块是人体表面的卫气,所以少阳区块是膜网,在两个之间,顶多说到这样而已。但是半表半里这个话讲出来呢,我们在学习跟记忆的时候,有一个东西可以拿来帮助初学者去理解一下。

就像是太阳初感的什么三纲鼎立说对不对,这个桂枝汤是治中风,然后麻黄汤是中寒,然后大青龙汤是风寒两伤,那大青龙汤根本是讲错的哦,大青龙汤不是三纲的第三纲。但是没有关系,因为你这样子讲了,三纲鼎立,我们初学者可以记得说123嘛,不会忘掉这三个汤。所以就是有它好用的地方,所以我们都不排斥它了哦。像是五苓散是蓄水,那个桃核承气汤那个蓄血,那也是方便法门,谁晓得这个是不是绝对是什么传入太阳腑怎么样,那也很难说的。甚至你可以说,张仲景的整个六经病的框架都是方便法门,你看他里面包含了多少种杂病在里头,你这个也不能说保证每一个汤证都是感冒来的。所以这些都是方便法门哦。

因此,我们在承认有那么多方便法门可以用,而我们也在用它的这个前提之下呢,那我想我们对于张仲景的这种逻辑不良的部分,我们就不要再责备了。不过呢,也因为这样子,历代注家的这个中(zhòng)寒、中(zhōng)寒之争呢,我们也不用再去争了,本来条文就是这么一回事了。那么,脾胃不动的人,底子是寒的人,那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其实这一条也可以说是为了下一条做准备。我觉得阳明篇呢,你虽然说它这个个别的条文逻辑都不好,可是,它的那个一条一条之间,彼此呼应跟扣合的地方哦,还是写得很漂亮的。那我们来看接下来张仲景怎么说一个寒底的人得阳明病的状况,而从这里开始我们也可以看出阳明病的一个传变方式的一个端倪。

9.14】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后溏。       

        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那这个,他说,阳明病,若中(zhòng)寒者,这个你要念中(zhōng)寒也随便哦。就是,如果有一个人得到阳明病了,而他本来是一个脾胃很寒的人,脾胃属中焦嘛,中焦很寒的人,于是他阳明病会怎么样呢?会“不能食,小便不利”。哦这一点啊,我是想,同学,我们对于这个人的这个消化系统所动用的能量哦要有一个认识,就像今天发的讲义啊,这个《黄帝内经》上头有一个篇章哦,阳明脉解篇,是专门就是在讲阳明篇的。那它里头后面就讲说,皇帝问岐伯说,一个人怎么会生病了还能够脱了衣服爬到屋顶上去唱歌,有人病得这么有精神的吗?那这个岐伯就说,这个阳明哦因为是主肌肉,气血都很盛,所以这个阳明发病的时候,人的整个能量就爆冲出来了,因此他会变得非常有力气哦,能够发狂,能够唱歌这样子。有这样子的一个状况。

也就是从我们如果一般人得阳明病的这个发高烧的这个实况来看,你也会觉得说,哇,这叫做生病哦,身体怎么有那么多的能量让你看得到。那么,阳明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阳明的能量我们说肌肉也对,也说消化轴也对,简单来说就是,其实我们人类哦,平常在消化的时候是动用到非常大的能量的哦。你看吃进去的这些鸡鸭鱼肉青菜都把它分解成碎碎的,送到身体的每一个地方去,那简直是一个伟大的工厂。那么,这个很强大的能量呢,一旦你病邪到了阳明区块,哦,阳明区块的这个要发动抵抗力到你身体的肌肉,或者是在消化轴里面跟这个病邪在作战的时候,那自然就会从你的消化系统里面拿能量出去用,对不对。

那这个能量一拿掉之后,你的消化道会出现什么事情呢?这就是一个张仲景的阳明篇的一个思路的一个开端。怎么讲呢?就是,如果你的消化道本来是一个很有能量的消化道,然后呢,你的身体阳明区块为了要抵抗病邪,把能量从这个消化道抽走了,那这个抽走之后,请问你的消化道是会变的更热,还是更寒?其实这是不一定哦,对不对。你不要说阳明病发高烧,说不定你这个消化道本来气血就差一点,那一发阳明病,他从里面抽得全部都没有了,整个消化道都当机了,停摆了,整个就寒寒的死死的在那边,这也有可能对不对。所以当你得阳明病的时候,这个消化轴这一边哦,是可能热化可能寒化的,还不一定都是热化。因此呢,张仲景现在在开始借着这一条哦,在跟我们介绍阳明病的时候,消化轴可能会偏倾的方向的其中之一哦。

那至于说,我们既然讲到讲义了,就随便看一眼好了,他说阳明病的人啊,是讨厌这个人的声音跟火的声音,并且听到木头的声音就会吓到。这个阳明病因为是热证哦,人本来就心烦,心烦就会什么刺激他都讨厌,所以呢,基本上啊热证的人就看到火就讨厌,热证的人看到人就讨厌,这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如果——他说听到木头的声音会讨厌的话,这个我只能说,我不敢说他错。因为,人的经脉有某种律动存在,这个东西已经是公开的事情了。因此,是不是木头的声音真的会对我们属于土脏的这个,不是脏哦,是腑哦,这个阳明燥金而属土的这个胃,有一定的这种木克土的影响,说不定还是有。

不过,验证的方法是什么呢?因为如果我们自己是大人的话,得阳明病一把脉就知道自己是阳明病了嘛,可是,如果是你们家还不太会说什么事情的小孩子得阳明病的话,那你就不妨试试看啦。他如果得了阳明病,你究竟最好是发烧嘛,也不知道是麻黄汤证还是阳明病,那怎么办?那你就摇铃铛、敲木鱼啦。那如果摇铃铛他就没什么感觉,敲木鱼他就大声哭叫,那就知道是阳明病了哦。所以这个说起来你觉得很可笑,但是说不定有用哦,我不敢说绝对,但是说不定哦。因为我们辨桂枝汤、麻黄汤证的时候,的确就是桂枝汤证那个就是不怕冷,可是开风扇他会讨厌啊,这个恶风这个事情也是有这么回事啊。所以啊,就随便讲讲,对不起,你们也不要相信我好了。

那这个“固瘕”,接下来讲的是什么?他说,如果是一个中寒的人,他会“不能食,小便不利。”你看哦,这代表这个人如果本身脾胃就是寒的,那得了阳明病,能量又从这个本来就已经能量不足的那个消化轴抽掉以后,那他根本脾胃都不会动啦。那不会动了他就吃不下饭了,并且脾胃不抽水了,那没有水变成小便了,所以小便也不利了。然后他多了一个症状,叫做“手足濈然汗出”,这个“手足濈然汗出”呢,他就,历代的注家啊喜欢争论一个我觉得有一点无聊的事情。就是啊,历代的注家会说,如果一个人脾胃已经如此之虚了,又吃不下饭,又没有办法抽水,那这么虚冷的脾胃,我们说,脾胃主四肢嘛,会让你这个四肢出汗,那这个汗啊,到底是阳明病的这种热汗呢,还是脾胃虚寒的冷汗呢?

所以就有很多注家认为说,这种情况之下的阳明病出的手脚的汗,恐怕是阳虚漏汗的冷汗,就是有这样一个说法。但是实际上这个说法呢,在张仲景这一条的逻辑里面是不需要讨论的,为什么呢?因为,张仲景这一条本身的框架的意思是这样子,就是这个人的脾胃中焦啊本来就是寒的,然后呢我们说脾胃下面哦,这个阳明下面就是大肠对不对,大便要结在这里嘛是不是,那大肠呢是手阳明经对不对,是阳明腑。那这个人呢,他得了阳明病之后呢,能量被抽到阳明区块,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肌肉的这个阳明区块去作战了。那阳明区块处在抗敌发热的状态的时候,这个人会不会发烧?会发烧。然后,会不会影响到大肠也被烘干烘热?会。于是呢,他的大肠,属于阳明区块的这个大肠呢,里面就开始烘干出干燥的大便,塞住了,于是这个人就开始有大便不通的现象。

然后张仲景就提醒你说,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的大便不通啊,你不要急着用下法。因为这个地方其实是一兜冷水没有消化掉的状态(指向胃),然后他说这个是“以胃中冷,水谷不别”。什么叫作“别水谷”啊?就是你在消化的时候,【视频编号:JT-Typhoid96-9-72-2要把这个食物分解掉嘛,对不对。那这边临时,你本来就寒的脾胃,这样子一病阳明病他整个关机了,里面食物都混杂在一起,都没有消化掉。那这一团是什么啊?那是可以让你拉稀的东西。那这个一堆稀大便然后被一坨干大便塞住了,这叫做“固瘕”哦,这样子的状态。

那他就说,你不要急着攻击,因为你攻击了之后,乍看之下你好像觉得大便不通,可是之后这里面一团冷的,你再冷上加冷,整个肠胃道就坏掉了哦,所以是在讲这样的一件事情。那么,因为他是这样子的一个脉络之下产生的东西,所以这个时候他手脚出的是热汗冷汗有什么关系,对不对。因为,一旦这个能量被抽到阳明区块,在肌肉的世界发热了,手脚还是有可能出热汗的。也就是说,不可以因为他是固瘕,你就说他会出冷汗,不是这样子的。因为阳明病热在肌肉哦,所以这个就是不一定要讨论汗的冷热。我们只要知道这个人是脾湿而大肠燥的一个状态就可以了,这样子就这一条的逻辑就够了。

那么,说到这个逻辑啊,阳明病我们等一下还会讲到很多种变化,我在想放假以前是不是已经讲过一遍啦。我最近哦在整理我那个助教帮我打了上课誊稿哦,我觉得我好像已经非常的老年痴呆了,就是讲过的东西啊屡屡又再讲一次。因为我自己讲完就忘记了,然后就一直一直重复。我听我过去的课听得是胆战心惊啊,觉得说,同学怎么还肯来啊?好像什么东西兜来兜去一直在讲一样的话哦。这个非常的可怕,因为我从前一直在嫌我爸爸这样子讲话很烦很烦,那现在已经完全活在家族的阴影之下了哦,我觉得我现在很像我爸爸。

那这个阳明病哦,它的这个主轴哦,太阳的这个邪气进来,我们要稍微认一下阳明病的这个它的转化的过程,当然我相信这个我在上次上课的时候的确是已经讲过了。只是因为现在要介绍到几个症状,所以我们必须再把它回来重复提醒一下。就是说,阳明病我们一般是说是发热,对不对,可是这个发热其实是有两路的可能性,一个是所谓的传腑,一个是所谓的传经。什么意思呢?就是阳明区块的最中间算是肌肉,里面算是消化轴,外面算是经络,那么这个热,这个阳明区块这三个层级的地方都有可能生阳明病。

那么首先呢,我们在太阳篇的时候讲到说,太阳传阳明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什么?太阳的脉变成长条绷紧的时候是什么?葛根汤证对不对,葛根浮长表阳明。那这个葛根汤证呢其实就是一个标准的这个邪气是往阳明经上面走的一个走法。那这个阳明经的葛根汤证哦,它再发展下来就变成阳明热证,那阳明热证就是所谓的白虎系的汤,那白虎系的汤是热在肌肉跟阳明经。那这个白虎系的汤,你说这个阳明热证有没有别的状况?有的。比如说白虎比较是中焦热,如果它是上焦热的话也会出现栀子汤的证哦,我们后面也会教。那如果它是下焦热的话,会出现猪苓汤的证。所以呢,这个阳明从经证传到热证,这一路有这些这些汤可以用,这是阳明病的其中一条可能性。

那么,这条可能性同学看得出来吧,就是它没有牵涉到你的大便干不干,也就是在这个地方的时候说不定还在拉稀呢,听得懂吧?所以这一条是不直接在你的肠子里面把大便烧干的。可是呢,腑病的话呢就是从调胃承气汤证往大承气汤证走。也就是,当我们哦在梳理这个阳明篇的条文的时候,你会看得到张仲景在描述这两个东西的一种非常灵活鲜明的笔法。就是说,在表的症哦它就是在身体外面啊肌肉那边烧来烧去的,往里面走的呢你就会看得到张仲景文笔上面哦,在告诉你说这个人的热邪开始往里面聚了。

一开始是聚在消化轴比较上面的地方,然后大便快要燥结的时候是怎么样一个状况,那是调胃承气汤证。就你会感觉到那个热已经开始往核心内聚了,然后越烧越干越烧越干,然后最后变成大承气汤证,就是这样子在内侧的。所以这个你称为往腑传也对,不然你可以有另外一个层级的说法,说这个叫做燥化。也就是葛(根汤)到白(虎汤)这个不一定要燥化,但是这个大便越结越干这个过程是燥化,所以这个燥化的阳明病。所以这两个路子我们要知道,但是我们在临床的时候,就是要把这些症状梳理一下,慢慢把它掰开哦,这是要知道的一点。

那另外呢,还有什么呢?就是阳明病有没有寒化的?像我们刚刚讲的这个对不对,固瘕。其实他虽然大肠燥了,可是他的这个脾胃是寒到了,对不对,所以阳明病有寒化的。只是寒化的阳明病花样很多,而且甚至寒化的阳明病是跟杂病混合在一起的。就像这个人胃口不好想吐,这个不一定要在感冒的状况之下出现,就是消化轴冷的就可以了哦。所以这个寒化的阳明病也是一路我们要学的。那这个燥化跟热化跟寒化之外,还有一路非常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他或许是热,或许是寒,但是他湿。那阳明发的湿病会怎么样啊?阳明发湿病的时候,通常呢湿寒或者是湿热蓄结在一起的时候呢,它会形成我们今天在临床上说的黄疸病。所以黄疸病也是阳明病的一个湿化的发展方向哦。

那我们知道这些可能性的时候,其实读阳明篇呢不是那么让人痛苦的哦,即使同学是第一次读这个篇章,但是他的逻辑哦,以临床上来讲这个篇章还蛮让人舒服的,一些主症会抓的话,用起来还算顺手。那这个,像是湿化的这个阳明病哦,他的比较牵涉的是消化轴的肝胆。那我说的消化轴的肝胆是什么意思?就是他的证型不是少阳病,不是厥阴病,这样明白吗?就是当他是在阳明病的主症框之下发生的肝胆病的时候,这个算到阳明,因为他没有牵涉到厥阴区跟少阳区。

那么这个黄疸这个病在阳明篇里头其实是处理得非常的好的。因为我原来哦对黄疸这个病不是很熟悉的,但是最近有同学家里面的人哦,黄疸然后去看西医了,搞得鬼哭神嚎的,那我才觉得说,哎哟,有一本《伤寒杂病论》真的是很幸福哦。因为,你如果照《伤寒杂病论》的医法来医黄疸的话,没有那么难医,就是效果都很好,经方医这个东西效果很好的。那黄疸如果你要大概抓一个辨证的就是,人发黄我们说他黄疸对不对,但是黄疸你要稍微分一下说,这个黄疸是所谓的溶血性的黄疸,还是这个胆汁出不来的黄疸,就是胆管塞住后肝病的黄疸。那如果是胆汁出不来的黄疸,其实辨证点很好抓,用西医的那个就可以了,就是大便会不黄嘛,因为胆汁出得来,大便就会染黄嘛,胆汁出不来,大便就是别的颜色嘛。那大便不黄你就知道是胆管堵塞,那如果大便是正常的颜色,那你就知道那是溶血型的。

那溶血性的黄疸特效药之后会教,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那至于说胆管阻塞的,那你到时候阳明篇我们看到这些黄证,那个让肝能够分泌胆汁然后去冲开的什么栀子啦,茵陈啦,都是这种典型的药。那如果是有什么石头卡到胆管的,那你就大黄芒硝汤啊,大柴胡汤啊,那都是特效药。所以,经方好用得很,就是吃着吃着就会好。所以这个黄疸病啊,乍看之下我们觉得吓死人,实际上照经方医哦,又没有那么难医,所以在这一点我们也晓得一下。所以这个湿病的阳明病的这个脉络也知道一下。所以我们接下来再看哦,就再看看这几个范围里面你可以看到张仲景的条文,这里沾一下,那里沾一下,这里沾一下,那我们慢慢能够把它分辨出来哦,阳明病的几个发展方向,这样子来读它的话,我想会蛮轻松的。不过那也是比较精彩的条文啦,像下面这一条就很讨厌了。

◎阳明病湿证

9.15】阳明病,初欲食,小便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然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       

        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小则愈。

下面这个【9.15】条哦,他说阳明病啊,一开始的时候想要吃饭,可是小便又不利。你有没有发现这个逻辑跟前几条有一点不一样了?就是前几条说你脾胃寒对不对,不能运化,那就是不想吃饭而且没有尿嘛是不是。这两个加到一起看的时候,不想吃饭又没有尿,你就知道说,哦,这个人的确是脾胃都不会动了,不吸水也不消化了。可是,现在这个人他是又能吃饭,可是小便又不利,那意思就是这个人他的水路的不通,可能不通的地方啊不是他的这个消化轴。因为我们说消化轴吸的水要送到很多地方的啊,对不对,还要什么三焦水道啊什么送上来送下去的,所以它可能不通的地方是在别处。

那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很清楚哦,一定是什么东西,但是我们姑且在这个症状来讲的时候,是抓一个湿,就是这个人可能是一个湿证。当然湿证讲得很广泛哦,因为在阳明病的湿证要发黄的那一种,症状上大概都会看到一个人是三焦水路不通的问题。所以三焦水路不通的这个湿证,放在这个脉络里面暂时代用一下哦,也不是绝对的真理,就是暂时代用一下还顶得住。那这个,然后呢这个人呢又怎么样?大便自调。诶,你看他也没拉稀,对不对,那没拉稀就代表他的肠胃道其实还是能吸水的,只是吸到的水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只是这样的问题而已,就是没有到最后送到膀胱那里。就是中间搞丢了,可是,搞丢的人不是脾胃,是离开了脾胃到膀胱之间才搞丢的,这样子,他的那个逻辑大概还可以抓得到。

然后这个人症状是什么呢?骨节疼,翕翕然如有热状,骨头关节酸痛,一阵一阵好像人在发烧,一阵一阵发热。你看到骨节疼,这个时候倒是不必想到是麻黄汤证哦,这个一个人啊小便不利,大便自调,然后呢,骨节疼啊,然后人会发热啊,这是什么汤证啊?这是风湿病的甘草附子汤证。所以这个人哦,他这个是一个所谓的湿病的一个样子,只是这个湿病呢是一个阳明的湿病,就是可能他肌肉里头有湿气,一个身体里面到处都有的湿气啊,影响到了他这个身体的这个水的运化的这个过程。那么,那你说这个地方啊是不是要开甘草附子汤啊?可以,如果你是杂病的话就可以。

但是,这个地方张仲景是在介绍一种瞑眩反应,就是你想想看,你的身体里面这里那里都有湿气,然后,你这个生病的人有湿气又刚好发阳明病,阳明病热就热在这个肌肉嘛,对不对,阳明病发热的力道是很够的。所以,有没有可能这个抵抗力刚好打赢了,所以啪就把这个东西推出去啦?有可能哦。所以他就说这个人是“奄然发狂”,就这个人忽然之间情绪非常的躁动不安,然后呢“濈然汗出”,“哗”飙出一身大汗,然后就好了。那张仲景就解释说“此水不胜谷气”,这句话呀真是, “水不胜谷”这个实在是太引诱人犯罪了,怎么讲呢?因为他前一条讲一个水谷不别,对不对,那这个地方讲水不胜谷,这个是很引诱人去做文章耶,对不对。

实际上这一条在讲的“水不胜谷气”很简单,就是谷气是我们消化得到的营养跟能量嘛,对不对,那水气在张仲景的书里面水气是什么,水气就是水毒嘛,就是湿邪嘛,什么小青龙汤证,真武汤证都有水气啊是不是。所以就是你的消化吸收得到的营养跟能量,让你有足够的抵抗力,把这个湿这个水都“啪”一个逼出去,这其实才是“水不胜谷”我觉得比较稳当的解释方法。因为张仲景的书里面“水气”跟“谷气”各自有各自的所指,大概就是指的水毒之邪跟这个消化吸收得到的营养,这样子。

可是呢,他这个“水不胜谷气”跟前面的那个“水谷不别”啊排比的太靠近了,所以呢历代的注家哦都忍不住要做这种精神上面的出轨,明晓得不需要这么解释啊,大家还是会忍不住的说,“谷气”就是消化吸收营养之后走在经络之中的气,所以谷气者,营气也。水气乃膀胱经的寒水之气,受肾阳的蒸动行于全身,乃卫气也。水不胜谷乃是营气充分,因此卫气有足够的能量排邪。就是历代注家都忍不住做这种精神犯罪。就明晓得这是一个太过于,就是扯太多的一个思路,可是大家都会忍不住要把水说成是卫气,然后呢谷说成是营气。但是,实际上在这一条来讲的话,就是正气打败水气,这样就可以了哦,倒是不需要延伸那么多。其实我也很无聊对不对,不讲这些你们就不会延伸了,我会在引诱你们犯罪。

那这个,他说“与汗共并”,所以你这个水气呢就被逼出来了,出汗的时候这个湿气也一起逼出来了。于是呢,这个原来啊生病啊浮出来的脉呢,就“唰”开始收掉了。因为邪气已经被赶跑了,抵抗力不用再动到了,所以就息鼓收兵哦,打完收工了,所以,这样的一个状况。所以他这一条如果你要说临床上的这个指标意义哦,只是告诉你说,阳明病呢还是有瞑眩而自解的可能性,那我们知道就好了。那至于你看到一个阳明病你是不是要拿这本书去守着,小便,不太有哦;大便,没问题哦;全身都发痛发热哦。好,那我等你自己好,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子?那不必哦。那到时候看是什么证怎么医就是了,也不用认为这个瞑眩是一定会来的哦,不一定会来的。

◎阳明病欲解时

9.16】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那这个再来呢,我们看到这个【9.16】条,“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这个中午十二点是正对到午时嘛对不对,下午两点是未时,四点是申时,六点是酉时,这个八点是戌时。那这个,差不多就是这六个小时的时间带呢,申酉戌,等于中间还是这个晚上六点左右,这个前后各三个小时的时间。他说阳明病呢,如果要好啊,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了。那当然我们在临床上面也同样会观察得到,跟阳明区块有关系的病要发作得特别激烈也是这个时候。所以呢,阳明病本身会什么“日晡所发潮热”对不对,太阳要落山之前呢,这个人的发烧特别的高。然后呢就连风湿病也会有这个日晡发热的问题哦,因为这个湿气在肌肉里头的时候啊,还是牵涉到阳明区块了。所以这一类的病,它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特质。

那么,因为这段时间等于是阳明这个地方的作战能力最激烈、最旺盛的时候,也就代表这个时候他的阳明能量都归聚在阳明这边,因此他如果要好,也是这个时候最容易好。那当然我们之前也说过很多很多次了哦,就是虽然我们中医呢对于这个欲解时有很多种的看法,但是到我们现在最后拍板定案了,还是觉得六经病欲解时,你必须要拿那个阳气的量这个东西来解释它。就是说,阳气最多的是太阳,所以他是中午;那阳气其次多的是阳明,在黄昏;阳气比较少的是少阳;那更少的是三阴了对不对,所以就在半夜的时间。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我们之前在教太阳篇的欲解时,三阳病的欲解时跨的时间带很大,三阴病跨的时间带很小,所以很明显的是跟阳气量是呈正相关的一种排比方式,而不是跟所谓的五行八卦那个来排比的。

因为,你如果一定要用五行八卦来掰的话,可不可以掰?可以啊。这个申酉属金哦,然后戌属土,那因此呢,阳明乃是阳明燥金之气中的土腑,所以是金中之土,所以必然是申酉戌,你也可以这样解释。但是这个在别的经脉来看的话,逻辑就不够通了哦。像是少阳的欲解时,其实你也可以说,你要用西医看也可以就是,因为少阳关系到太多的内分泌的东西,那内分泌的大重整的时间就是清晨的时候嘛,所以那个时候是少阳欲解时。就是它大概有很多理由都是存在的啦,我也不能说哪一个是绝对的对错。但是至少现在我们就知道是这样一个以阳气的排比,听起来逻辑上是最通的哦,知道到这样就好了。

那我们休息一下,好像同学可以去领书哦,那我们这个下课就多下课十分钟好了,看看他还有多少存货给同学拿。

(记录整理:婆婆巫 一校:坐看云起 二校:xz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