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所不知道的一对长寿夫妻的养生秘诀 【饮食篇】

 百科知识大汇集 2017-05-18


你所不知道的一对长寿夫妻的养生秘诀 【饮食篇】

禁住口是养生的关键

 禁住口是养生的关键 

古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现在的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病,都是富贵病。


老祖宗几千年总结流传下来的养生格言一点都没有错,要想身体好,不禁住口是不行的。


饮食有节之一

饮食篇

    要使身体好,   只吃八分饱。


   不管是七分还是八分饱,都基本是一个意思,就是不能吃得过饱,最直接的就是吃过饱了就会感到饱胀感,不舒服,农村土话说胀肚箩。因此,只有七、八分饱比较合适。现代养生理论也是提倡人们吃七、八分饱。


01

吃好早中两餐,晚餐少吃或不吃

     我们农村人由于每天都要从事田间劳动或上山割草砍柴,体力劳动强度大,汗流得多,体能消耗也大。早上很早就去劳动了,到上午九点左右回家吃早餐,已经劳动了近三个小时,肚子早已饥肠咕噜了,很有食欲,什么吃进嘴里都感觉好吃,也就不存在早餐不吃或不吃饱的情况。中午同样是需要较多的食物才能填饱肚子。晚餐吃得少是:

      一来我们祖先传承下来和大人严格要求我们要吃少,大人整是用“痴人撑夜饭”来吓唬小孩晚上不能多吃,吃多了会变笨,小孩会害怕;还有就是说吃饱了会压死棺蜱(臭虫),慢慢的从小到大就成了习惯,晚饭就吃得很少。

       二来是土地贫瘠,食物非常有限,尤其是在七十年代以前,食物如此匮乏,早餐和中餐都吃不饱,更不要说晚餐有多少食物了,晚餐基本就是穷对付,绝大部分都是芥菜、青菜煮饭、萝卜汤,稍微喝点汤汤水水就算一餐。

      再就是农村的夜晚在八十年代以前除了开社员大会和评工分外,也不串门,基本没有任何的夜生活,晚饭后洗洗身脚就上床睡觉了。

02

晚上就不能按七分或八分饱的原则

     晚上就不能按七分或八分饱的原则,应该吃三、四分饱,或者不吃。

吃得少是饮食有节的关键之一。

     我和老伴经历了六十年代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晚餐绝大部分是芥菜煮饭、萝卜汤或者野菜汤,就是那些也只有小半碗,等分给小孩后,轮到我老伴要么就一点点汤水,要么就没有,就这样睡觉。我的老伴从年轻开始一直都吃得很少,可能是那时养成的习惯,后来从六十岁开始,尽管物资很丰富了,但是她晚上经常不吃或吃得少之又少,有时就是多那么一调羹的饭菜,无论你如何强迫她吃她也不吃,宁愿倒掉也不吃。

      至于吃夜宵,那就跟我们无缘了,几乎没有吃过。我们的体会是:晚上腹中少,觉就睡得好。

      真应该感谢那段艰难的岁月使我们养成了晚上吃少的习惯,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无法形容的好处,长寿与此很有关系。

编者的话:

       如果物资丰富,多吃多饮,整日饱胀,毛病就会不断。父辈们养成的早上中午吃八分饱和晚上吃少或不吃的饮食习惯与现代提倡的“早上好,中午饱,晚上少”的养生语与我们先人传下来的高度吻合,最最主要是晚上要吃得少。

感悟

早中八分饱,晚上少又少,常有饥饿感,身体更康好。腹中食少者长寿!


饮食有节之二


饮食要 三多  三少

饮食篇

多粗粮  多蔬菜  多纤维

 少肉  少油  少糖


饮食篇


我们一辈子都不要求吃好,只须吃饱就行。

    我俩的饮食主粮多以粗糙米、细米糠、红薯、芋头为主,菜主要是芥菜、萝卜、白菜、豆角、茄子等蔬菜。只有过年过节,才有鱼、肉和鸡或鸭吃,就是这样,烹调好的鱼、肉、鸡鸭也要吃上一星期或更久些。平常有时会有点小鱼小虾和鸡蛋吃,但是一个月也难得吃上一次。这就是少肉的实际写照。一到秋冬天,我们整个秋冬早餐都是煮或蒸熟的红薯和芋头,天天如此,从来不感觉吃腻了或吃怕了,不想吃了。从红薯收获出来一只要吃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一年有八九个月的早餐都是这样度过的。

(图六:配早餐食物图)


少油,少油,少放油,重要的事说三篇

炒菜时尽可能的少放油


   

     农村的食物油主要靠山茶油、花生油和油菜籽油,一年下来加起来的总和也不过是一二十斤。一般七八个人吃饭的家庭,每月的油不会超过二斤!

     农村有句谚语:苦瓜冇油苦揪楸,茄子冇油滑溜溜。一般的做法是用油的调羹舀一点点在锅壁上淋上一圈,就将蔬菜放入锅中翻炒,煮熟就好了。

   现在物资非常丰富,各种美味特诱人,但是,我们依然是以大米、红薯、芋头、玉米、蔬菜为主,每天摄入的肉类物也是不多,控制的很好。油是比以前多了,但是,还是坚持“油多不坏菜,但会坏人”的理念,炒菜时尽可能的少放油。



三禁

不吃方便面不喝饮料,少吃油炸食品,不吃霉变食品,其他的各种名目繁多的乱七八糟的食品也不吃,糖果、饼干等也是尝尝而已,吃得极少。

      我们农村除了过年过节会油炸一些食物外,一般是到九十月份,等炸了茶油就会煎一二次薯包、芋头包吃,解解馋。油炸食品吃多了上火,对眼睛、肝脏都不好。


编者的话:

       粗粮、蔬菜、粗纤维和肉少更能使排便通畅,不会使脂肪集聚,不会发胖。排便畅,脂肪少,各种因肥胖引起的疾病都不会发生!天天大鱼大肉,高脂肪、高蛋白,饱食终日,大腹翩翩,从来没有饥饿感,疾病就找上身了。

         因此,口馋,多吃都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感悟

少肉、少油、少糖,纤维多,排便畅,脂肪少的人长寿!


饮食有节之三


一不一少:不吸烟、少饮酒


      我一辈子未去学抽烟,也就一辈子不吸烟!无论纸烟、生烟,或者是再好的烟,一律不吃,更不吸有毒有害的烟,所以没有支气管方面和肺部的毛病。

      我和我老伴都会喝点酒,但是不太喝白酒,不喝啤酒。年轻时主要喝自己酿制的米酒,后来年纪大了,体力差自己没有能力制作米酒,那就购买用大米酿制的米酒和冬酒,几十年几乎每天都喝一点点。

    酒量的一般是:米酒一杯,约三两;冬酒一两左右,偶尔遇上喝白酒,其量不超过一两的一小杯,而且要用温开水冲稀来喝。


中医认为,酒能生血活血,促进血液循环,少饮对身体有好处,我俩从五十岁左右开始,几乎每天都要喝一小杯酒,但是,每天只喝一次,中午喝了晚上不喝,中午没喝晚上喝,而且都是吃饭时喝,空腹不喝。一辈子没有喝醉过酒!



编者的话:

      要想支气管和肺部良好,不吸烟是关键!




感悟

饮食有节就是要节制自己的嘴馋!戒烟限酒。!不吸烟少喝酒的人长寿!



饮食有节之四


按时定量,极有规律


       我们起居有常,吃饭也有时。每天早、中、晚三餐的时间一直都基本上稳定在一个时段里。早餐大概八点半左右,中餐在一点半左右,晚餐在晚八点左右。

非常有规律,一辈子是一成不变。

     我俩从来不存在:1、挑食;2、饱一餐饿一顿;3、有好菜就多吃,没有什么菜就不吃;4、不吃早餐、5、胡吃海饮。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没有规律,不想吃,饱吃,不吃早餐,有一餐没一顿的情况是常有的事,身体很难适应这种大起大落的变化,久而久之胃就有毛病了。


编者的话:

      实验证明:为了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需要和健康,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为85%;如改为每日两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则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仅为75%。因此,按照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一般来说,每日三餐还是比较合理的。同时还要注意,两餐间隔的时间要适宜,间隔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人的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如果太短,上顿食物在胃里还没有排空,就接着吃下顿食物,会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消化功能就会逐步降低,影响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两餐的间隔以4~5 小时比较合适,如果是5~6 小时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物钟与一日三餐:现代研究证明,在早、中、晚这三段时间里,人体内的消化酶特别活跃,这说明人在什么时候吃饭是由生物钟控制的。 

 大脑与一日三餐:人脑每天占人体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脑的能源供应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约需要110~145克。而肝脏从每顿饭中最多只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脏即能为人脑提供足够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与一日三餐:固体食物从食道到胃约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时才到达小肠。因此,一日三餐间隔4~5 小时,从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早餐的重要性  

专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一个人早晨起床后不吃早餐,血液黏度就会增高,且流动缓慢,天长日久,会导致心脏病的发作。因此,早餐丰盛不但使人在一天的工作中都精力充沛,而且有益于心脏的健康。坚持吃早餐的青少年要比不吃早餐的青少年长得壮实,抗病能力强。对工薪阶层来讲,吃好早餐,也是干好基本工作的保证,这是因为人的脑细胞只能从葡萄糖这种营养素中获取能量,经过一个晚上没有进食而又不吃早餐,血液就不能保证足够的葡萄糖供应,时间长了就会使人变得疲倦乏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现象,无法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


    如果我们经常的不按时吃饭,还会有患胆结石的危险,因为我们在没吃饭的时候,我们体内的胆固醇含量会增加,在正常的时候,胆汁会被正常的排出,但是不按时吃饭,就不会那么容易,长期会出现胆结石。

按时适量就餐是对身体的爱护,经常过饱过饿对胃的影响太大,久而久之就会得胃病。




感悟

按时就餐是使肠胃能够得到工作和休息的时机,对身体健康同样非常重要。



饮食有节之五

   凿井而饮,泉如甘淳


       我村里的饮用水是从山上石壁缝中流出来的泉水,一村人都是喝那口井的井水。那口井水水质好,没有任何污染,从开挖到现在有200多年的历史,全村从未出现过离奇古怪的病人和癌症病人,长寿的人也多。

       夏天我们是用农村到处都有的鱼腥草、夏枯草、金银花等来泡茶喝或者喝冷泉水(冷水),冬天就会喝凉开水(农村把开水称做泡泡焖的滚水)也会喝冷泉水(冷水)。


    农村喝水也有讲究 :

一是:不能渴了舀一勺(用葫芦做的瓢)咕咚咕咚大口灌,要小口慢慢喝,而且不能一次喝过多;

二是:饭前要喝点水,饭后漱漱口;

三是:为了解渴会喝些用各种草和茶叶泡的茶来喝;

四是:去田里劳动时会用竹子做的一个竹筒带水去喝,竹筒的容量从一公升到二公升。

五是:晚上基本不喝水,避免加重肾的负担。


编者的话:

优质的饮用水加上适时补充足够的水是必须的,不能等渴得不行了再补充水,并不是媒体宣传的每天保证8杯水,也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宜。




感悟

水是生命之源。


饮食有节之六

少吃药,少打针


      我俩一辈子都很少吃药打针,尤其是打点滴(输液)。就是真的感冒了、咳嗽。

一是:采取拖的办法,不吃任何药,三、五天自愈;

二是:在农村一般会箝痧,用食指与中指夹住鼻梁来回箝,出现深红色为止,感冒越严重,颜色就越深。有自己钳和大人或别人来箝,严重的也会在背部用竹子做的饭勺或瓷器的碗刮痧,

三是:会用柚子皮和干豆角壳泡茶喝,生津止咳,也会喝点凉茶;四是会熬些姜汤喝。

绝大部分就是采取上述措施和方法来解决一般的感冒、咳嗽,只有严重感冒、久咳不好、通过上述措施和手段无效后才会去农村的诊所诊疗,当然,这样一来也有被耽误了和错过了最有效的治疗期。         但是不管如何,一有点感冒、咳嗽就去医院打针吃药是不可取的,老人一直教导我们,是药三分毒,在治疗这种病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对其他器官和脏腑带来副作用,因此,我除了因骨折住过二次院外,年轻时几乎没有吃过什么药,尤其是西药。

       就是最近几年因年纪越来越大,才会在感冒时吃些感冒灵、重感灵等西药。


编者的话:

能够做到少吃药、不打针,尤其是不打抗生素、不输液是对身体最好的保护。小病小痛采取先人留传下来的食疗和中草药治疗是最明智的选择。



感悟

现在的人几乎都存在不当的过度治疗和过早药物介入的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