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港文化遗产之130 东井塘客家围屋

 回忆的茶馆 2017-05-18

作者/馆主:迎风初开/E言男劲

   东井塘客家围屋:客家杨氏祖祠

        贵港杨姓是由中原辗转迁徙至江浙一带,后迁移至江西、福建,到明清时期又从粤东迁入贵港。在宋代,第63世辂公出任江西吉州刺史,举家迁吉州庐陵定居,吉州即今天吉安,辂公在吉州开基创业,生九子:云峦、云嶙、云岩、云嵋、云岫、云拔、云宽、去伯、去定。其中云嶙公由庐陵迁吉水县杨家庄,云岫公出任潮州太守,移居广东梅州。
        
贵港市辖三区杨姓裔孙主要由云嶙公、云岫公两个世系繁衍而来。云嶙公在江西定居后,进入粤北南雄,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元末明初,自粤北至粤西信宜定居,明代成化年间,第87世仙真公,迁徙至贵县,落籍于水南里(石卡镇)西山,仙真公生五子,其中长子珊成一支又从西山向外迁播,包括三里、五里、黄练、中里等乡镇,珊成公后裔占全市杨氏人口的四分之一,近2万人;三子子成一支大部分则跨过郁江往南岸开基创业,集中在湛江、桥圩、东津等乡镇,人数约1万人;云嶙公除珊成、子成两大分支外,尚有其他支系共计1.5万人,主要分布在桥圩、平悦、木梓、庆丰等地;由粤北南雄辗转迁播到粤西信宜,最终又陆续迁居贵县,成为贵港杨姓的最大一支宗族,云嶙公裔孙总计4.5万人,占市辖三区杨姓总人口7.5万人的60%,均操土白话。

     云岫公,后唐进士,出任潮州太守,寓居嘉应州(梅州),为江西杨氏迁入梅州之祖,生三子:思孝、思恭、思聪。长子思孝由梅州移居福建汀州,后裔播散广东鹤山、东莞、普宁、茂名等地,其中一支于清代康乾盛世之际,云岫公裔孙文芳公于乾隆辛丑年(1781年)携九子迁居贵县,落籍今天桥圩镇南溪桥开基创业,文芳公及九子迁贵后,开枝散叶,后裔发展到近1万人;三子思聪官任江西县令,后裔迁播广东揭阳,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至道光年间,迁居湛江、八塘、桥圩、东津、瓦塘等地,裔孙约1.7万人。云岫公世系裔孙总计近3万人,占市辖区杨姓总人口的40%。与云嶙公世系入贵时间长(从明代始)及操土白话不同的是,云岫公世系后裔迁贵时间较短(200年左右),零星迁入,居住分散,由于源出闽粤交界的梅州、汀州地区,均操一口正宗的客家话。
       
东井塘村城肚屯杨姓客家围屋一族,正是源出前面所提云岫公后裔文秀公第九子——秀九公一支。秀九公,生于1766年,配洪氏,仅育一子开宪,秀九公早逝,洪氏克勤克俭,享高寿89岁,五代同堂,子孙叠登科举之荣,学政手书慈竹长春节孝可风两块匾额颂扬。开宪公,榜名应华,1786-1848年,武生,诰封武略骑尉,八品,生四子:瑞松、瑞柏、瑞杞、瑞梓。瑞松,榜名鼎材,道光十七年(1837年)武科举解元(即武举人乡试第一名),任贵县城守署理、浔州协北河左营千统,正六品(比其父升了二级);瑞柏,榜名廷材,道光甲辰(1844年)恩科武举武魁;瑞杞,榜名储材,与次兄廷材同于1844年中武举人,被赐兄弟同科匾额,诰封从一品武功将军匾额;瑞梓,榜名震材,明经进士,贡生。这就是名震贵邑的客家四材:鼎材、廷材、储材、震材。四材的下一代则文武并举:鼎材次子,载飞,封为文林第;廷材长子,汉飞,赐封翼都尉;廷材次子,际飞,道光甲子科武举,署理广东钦州营守备,署琼州营都守备;廷才四子,联飞,封司马第
        
以上资料据1996年出版《贵港市杨氏族谱》整理,姑且当是本期的一个悠长引子吧,喜欢宗族文化的,尤其是本地杨姓网友或者更能引起共鸣。

        桥圩镇东井塘村,位于东津、桥圩、八塘三镇交汇处。东井塘村城肚屯有一处杨姓客家围屋——东井围,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在光绪《贵县志》中记载:东井围,在郭南五里东井塘村,咸丰间里人鼎材等建,屡经匪党攻劫均获保全。”1993年出版的《贵港市志》记载:位于桥圩镇东井塘村委会西北1公里处,围依岭而建。围墙西高东低,最高5米,最低2.5米,厚0.7米,用石灰和青砖砌成。现仅存一座镬耳楼。此围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

       城肚屯杨氏于乾隆年间自东莞迁贵,择吉地垦殖,前为良田,后据岭建围堡,前面提到是道光年间高中全省武举人比赛第一名的杨鼎材,官至浔州府协营千统(正六品),为客家四材之首,到鼎材一代,形成了固若金汤的东井围堡,成为这支以武功入仕途的杨姓客家族群的繁衍生息之基地,在咸同之乱的兵燹中,能够屡经攻劫均获保全,时至今日,这处客家围屋至今已逾160年,这处规模宏大,建筑坚固的客家围屋城堡仍然基址尚存,整体轮廓完好。前不久,笔者怀着朝觐的心态瞻仰了这处集城堡、祠堂、民居、水井、禾堂融为一体的巨大的客家人堡垒特色的古代民居建筑群,看到了斑驳的围墙、高耸的镬耳楼、幽静的石板路、城内荒芜的古井、精美的壁画及木雕、无处不在的匾额,以及干柴禾堆等,城外则见水塘围绕,良田千顷,犹如一处遗世独立的世外桃园。

   目前这支客家四材后裔仍在此居住生活,这与先前提到过的木格君子垌客家围屋群而言,是大不同的,君子垌客家围屋目前大多是空置,而东井围则多数仍有“客家四材”后裔在此居住生活。贵港最成片区域操客家话杨姓聚居区正是东(井塘)南(溪桥)洋(七桥)地区,多为云岫公一脉后裔。

   清代广东客家人迁贵后,贵县客家人后裔这一特殊群体,多体现出富于反抗斗争的革命精神,像晚清时代的由粤迁贵的客家人后裔代表——石达开,到民国时代则有像出自“东南洋地区“的杨善安(陈岸)为代表的中共贵县早期革命领导人。

      有时候,文字是苍白的,图片才是真实的。下面将用三十张相片来展示这处庞大的杨姓客家围屋城堡。



东井塘学校,旁边的旧村委,城肚屯即在附近。



城肚屯客家围屋全景,依岭而建,前临半月形水塘。



城外有水井,至今客家杨姓后裔仍在使用。









高耸坚固的围墙,以至于能够屡次退敌于城外。



仅存的一座镬耳楼,浓郁的粤东客家建筑风格。





除了膜拜,笔者还得仰望,只有身临其境,你或者才会领悟感触到客家人保持传统文化的那份执着。





进入城肚的主入口



除了发出“啧啧”声外,别无他音。











壁画旁边附古诗一首《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处客家杨氏可是以武而著称的呀。







客家杨氏祖祠正门






慈竹长春、节孝可风两块匾额,均为复制,原件已另行保存。下同。








精美的木雕,似屏风、又似门窗。





城内一隅的水井与石磨,城门一紧闭,在兵荒马乱的古代,城内依旧是从容不迫的小社会日子。



那个特殊时代必不可少的“护身符”标语。


城外水稻良田,耕读持家是岭南客家人最标志性的人文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