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港文化遗产之147 湛江八音

 回忆的茶馆 2017-05-18
作者/馆主:迎风初开/E言男劲

        湛江八音:桂东南乡间的交响乐

         湛江,是贵港东南端的一个乡镇,是贵港连接玉林的门户。在湛江镇活跃着数支远近闻名的八音队,其中尤以湛江镇双联村竹山屯的八音队最为著名,竹山屯位于湛江、桥圩、木格三个乡镇交界处,整屯村民均为杨姓,其先祖于明代中叶从北岸的石卡镇西山圩迁播南岸,选址于黎村江支流马英江注入黎村江的竹山村开基立族,至今已成为贵港南岸操贵港土白话语族杨姓的最庞大的村屯(源出此支脉杨姓人口已逾4千)。

        除此之外,在湛江周边的乡镇,像木格、平悦、桥圩等地区的各大村屯都有村民自发组织的民间八音队。以湛江为中心的周边区域成为贵港市辖区桂南八音最为广泛流行的地域。诸村的八音队成为各村各屯各种庆典、红白喜事以及舞龙、舞狮和地方师剧戏曲、舞蹈的伴奏主力。

       八音一般由六到八人组成一班(队),主要以鼓、锣、钹、笛、箫、弦、琴和人声组成,演奏形式分为坐奏和行奏两种,多以行奏为主,村中红白喜事时,主人都会邀请一班八音队来演奏;行奏则主要是随着庙会游神(游菩萨)时跟随队伍边走边演奏。今天桂南八音于明末传至今天桂东南地区,是由中原古乐以及桂东南汉族民间音乐融合而成,是一种保留中原古代雅乐特质的传统吹打乐,堪称二千年前汉代雅音遗留在桂东南地区的“活化石”。

       竹山八音队的历史据现有村谱记载就有一百多年,十多代人的传承,成为远近闻名的正宗桂南八音之标准,曾代表贵港市参加自治区1998年桂南民间八音比赛并荣获银奖。值得一提的是,竹山八音队与本村屯的师剧队联合组演的多支曲目深受周边村屯居民的喜爱,成为最具有本地特色的乡间文化盛宴,这背后所代表的乡土文化底色正是汉民族南迁岭表数百年后仍然流动着古代雅乐的汉风文化基因。

       时至今日,在贵港城区除了传统节庆看到舞龙、醒狮表演的配奏音乐外,已基本上看不到有八音的声音,但在广大的桂东南农村乡里,大凡村中红白事都仍然会看到有一台专门供八音队的台桌,空气中飘荡着那代表着浓郁汉乐遗韵的八音,这才是最正宗最原汁原味的汉音雅韵。

        2009年,贵港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申报地区为港南区、平南县的“贵港八音”名列其中(属于民间音乐类别),港南区申报地则以湛江镇为核心地域,湛江八音正是“贵港八音”的原色,而竹山八音队则是这抹原色中最为耀眼的那一抹惊艳。




远近闻名的湛江镇竹山八音队,个个都是民间文艺高手!

平悦圩梁村八音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