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悟:解悟“无明”的恐惧与思维力的前瞻性

 uczc68 2017-05-18
 


  人为什么在碰到有些事情或处在某个环境会害怕,会恐惧?


通常被人归为心态原因,即心里感到害怕、恐惧,心呈恐惧的一种状态。但心态又是怎么形成的,根源究竟在什么处?


世法包括现代心理学也至多能在潜意识里找点东西以塞其责了。如果再深究一步,潜意识又是如何形成的,与生命诞生前有什么关系,西方心理学就不得不灵化、灵魂化了;不得不向宗教回归。


其实这是一个终极智慧问题,宇宙源头问题,也是人类文明、科学文明的发展归宿问题。它们必然向佛法大智慧回归,人类文明中包括世间及出世间的任何宗教还没有一项学问能超越佛法的究竟与圆满,也不可能超越,最多是等同,因为人类是不可能超越自己的源头的,就好比自己抓住自己的头发,想将自己从地球上提起来办不到一样。



世间人们通常大的恐惧有:对死亡的恐惧;对疾病特别是绝症的恐惧;对鬼及地狱的恐惧;对水灾、火灾、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的恐惧等等。


小的恐惧有:对失业、企业经营困境、事业失败、生离死别、人生失败、家庭破裂、婚姻破裂、感情破裂等等都无不恐惧。


难道这些能简单以心态一括而论么。而在现今商业社会,由于恐惧造成的不自信,以至于产生对人生、事业、成功的迷茫,直至影响到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比如,很多营销过程中业务人员对陌拜(陌生拜访)客户感到恐惧、不自信。



现代那些根源于心理学的成功学则归结为不能突破自我;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则笼统地在脑部找一个所谓的“脑部舒适区”,于是外在打气式的自我暗示法、自我不明的所谓使命感激励法便应运而生:“我是最棒的”、“我是不可战胜的”、“我是不怕失败的”、“我的使命是……”等等,出门前、培训时大呼口号,以自我壮胆。


不能说这些工具式理念一点没有作用,在刚开始的阶段性过程上对业务人员、企业团队还是会有促进作用的;但随着一次次碰壁,一次次打气,最后自己都发现自己是在自欺欺人,原本浅层的恐惧逐渐向更深,更隐蔽的病态方式转化,这也是心的内在自性作用。



所以,只要继续跟踪下去就会发现,一时之效会很快失效;盲目个人成功意识推动下也无法凝聚、维续好一个团队。企业的发展毕竟是一个持续过程,最后还不得不回归到经营原理、市场原理的运营之道上来。


另外,这类被所谓的成功学膨胀的人等,再往下发展,整体则呈一种病态:缺乏内在真实自信的盲目自大;深层恐惧导致的成功幻想症;更有入魔者自我成救世主,言行不合世道常理,为目的不择手段,极端化等等丑态毕现。此皆为世之邪魔外道,不可不识。


正道与邪魔外道最大不同表现在:内明,而不是无明状态下的自我膨胀。内明,即内在明了,明白其原理、道理,即智慧,因智慧而生起的自信是真实自信,不会退转。



同样是陌拜客户,当你对客户一无所知时,恐惧是必然的。如果你打脸充胖子,自我安慰式地自我激励一番,然后死缠烂打,缠住客户;抱侥幸遇上贵人之可怜心理,不顾为人的基本尊严,以所谓的精诚骗取客户信任。说不定也能撞上百分之几十的希望。但这是无明式的、盲目的不可控业务状态,是不能长久的。同时,业务人员身心需要承受非常大的压力,付出心态扭曲,甚至病变的代价。业务团队也不容易稳定,所以,越激烈竞争的社会,心理障碍、心理病变的人群就越多,心理医生就越缺。



但如果你很了解你的客户需求,对客户过去所需、现在所需、未来所需都清楚,知道他真正想要什么?你自然会增加一份自信;如果对客户个性、习惯、文化素养、爱好、家庭关系能熟悉,又自然会增加一份自信;再加上对自己的产品的特性能如数家珍,口若悬河,又增加一份自信;你如能很熟悉推销技巧,具备很好的服务素养,再增加一份自信;最后,你具足够的分析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水平,你真实的自信自然具足。


难道这时还需要别人为你打气么,还需要所谓的外在式激励吗?


这就是内明智慧之真实自信。


你的充实让你自然具备足够的前瞻性,你对外在事物的前因后果很清楚,很清楚它们的发展趋势,它们的风险所在,你能够掌控情势,能够做得了主——你的智慧就自然成就了。这时你会自然具备无量勇气,脱胎换骨,你的人生事业将焕然一新。——刘硕斌(法喜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