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7-05-18

“ 夏日已至,气温升高,雨量增加,湿气也随之而来。中医认为,长夏为湿气盛行时节,湿邪易伤脾胃。正确认识湿邪,了解湿邪致病的病因病机,可有效预防夏季常见的肠胃病,轻松愉快度过夏季。

俗话说:千寒易去,体湿难除。在中医中,致病的六种邪气为风、寒、暑、湿、燥、火,其中湿气是最难去除的。那你知道湿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么?你知道自己的身体有多湿么?”

湿邪分内外,成因各不同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湿邪因其临床表现各异,故有内外湿之分。

所谓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冒雨、居住潮湿等所致,例如长夏时节(脾主长夏),空气闷热,气候潮湿,气温仍较高,故湿气较重,人易受其侵袭而发病,此为外湿。

内湿,则是人体自身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和脾肾相关,但与脾脏关系更为密切。脾居于中焦,属土,有运化水液之功,即对水液具有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脾通过其运化功能,可将人体所需之津液输布周身,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对于人体各脏器代谢或利用后的水液,又可通过其运化作用转输至肾、肺等脏器,以汗、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若脾运化功能失司,代谢产生之水液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易停留于体内,聚而成湿。临床可见,若平素过食膏粱厚味、吸烟嗜酒等易致湿热之邪困阻中焦,致使脾胃呆滞,失于运化,而见因湿热中阻所致之胸脘痞闷、口苦、口中黏腻不爽、食欲不振、舌苔黄腻等表现;若久病体虚、后天失养可致脾气虚弱,失于运化,水湿内停,而见泄泻、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甚则双下肢浮肿、舌淡胖苔白腻等。故脾脏和水湿关系密切,既运湿,又易生湿,更喜燥而恶湿。

那么内湿和外湿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两者可相互影响,外湿发病,必伤及脾,导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而内湿困于脾,日久损及脾阳,导致脾虚失于运化,更易受外湿侵袭。临床上很多疾病可见此种表现,例如藿香正气散所治的表寒内湿之暑湿感冒,既有内湿的存在,又有因内湿所引动的头身困重、肢节酸楚等外湿表现。

湿邪致病特点有哪些?湿邪治病有五点

无论是内湿亦或是外湿,均有相同的致病特点:

1、湿阻气机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中医认为气是生命的本源,是物质基础;其运动(升降出入)又称为气机,推动着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故而多种病理产物的产生和气的运动关系密切。如气可推动血行,“气为血之帅”;气亦可推动津液之运行,完成人体的水液代谢;若气机运行不利,或停滞、或运行缓慢,可导致有形实邪的产生,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湿邪即有这种特性,当其停留于某处,即可阻滞气机的运行,而使体气机运行紊乱,气血运行不畅,各脏腑功能失调。

举例而言,人体内有几大气机升降系统,如龙虎回环(即肝升肺降,肝生于左,其气以升发条达为顺;肺藏于右,其气肃降——若气机失畅,可见情志抑郁不舒、胁痛、咳嗽、咯痰等表现)、脾升胃降(这个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脾胃居于中焦,两者升降相因则脏腑功能正常,反之可见恶心、呕吐、泄泻……)等,故中医治病必求其根,对于气机升降失司这类病症,通过调整一方之气机,则另一方之运行自然恢复;或是两方皆兼顾,则病可渐复。

话说回来,由于湿邪具有阻滞气机的特性,且其最易困阻脾胃,故可致脾胃纳运失司,升降失常,临床上见不思饮食,腹胀,胃脘部满闷不适,泄泻,恶心、呕吐等表现。

2、湿易伤阳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中医内根据疾病性质不同,有阴阳虚实之分,以阴阳来规定疾病之寒热属性,故湿为阴邪,阴盛则阳气受累,故湿易伤阳气。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治疗痰饮病的原则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湿、水、饮本属一类,皆为体内水液代谢失调所形成之病理产物,仅因其形态、病理特点、停聚之位置不用而各自得名,故治疗方法略有相似之处。但由张仲景的治疗原则来看,所谓温药,即以扶助阳气、温阳化饮之功祛除病理产物,可见湿邪属性。故临床上湿邪伤阳而致阳气受损可见:身体困重,畏寒肢冷,四肢不温,不思饮食,泄泻、肢体浮肿……

3、湿性重浊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所谓重浊,即沉重、秽浊之意。我们分开来看:沉重,即湿邪致病可见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表现,因湿邪困阻位置之不同,人体从上至下可依次体现为,头重如裹(比如说阿拉伯民族服饰,头上缠的那种包头巾)、腰重如带五千钱(古代的钱币,用一根绳子从中间的孔串起来,置于腰间,主要形容腰身困重之感)——可见张仲景他老人家还是比喻还是很恰当的;浊、秽浊之意,主要是指人体排泄物、分泌物等秽浊不清,亦因湿邪侵犯之部位不同,表现各异,例如湿滞大肠,可见大便质稀、下痢黏液脓血;湿气下注,则小便浑浊、妇女带下病……[1]

4、湿性黏滞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黏腻停滞之意,指的是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粘稠、涩滞,且病程长,缠绵难愈。首先症状上,临床常见,例如大便黏腻不爽,一些病人反应大便排不干净,如厕后不好冲掉;小便不利,尿频,排不净等;病程上多指其缠绵难愈,湿邪为病,胶着不化,就像牛皮糖一样黏上你,一时半会是无法速愈。

5、湿性趋下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根据湿邪的的物质属性,其类于水,我们讲“水往低处流”,所以湿邪致病方向有一个趋下的特点,容易侵及人体下部。比如一些水肿,多以下肢多见;湿邪下注可见泄泻、小便浑浊、带下病等……但湿邪又有一定的弥漫之性,所以说其致病上下内外、无处不到,并非仅局限于下部。

湿邪临床表现有哪些?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说了这么多,您肯定有疑问了——“那我怎么知道自己体内有湿呢?”接下来就跟您聊聊湿邪的临床表现,诸位朋友们可各自做个对照,判断自己体内有无湿邪。

有关其临床表现,仍有内外湿之分。

1、外湿

作为一种外感邪气,因其侵及人体病位深浅之不同,临床表现各有差异。俟其首犯,多见于肌表,以表证为多见,如恶寒、发热、头身困重、四肢酸楚等;继而入里,流于关节,见于关节重痛、屈伸不利,例如中医讲痹症,类于今日之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即风、寒、湿三者侵及人体肌表、经络,克于关节、肌肉、筋骨等所致之疾病。

2、内湿

我们前面提到,内湿和脾关系密切,故表现以消化系统为多见,因湿困于脾,致脾失升清,脾胃气机升降失司,继而见口中黏腻不爽(湿浊上潮于口);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脘满闷不舒(胃失和降);胸闷、腹胀(湿阻气滞);头身困重、泄泻、小便浑浊、带下、水肿(湿浊下注)等。

另外,现在一些懂得养生保健的朋友们喜欢拔罐,若您拔罐后,罐体内有水气、或罐印出现水泡等,则提示体内有湿气;一些体型肥胖者,中医认为,该类人群大多属于痰湿之体,多见腹部胀满、舌体胖大、平素易困倦、身重、好食肥甘厚味之品;体内有湿气亦可见倦怠、乏力,脸上出油多、头发易脏,女性朋友脸上“长痘痘”等。

湿邪和脾胃病的关系?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前面大致讲了湿邪的一些相关概念,那么临床上又是如何将其应用于脾胃病的诊断及治疗中,下面我将通过几个病为大家解读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湿邪和脾胃病关系密切,但在临床上,我们强调的是以辨病为主,应用病证结合的方法来治疗疾病。例如泄泻、痢疾,两病发病过程中均有湿邪的参与,但因疾病不同,故治疗方法各异,所以是先辨病,后辩证,而不应仅将湿邪作为病理因素,“就湿论湿”,不结合具体疾病而妄用利湿、化湿之法,则病必不除。

常见与湿邪相关脾胃病及其日常调护

1、疾病:泄泻

2、舌象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3、病因病机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主因感受外邪、情志不畅、饮食、脏腑虚弱等所致,其病机关键在于脾虚与湿盛,导致肠道功能失司而出现泄泻。

例如:夏季乘凉阴冷,外湿极易侵袭人体,继而引动内湿,内外相感,而出现外有表湿(如恶寒、身体酸楚疼痛、头身困重等)、内有湿阻脾胃(湿邪侵袭,首犯脾胃,超过脾之运化能力,导致湿邪中阻,影响脾胃气机升降,而出现泄泻、脘闷不舒、不思饮食等表现)之证。

4、治则

运脾化湿——(对于已生湿邪,予以淡渗、疏利等法以祛除;同时健脾益气,恢复脾运化之功能,以促进其对水湿之邪的转输、运化;类于治理洪水,一方面加固堤坝拦截、处理洪水的能力;另一方面疏通水道,给洪水多条出路,防止其蓄积于一处,为害一方)

5、常见证型

根据湿邪寒热虚实属性不同,可见以下几种证型:

1、寒湿内盛——主因寒邪侵袭,外邪引动内湿所致,可见外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肢体酸楚疼痛等表证;又有泻下清稀如水、腹痛肠鸣、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苔薄白或白腻等(夏季较为多见)——藿香正气水。

2、脾胃湿热——既可因湿热之邪侵袭、又可有过食肥甘厚味、吸烟嗜酒等导致湿邪困阻中焦,郁久化热所致,多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大便气味臭秽,多伴肛门灼热,身热,口渴、口干、口苦,可有胸腹部胀闷不舒之感,小便短黄,苔黄腻——因湿热权重不同,故用药亦有差异。湿重于热者,多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热重于湿者可用葛根芩连微丸。

3、脾虚湿盛——因湿邪困阻脾胃,损伤脾阳,迁延不愈所致,属于虚实夹杂之证,临床表现多见稍进油腻食物致大便次数增多而发生泄泻,伴腹部不适,饮食不化,肠鸣泄泻,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不荣,舌淡苔白腻,甚则舌体胖大;——参苓白术散。

6、日常调护

对于上述几种证型的泄泻:

1、我们说趋利避害,对于因湿邪为患所致疾病,无论是内湿、外湿,均应远离潮湿、阴暗的环境,所居之处冷暖适宜;

2、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饮生水,少食生冷瓜果,尤其是夏日来临,更应少食冷饮之类;湿热型应少食油腻、辛辣之品,忌烟酒,以防湿困脾胃;

3、平素可熬制薏米赤豆茯苓粥(薏苡仁、赤小豆、茯苓)以健脾利湿止泄;

4、令亦可食用一些祛湿的食物,比如冬瓜、山药、莲藕等,属于药食同源之品,可有效祛除湿邪,减轻小便不利、泄泻等症状;

5、有些朋友喜欢喝茶,这里给您再推荐一个代茶饮的小药方,杏仁10g,白豆蔻10g,薏苡仁30g(湿热型);夏季暑气弥漫,若舌苔厚腻,口中异味,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者,可予以藿香10g、佩兰10g代茶饮,以化湿解暑。

祛除湿气秘诀

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可起到祛湿之功,常用穴位有:阴陵泉、地机穴、中脘穴、承山穴等,亦可用灸法。

1、阴陵泉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本穴足太阴脾经商的穴位,因脾主运化水湿,通过刺激该穴位,可用于治疗因脾不运湿所致之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等。

2、地机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本穴亦为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故通过刺激本穴,亦可起到运化健脾利湿之功效。

3、中脘穴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商,脐中上4寸,即一个横掌的距离。

本穴位于足阳明胃经,因脾胃互为表里,同居中焦,胃之降浊可使脾之升清,进而促进体内水湿之运化。本穴可温中散寒、健脾祛湿、和胃理气,对于因脾胃气机升降失司所致之泄泻等疾有很好效果。

4、承山穴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

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为祛湿要穴,可振奋膀胱经之阳气,因膀胱与肾互为表里,肾主水,肾之气化失司可致水湿内停,故通过按摩该穴可促进人体湿气的排出。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饮食调理:

① 平素可多吃一些芳香类蔬菜,因芳香可化湿,例如香菜、荆芥等;同时亦有一些利湿作用的蔬菜,可导湿气外出,例如冬瓜、白菜、木瓜等。

② 一些具有芳香之味的茶品亦可服用:如藿香、佩兰、紫苏叶等,前两味尚有解暑之功效,因暑湿两者多相兼为患,故尤益于夏季保养。

③ 中药中还有很多药物可作为调料以改善菜品之滋味,这些药物以其芳香之味提升口感,亦有化湿之效,如茴香等,调味时可用。

④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一些具有利湿健脾作用的粥品,例如薏米赤豆茯苓粥、玉米南瓜粥、山药红枣粥等,皆可于自觉身重体乏、头身困重、不思饮食等湿邪所致诸症时食用,以祛除体内之湿邪。

因湿邪为患所致的疾病,我们推荐两个蔬菜搭配,可根据自身状况斟酌服用。

蔬菜搭配——香蜜沙拉

主治:小便不利

病机:因湿热之邪下注膀胱,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司所致,见小便频急短涩,尿道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小腹下坠,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有大便黏腻不爽,苔黄腻。

组成:香芹、猕猴桃、红提、玉米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加减变化:大便秘结,腹胀者,可加香蕉;若湿热伤阴者,可加莲藕。

方义分析:香芹味辛、甘,性凉,其寒凉之性直入下焦,清解膀胱之湿热,恢复其气化功能,又可滋养肾阴,使肾精充沛,则肾气化生有源;猕猴桃,其味甘、酸,既可解热以清膀胱湿热,利尿通淋,又可酸甘化阴,涵养肾阴,标本兼治;红提益肾养阴以强筋骨,尤适用于老年肾虚患者,又为利尿通淋之佳品;玉米利水消肿之力较强,又可润色菜品,为使。

蔬菜搭配——西葫芦茄子羹

主治:水肿—湿热壅盛证

病机: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其病机主因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本搭配所对应之湿热壅盛证主要变现为: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

组成:西葫芦、茄子、玉米、海带丝、菠萝

功效:分利湿热

加减变化:胸脘痞闷者可加香菇;湿热蕴久,热盛伤津者,可予以黄瓜。

方义分析:西葫芦味甘、性寒,清热利尿之力较强,且不易伤及正气,可用于湿热蕴结于下焦,肾气化失司所致小便不利,水肿;茄子味苦性寒,除本证型外,还可用于风水相搏、湿毒蕴结、淤水互结所致之水肿;玉米、海带丝主入胃、肾两经,利水而不伤及胃气,又可软坚散结,除有形之实邪;菠萝味甘,性平,和胃、利水,扶正、驱邪兼顾,提升口感。

养生|教你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

脾胃病中还有很多疾病与湿邪相关,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总之,长夏漫漫,朋友们在享受空调、户外乘凉,品尝冷饮、瓜果生鲜等的同时,应有一个“度”,注意固护自身正气,莫让湿邪惹上身。

参考文献:

[1]李德新. 《中医基础理论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356-357

[2] 陈建. 《湿热条辨》版本考证及其学术特点[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24(6):51-5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