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定律之天人合一

 茂林之家 2017-05-18

国学堂 运营者:杨金桥

文章原创:子爻

内容: 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思想来源:道家 提出者:庄子 发展者:董仲舒

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表现: 人天同构、人天同律、人天同象

案例:中国古代建筑、古典音乐、舞蹈艺术、茶道

天人合一的意义

意义: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第一、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表明自然和物质与人是和谐统一的;第二、人类生生不息、则天希天、求天同天的完美主义和进取精神;第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思维模式的创新性全面性和长久性。

天人合一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周易》说:“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之后老子的《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些都是较早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发展:而“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是由庄子阐述,《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庄子·齐物论》又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后又被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思想,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北宋张载《西铭》说:"天称父,地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其主要意义是肯定人类是天地的产物即自然的产物。在现代非常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更体现了天人合一哲学家思想的活力和生命力.

中华定律之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表现: 人天同构、人天同律、人天同象、人天同数

人天同构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体结构体现了天地的结构。

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黄帝内经·灵枢·邪客》节选

感悟:把人体形态结构与天地万物一一对应。人体的结构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相对应的东西,人体仿佛是天地的缩影。人的存在与自然存在统一性。

中华定律之天人合一

人天同律

中国在古代便努力寻求人和天相通而互感的共同律则,《汉书·董仲舒传》曰:"天人之征,古今之道也。参之于古,考之于今"" 。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 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黄帝内经·灵枢·邪客》节选

感悟:人生天地间,人的规律必然遵循天地间规律,人和天的规律是统一的,便可以此互相探索和印证,以人律证天地之律,或以天地之律探人,在两者间把握其统一性和规律性。

人天同象

人天同构同律便会同象,有相同的结构和相同的规律便会有相同的表现形式,它们联系和功能的基本是一致的。中医五行认为人是系统的,五行和五脏是对应的,并完全表现为一种天人合一的综合功能。人体内部与人体外部都是按照"阴阳五行"这一基本法则统一、整合起来的。

中华定律之天人合一

五行与五脏

感悟:人天既然同律,便会同象;既然本质规律一致,表现形式便会一致。所以把握二者规律与形式的一致性,以人感天,以天见人。

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周易大传》主张"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是一种全面的观点,既要改革自然,也要顺应自然;应调整自然使其符合人类的愿望,既不屈服于自然,也不破坏自然;以天人相互协调为理想。老子的《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强调人遵循天地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感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能够领会所有生命的语言,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大自然的旋律交融相和,能够取得对方生命的信任并和谐共存,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将人与物质、物质与物质极度巧妙完美的结合。

天人合一的案例与利用(建筑、音乐、舞蹈、茶道)

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建筑注重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表现在城市、村镇、宫殿、陵墓的选址和布局命名上,都力图体现天人合一的追求。例如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就是按照天上的星相来建造的,紫禁城正对这紫薇星,建筑与环境得到融合和渗透。“干阑文化”是古代中国南方建筑文化的主体,。它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性格上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

中华定律之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建筑

所以“天人合一”建筑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中心思想,是古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天人合一与中国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犹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以其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屹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中国的古典乐器古筝古琴便来自然,奏出也是自然之音,抒发的也是自然之情,追求的便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与舞蹈艺术

天人合一是舞蹈艺术中对美学要求的更高境界,在舞蹈创作中具有核心作用,舞蹈艺术与人情感的融合、舞蹈艺术中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舞蹈艺术与动物的融合、舞蹈艺术与植物的融合、舞蹈艺术与数字的融合等体现“天人合一”的美学与艺术

中华定律之天人合一

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孔雀舞

天人合一与茶道

“天人和一 ”:中国茶道的最高境界.的哲学思想,它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人化自然表现为在品茶时乐于于自然亲近,在思想情感上能与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与自然相比拟并通过茶事实践去体悟自然的规律。并且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这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中华定律之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与茶道

天人合一法则之言

1.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庄子·达生》

2.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3. “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黄帝内经》

4. "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因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素问·气交变大论》

5.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孟子·万章上》

6. "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淮南子·精神训》

7.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

8. 天人合一,就是强调天与人的和谐一致。——《中华思想大辞典》

中华定律之天人合一

国学堂以弘扬中华文化和传承中华文明为宗旨。基于中华文化与文明,力致力于创新,努力填补中国在定律法则等人文社科领域的空白。 感兴趣的请关注“国学堂”,了解更多中华文化和新国学原创。

欢迎对文章观点评论交流,非常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