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化的顶尖工艺代表作——明清官窑瓷器

 cxag 2017-05-19

陶瓷收藏是不分大小的,像晚清民国时期的大型使用器、嫁妆瓶,虽有价值,但存世量大,工艺不精,很难有较大上升空间。而一个五六厘米的成化斗彩“鸡缸杯”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拍出了4000多万元人民币的天价;一个不到16厘米的乾隆珐琅彩小瓶,也在几年前的拍卖中过亿元。

瓷器并非越大越值钱,藏友们要注重学习研究陶瓷史,寻找那些能代表中国瓷器 特点的、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能达到陶瓷技艺顶峰的、有创新价值的陶瓷藏品:比如元代至正年青花、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嘉万五彩、康熙青花、雍正粉彩、乾隆珐琅彩等。这些藏品不仅是中国制瓷顶尖工艺的代表作,同时体现了其自身拥有的时代价值、收藏价值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有一群人,圈内叫他们“国宝帮”,他们的藏品件件是国宝,个个绝无仅有,成化鸡缸杯,书包里有一对,珐琅彩,家里有几十件,完全无视古物流传的客观规律。许明献宝事件、冀宝斋事件,一件件闹得沸沸扬扬,但他们仍然乐此不疲。我相信他们中或许有人真的不懂,但绝对不是所有人都不懂。

他们中固然有贪心不足的普通收藏者,也不乏底蕴深厚的大智慧者,他们是在谋大事。他们不但自己玩着显而易见的假货并且执迷不悟,而且污染了广大藏友的视听,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应该排在各大流派的最末等。

第二等、也是人数最众多者,这个群体叫“门外汉”。任何一个领域的所有人们,都会组成一个金字塔形结构,顶部的,叫精英,底部的,叫草根。收藏圈里的草根,就是门外汉。

据说中国有7000万人的收藏大军,门外汉不知道占了几千万。他们几乎不具备鉴定的任何知识,凭着一腔热情,一头扎入收藏事业。他们玩收藏凭的是激情,买东西靠的是运气,家里总是假货多、真货少。说实话,不管多大的收藏家,都是由门外汉起步的,大家都有这么一个过程,本不足为怪。怪就怪在有的人玩了一辈子,还是门外汉。买到假货,嫣然一笑,说声不贵不贵,该怎么玩、还怎么玩。这种心态,倒是要得。他们倒也知道自己技艺不精,但还总想捡便宜。他们最大的困惑,或许是不知道到底应该相信谁

更多专业交流互动:文物艺术品鉴定师张老师常年为广大收藏爱好者免费在线鉴定2505183441微同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