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谟】谟合「皋陶」谓之嘉。

 轻风无意 2017-05-19

【嘉谟】

jiā mó ㄐㄧㄚ ㄇㄛˊ

犹嘉谋。

    汉扬雄 《法言·孝至》 :“或问忠言嘉谟,曰:‘言合 稷契 谓之忠,谟合 皋陶 谓之嘉。’”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 :“能事闻重译,嘉谟及远黎。”

《老残游记》 第十三回回目:“滔滔黄水观察嘉谟。”

 

皋陶(gao yao ),偃姓,又作咎陶、咎繇,亦作“皐陶”、“皋繇”或“皐繇”,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人物。
传说他是中国上古“五帝”之一,少昊的后裔,东夷部落的首领。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
五帝、三王、皋陶、孔子,人之圣也。”(《论衡》)
皋陶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之一,史学界公认的“司法鼻祖”。皋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皋陶思想是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其主体“法治”和“德治”与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着历史渊源关系 
皋陶的主要功绩: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虽然史学家评价皋陶时莫衷一是,但作为“中国法律鼻祖”的认识,却是出奇的一致。
 
皋陶的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1] 
他还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一角之羊”实现古代司法公平

    《论衡·是应第篇》称獬豸羊嫉恶如仇“其罪疑者,令羊触之”

  

      “羊”对中华文化在早期的影响,还有更直接的例子,如古代司法制度,便有羊的身影–通过神羊实现了司法公正。

  历史到了尧舜时代,中国诞生新纪元。这一时期,羊以被神化的身份直接参与了对社会和政治秩序的维护和调整。汉王充《论衡·是应》记载,在尧帝主政时,他用名叫皋陶的大臣掌握天下刑法。

  在今天看来,皋陶就是一位国家大法官。他有一只羊,叫“觟X(造字:左”角“右”厂“下”虎“)”,觟X是一只独角羊,即所谓“一角之羊”。这只独角羊有神性,能辨出谁有罪。皋陶在一时无法审清的情况下,就会让觟X帮助断案。此即《论衡·是应第篇》中所云:“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

  这种嫉恶如仇的“一角之羊”又叫“獬豸”,也称“任法兽”。后来古人根据“獬豸羊”的形象发明了一种羊角帽,法官审案时必须要戴上以显自己如獬豸般明察秋毫,办案公正公平。这种帽子因此被称为“獬豸冠”,也称“法冠”。据《后汉书·舆服志下》记载,法冠呈高桶状,取“铁柱卷”式造型,秦汉时期法官都流行戴这种“法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