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画册| 《黎雄才写生集》——黎雄才 (一)

 我心中的太阳在 2017-05-19

---


于风/文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画家张躁对绘画创作总结归纳的名言,已成为历代中国画家重视遵循的至理。这八个字之所以如此重要,正因为它概括了艺术的本源,一语道破艺术创造最基本的规律。



我国的绘画从来重视对生活的体察,因而已形成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画,更强调对自然、对生活的细密观察与体验。无论画人物、花鸟、山水,都要求以造化为师,做到体察人微,不能浮光掠影。所以也可以说,“师造化”是“得心源”的前提,缺乏对客观世界细密观察的基础,主观感应没有依据,“心源”又从何“得”起?



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先生,特别强调写生的重要。他在《湖口写生》绝句中写道:“六法争如万化工,写生终竟胜盲从。秋山瘦入云林画,几树残枝几点红。”起首两句即强调造化万物无比丰富多彩,为画家提供了最好的范本教材,以造化为师,胜过盲目模仿古人的作品。因此他特别重视实地写生的实践,不但终其一生身体力行,同时也教导自己的学生,重视通过写生,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作为高师的得意门生,黎雄才先生更是把实地写生,视为首要课题。他一生积累的写生画稿,数以万计,收在这本画集中的作品,只是从他四、五十年代在西北一带及其他地方写生的过千幅遗作中,选出的一百五十余件。



其中多半是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地的写生画稿,少数作品则完成于湖北和广东。从这众多作品中,不但显示了黎老对艺术的勤奋追求和对生活的观察深入,而且仅从写生的角度来看,也有其不容忽视的价值。



首先,许多作品虽是写生画稿,但由于作者对实景观察的深入细密,适当取舍,特别是通过娴熟笔墨的描绘,实际已称得上是一幅幅完美的作品。正如黎老说的:“写生一方面是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培养自己的表现力,即按各种对象去寻求不同的表现方法。这也是创造的过程。”(见《黎雄才画语录》,载《黎雄才山水画谱》)



其次,许多作品于记录当时面对的自然景观之外,作者更以简括的笔墨记下实景中人物、马匹之类的活动情况。这些景点人物虽只是寥寥数笔,却写出了对象的体态神情,大大增加了画面的生活气息。再次,这些写生作品,全以毛笔完成,这在当年国画界也是少有先例的。



清代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曾说:“画有两字诀,曰活曰脱。”他解释:“活者生动也,用意用笔用色......生动,方可谓之写生。”“脱者笔笔醒透,”要求“花如欲语,禽如欲飞,石必崚嶒,树必挺拔。”从黎老的这批写生作品看,可以说完全达到了“活、脱”的境界。




同时,从这些作品,也使我们对黎老当年的艺术生涯,特别是他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长途跋涉的足迹,多了一份了解。黎老作为一代国画大师,正是经过这样的刻苦磨练,勤奋积累,一步步踏上高峰的。



在黎雄才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岭南画派纪念馆编印了这本画集,以表达对黎老的缅怀与追思。笔者有幸先睹原作,略记观感,是为序。

2002年11月30日


《黎雄才写生集》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