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真卿为什么能创造出雄视千古的颜体书法

 一言之美 2017-05-19

大致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唐太宗李世民执政之后,实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产生了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为代表的一大批书法家,完成了由南北朝书法到唐楷的伟大变革,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上和技法上的经验,使颜真卿有可能在一个更高、更雄厚的书法艺术基础上得以发挥其充分的创造力。其四十六岁时书写的《多宝塔》,具有明显的初唐风范,即可为证。

(二)初唐的贞观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世界文明之峰巅。后又经武则天、唐玄宗的进一步发展,使当时的整个中华民族,逐渐具备了君临天下,雄视千古、雍容大度的宽阔气魄。改变了初唐书法贵瘦硬的审美观念,而已肥硕博大为美。为颜真卿特有的以正面示人,中紧外松,点画肥硕,棱角分明的书风的形成,开通了审美意识变革的坦途。

(三)颜真卿是山东琅琊(今山东临沂)人,是名门望族颜氏的后裔,家学渊源深厚,其姻亲陈郡殷氏家族,在书学上亦颇有建树。其本人又异常勤奋刻苦,转移多师。曾不惜两次辞掉官职,跟随张旭学习书法,得张旭笔法真传,据史书记载,他还很注意锻炼臂力、腕力,经常进行举重、打拳等活动,故其书法“宏伟雄深,劲节直气”,使后人“才展鲁公帖,即不敢倾测睥睨者。”

(四)颜真卿学识高超,思想豁达,敢于大胆创新。能在初唐书法贵瘦硬的风气的笼罩下而不为其所囚,能冲破当时的审美意识和点画法度的樊篱。改变初唐书法横画倾斜、中宫收敛、点画粗细变化不大的面貌,而代之以端庄雄伟、气势开张,遒劲舒和、点画棱角分明、粗细对比强烈、精英四溢的书风。正如古人所评:“书之美者,莫若颜鲁公,然书法(书写法度)之坏者。自鲁公始”,这里肯定的正是其敢于冲破古法的束缚,坏旧规、树新风的大胆创新精神。

(五)另外还应特别注意到的是,历代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们对颜真卿书法的赞扬,还带有政治思想和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的色彩。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极力捧场的都是忠、孝、节、义的治国安邦之臣。颜真卿就是忠臣的楷模,颜真卿于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出生在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字清臣。玄宗开元年间举进士及第,任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直言敢谏,被奸臣杨国忠排挤出京城,到河北平原郡做太守。后逢安史之乱,河北地区大部分沦陷,颜真卿以其平原郡为中心,率领周围饶阳、济南等十七个郡的官兵奋起评判,为李唐王朝立了大功。后来进京,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并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公元784年)李希烈在蔡州叛乱,宰相卢杞衔私愤借刀杀人,另颜真卿前往劝谕,为叛军羁留。颜忠贞不屈,终于在公元785年被缢杀,时年七十七岁。

因此,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对此无不交口钦叹,论及其书法即论及其为人。如明末遗民付山就说:“予极不喜赵子昂(见后赵孟頫条)薄其人,遂恶其书。”而对颜真卿则屡屡赋诗颂赞:“平原气在胸,毛颖足吞虏。”把颜真卿用毛笔写字,同其平叛杀敌连起来评论。宋欧阳修在其《六一题跋》中也说:“颜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他还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