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更有助于速读记忆能力的培养

 上善苫水 2017-05-20
    作为一个速读记忆探索者,我对诗词的热爱不亚于速读记忆,就在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爱好下,我欣喜的发现这两者竟然有一个共通之处:原来诗词是最适合拿来训练速读记忆能力的,为什么这么说?
诗词是速读记忆训练的天然素材库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世人对诗人王维的评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的诗,同时也是画,但我觉得还应加上:诗中有情,画中亦有情,因为诗歌与画原本也是诗人、画家表达思想的方式。
    而我国的诗词大多符合诗、画、情这3点:诗作画,画配诗,诗画扬情,换到速读记忆上,就是依据抽象文字想象形象,依据形象归纳文字,文字和形象共同表达情感。
    所以,在以眼脑直映为最终目标的速读训练中,我以为诗词是最合适做训练材料的,抽象的文字、直观的形象和激烈的情感,都能在诗歌中轻易找到;尤其是在形象思维匮乏的情况下,诗词就是天然的剧情宝库。
诗词所传达的情感正是速读记忆训练所要领悟的
    我幼时曾背过许多古诗词,但当时并未觉得这些古诗词有多大用;直到长大后,常常去到很多风景区,也看过很多的诗配画,才恍然领会,诗词的魅力并不是通过抽象的文字本身表达的,而是文字背后的画面和画面所传递的感情。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被王国维评点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如果只看字面,确实很难体会到“闹”字为何能开界,但如果想象红杏在枝头斗艳的景象:一簇簇红杏插满枝头,在暖暖的春光中鲜艳如锦,轻风拂过,花枝轻摆,杏红翩飞,真真是在生机盎然、姿态万千的春天里才能活泼如斯,“闹”字带来的鲜活与生气确实使全诗的春意全开。
    这句诗中的“闹”字如果再延伸一点,还可以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闹”:眼睛看到的“闹”、耳朵听到的“闹”、肢体触碰到的“闹”、心中感受到的“闹”,对诗句中的春意就会有如在眼前的认同感,心中也会产生对春光的无限热爱。反之,要撇开直观可观的“红杏”,而直接赞叹春天有多么生机勃勃,也不过是空泛的虚话,难以被听者理解和认同。
诗词的画面感更有助形象思维的培养
    从速读训练上说,抽象的文字并不容易实现直接理解,直观的形象却可以,要努力实现看到即理解的眼脑直映,把抽象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过程就必不可少;
    于快速记忆而言,直观形象的参与尤为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我以为是情感,在探索快速记忆初期,我用联想串联起多个直观的形象就可以直接粗暴地记忆多个目标内容,而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我发现,联想的链条不仅需要形象支撑,更需要情感维护,因为形象是随着记忆内容而不断改变的,而情感却是可以一直持续的,就像看电影电视剧,随着剧情的起伏辗转而不断对未来的剧情产生期待,同时心中产生一系列情感。这种情感,才是记忆链条最牢固的牵系。
    而诗词就是通过白纸黑字,在脑海里产生直观的画面,并通过画面,舍身处地站在作者的立场,感受作者当时当地的心情;甚至有些不通过文句直接抒情的诗词,需要从诗词的创作背景来了解作者的感情,再以情入景、以景思情。
    所以,诗词这种字、形、情兼备,又必需形象思维和通感的文学题材,我以为是最适合作为训练速读记忆的训练素材的。说到这里,读者朋友们可能会说小说也同样具备字、形、情啊,一样不少!为什么不是小说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我看来小说的语言表达过于直接全面(推理小说除外),几乎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全盘接收作者要传达的感情。在对形象思维和同感的培养上,我认为诗词富有跳跃性和挑战性的特点是更适合速读记忆训练的要求的。
    所以,从文化气质来说,品诗词是一种气韵,从速读记忆上说,品诗词是最接近眼脑直映的实战培养,从“眼”到“心”,从“抽象”到“形象”就是诗词对速读记忆的全部意义。
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学员原创文章
作者:王夏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