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节老子的被神化与《西升经》的道教思想

 Winfred吴 2017-05-20

三国两晋时期,道教继续神化老子。其中的代表即是葛玄。有关神 化老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葛玄所著《老子道德经序诀》中。他认为,老子 是宇宙的本原和本性,这与道家所说的道是一致的。老子虽然有人格形 象,但本体论才是其真正神性。可见,道教神学是一种自然主义神学。
汉末到东晋之间,出现了一些道教经典,如《老子西升经》,系道士假 托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而作,是出现于魏晋时期的重要道教经典,也是楼 观派崇奉的道经之一。李养正认为作者很可能是梁谌。该经宣称,老子 虽已著《道德经》,但担心还未把妙旨揭示出来,西行过函谷关时,为关令 尹述《道德经》的要旨,列为三十九章,是为《西升经》。该经说老子化名古 先生,西去古印度度化,收释迦牟尼为弟子。释迦牟尼因之创立佛教。把 《西升经》归于老子的名下,显然是出于神化的目的。《西升经》主张老子 化胡说,具有抬高老子,贬低佛教的思想。楼观派因而在南北朝时运用此 经积极参与佛道之争。
《西升经》以《道德经》为本,阐述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认为万物源于 虚无,虚无是道之根本,说“虚无生自然,自然生道”,实际上是把虚无、自 然、道视为三位一体。它认为,大道不可口传,只能心识。它吸取了佛教 的思想来说明道教生命哲学。道不生不死而长生,故体道者可长生不死, 而道就在万物之中。此经大概受过《庄子》的影响。但与《庄子》不同的 是,此经主张万物与道不能直接等同,因道是本体,物是现象,这就避免了 泛道论的倾向。这也可看作是受魏晋玄学贵无派思想的影响。《道德经〉〉 中“道生一”中的“一”可作“气”解,但老子没有挑明。《西升经》明确将老 子的本体论说成有主有次的本体论,这是由于道是一超越性存在,而气却 可以落到实处。气成为连接道与万物的中介。该经在修养上一方面认为 顺其自然无为无欲,就能与道合一《西升经》尤重守一,将之视为最好的 修养方法;另一方面,《西升经·我命章》假托老子提出“我命在我,不属天 地”的观点,具有向自然挑战的积极思想,鲜明地体现了道教的本色。因 为人与天地一样由元气而生,人命不由天地主宰,而由自己主宰。但《西 升经》并不认为人有了自主性就可任意妄为,还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 提。《西升经》在继承早期道教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命运观, 与传统的命运观分道扬镳。受佛教影响,《西升经》虽也有不彻底的宿命 论思想,但这并不妨碍其张扬主体性。基于修炼实践,它对形神关系已经 有比较精当的论述:“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 能自成。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神生章》)它把“形神俱妙”作为修 炼的目标,但相对而言比较重视“神”,认为“神生形”,“真道养神,伪道养 形”(《邪正章》)。炼神是炼形的更高阶段。由此它认为,人应贵虚无,自 然无为,以虚为身,以无为心,清净守一,外身存神,追求长生成仙。存神 即内视养生之法。《庄子·刻意》说:“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 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道教存神即源于此。人身五脏都有神,与 元气(道)相应,直观五脏之神,就能长寿。若神为外物所诱散于体外,则 神亡形也将不存。存神法是注重炼神的“真道”。《西升经》认为修炼不能 执着于形神,而要遗忘之。《西升经》在形神问题上虽有受佛教影响,但还 是坚持了道家传统的形神观,即形神兼顾。只是在修炼中反其道而行之, 通过无为无欲,无心于形神甚至舍弃形神,来达到对形神的修炼。
《西升经》的伦理观与传统道教不同。首先,它认为善与恶相辅相成, 无恶就无所谓善。其次,善的内涵也与传统的不同。君子的道德应是断 情去欲。
《西升经》还论述了治国之道,强调“国以民为本”,继承老子清静无为 的思想,希望借此实现“国实民富”。
总之,《西升经》的重点不在化胡,而在修炼,尤重清净守一而养神。 它从道教的立场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西升经》是魏晋时期一 部理论化程度较高的道经,受到后人的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