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节葛洪的道教理论建构

 Winfred吴 2017-05-20

东晋之前,金丹烧炼领域出现了不少高道和炼丹著作。狐丘,又名狐 刚子,是东汉末著名的炼丹家,似乎是魏伯阳、葛玄的老师。他著有《五金
粉图诀》(又称《粉图经》、《粉图》、《五金诀》、《狐刚子万金诀》、《出金矿图 录》、《河车经》、《玄珠经》),《通志·艺文略》著录狐刚子撰《金石还丹术》 一卷。狐丘在书中对金、银的性状、地质分布、寻找采集、冶炼工艺等都作 了实地考察和深人的研究,其中“作炼锡灰坯炉法”(“吹灰法”)的记载表 明这种冶炼贵金属的方法至迟在东汉末期已经成熟。另外,“炼石胆取精 华法”,是用干馏法从石胆(CuSO, · 5H2())中提取硫酸在世界上的最早 记录,比八世纪阿拉伯炼金家的工作要早五六百年。书中记载的杀金银 毒的“作金银法”也为后世炼丹家沿用至明代。在水银提炼上,狐丘最早 改焙烧法为密闭抽汞法,他还定量研究了水银提炼率,其数值达到了理论 值的百分之八十七。
葛洪(283—343 ),字稚川,自号抱朴 子,世称小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
他出身于历世官宦之家,十三岁时父死,家 道中落。二十一岁时,他师从叔祖父葛玄 (人称葛仙翁)的得意弟子郑隐。郑隐归隐 后,葛洪相继做过将兵都慰、伏波将军、参 军、关内侯、咨议参军等。晋成帝咸和 (326—334)初年,年老欲炼金丹,听说勾漏 (今越南河内一带)产丹砂,就自愿高职低 就作勾漏县令,在罗浮山炼丹。葛洪的著 作有《抱朴子》内外篇、《神仙传》、《汉武帝内传》、《太清玉碑子》、《还丹肘 后诀》、《肘后要急方》、《元始上真众仙记》(即《葛洪枕中书》)、《隐逸传》等 等。其代表作是《抱朴子》。该书分内、外两篇。内篇共二十卷,讲神仙方 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属道教,撰成于晋元帝建武元年 (317)。内篇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家的理论,确立了道教的神仙理论体系 (神仙道教是相对于鬼道或巫鬼道而言的,也叫仙道);同时,追求炼形全 身、长生不死,构建了以金丹道为核心的种种修炼成仙的方法,是道教史 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外篇共五十卷,讲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主 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为上层士族道教奠定了基础,促进道教 理论的发展。葛洪在道教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
葛洪对道与术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道与术的关系概括来说就是以 道御术,术以得道。他论道是为了择术、修术,明术则是为了行道、体道、 合道、得道。道化生万物,使万物生生不已,术的目的同样是使人如道一 样长生不死。《抱朴子·释滞》(以下只注篇名)中认为道术的功能是“体
道以匠物,宝德以长生”。他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所谓术者,内修 形神,使延年愈疾;外禳邪恶,使祸害不干。”(《微旨》)术的功能就是修内 与禳外。葛洪深知术的千端万绪、多种多样,他举例说:“虽云行气,而行 气有数法焉。虽曰房中,而房中之术,近有百余事焉。虽言服药,而服药 之方,略有千条焉。”(《释滞》)他认为,学道之人要“籍众术之共成长生也” (《微旨》)。然而道术众多,无法遍行,只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择善而 从,以一种术为中心.把不同的术在修道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的搭配。葛 洪这样教导别人,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不喜象数之术,对葛玄、郑隐所 擅长的这些内容基本上只是述而不作,对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也不重 视。他认为,求仙的至要,在于宝精、行气和服药。其中金丹大药最为重 要。所以,他关注的重点是金丹的合成、服食及与其配合的行气、胎息、房 中等其他修仙之术。葛洪提及的道术有坚齿之道、聪耳之道、明目之道、 辟谷、不寒之术、不热之术、辟五兵之术、隐沦之术(隐身变形术)、远行不 极之术(即日行千里、万里的方法)、辟毒蛇、辟蚊龙、辟毒虫、怯风湿、辟百 鬼、遁甲、禹步、气禁(发放外气),等等。至于符箓禁咒,葛洪基本上只是 把它作为进山采药时驱避精怪,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葛洪大体上已经 以金丹为中心,综合多种道术而构造了一个独特的道术体系。
《抱朴子》继承西汉末年扬雄的“太玄”概念,认为“玄”孕育了万物产 生过程中最初的元气(元一),是天地万物产生的原因,又是宇宙万物运动 变化的根据、动力和规律,当然也是人的生命的根柢。实际上,“玄”也就 是“一”,就是“道”。那为什么要强调“玄”呢?葛洪自己说过:“夫玄道者, 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畅 玄》)可见,强调“玄”主要是为了开出便于人在内心世界中操作的修炼之 术。“玄一之道,亦要法也。无所不辟,与真一同功。吾《内篇》第一名之 《畅玄》者,正以此也。”《庄子·天地》引《记》说:“通于一而万事毕。”葛洪 继承了这一思想,在《地真》中说:“余闻之师云,人能知一万事毕。”这一思 想落实到修炼上,就是守一。“一有姓字服色,男长九分,女长六分,或在 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或在人两眉间,却 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也。此乃道家所重,世世歃血, 口传其姓名耳。”(《地真》)一已被神秘化为人格神。在葛洪看来,守一是 修炼的大法。守一又可分为“守玄一”与“守真一”两种。守玄一是意念只 集中于所守的部位,而不涉及其他。“守玄一,并思其身,分为三人,三人 已见,又转益之,可至数十人,皆如己身,隐之显之,皆自有口诀,此所谓分 形之道。”(《地真》)这种分形术,就是后世《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分身法。 得分形术,是守玄一的功效之一。功效之二是能够内视,可以见到“天灵 地祇”,可以役使“山川诸神”。功效之三是有助于守真一。守真一除了意 念集中于所守部位外,主要是存思该部位所代表的身神的具体的服色等 形象,守真一还要遵守口诀。可见,“守玄一”比“守真一”容易得多。守真 一的功效是“守一存真,乃能通神。少欲约食,一乃留息;白刃临头,思一 得生;知一不难,难在于终;守之不失,可以无穷;陆辟恶兽,水却蛟龙;不 畏魍魉,挟毒之虫;鬼不敢近,刃不敢中。此真一之大略也”(《地真》)。真 一之道能通神,使人饿不死、杀不伤,恶兽、毒虫、凶鬼不敢来侵犯。守一 虽然能长生不老,但主要在于通神,“其知玄道者,可与为永;不知玄道者, 难与为存”(《畅玄》),“子欲长生,守一当明”(《仙经》)。葛洪认为,要长生 当勤服金丹大药。“师言欲长生,当勤服大药;欲得通神,当金水分形。形 分则自见其身中三魂七魄,而天灵地祉,皆可接见,山川之神.皆可役使 也。”(《地真》)“长生仙方,则唯有金丹,守形却恶,则独存真一,故古人尤 重也。’’(《地真》)葛洪在养生上也讲求形神兼养,“玄之所在,其乐无穷;玄 之所去,器弊神逝”(《畅玄》)。葛洪把守玄一和守真一纳入《畅玄》中,构 成神秘主义体系,试图把道教理论和各种方术内外一贯地荟萃在一起。 这既使其仙道学说具有哲理色彩,又使其“道”时时降低到“术”的层面上, 有别于谈“抱一”、“守一”的老庄哲学。总之,守一就是守道,守一的成功 就是得道,就是交通天神.成仙长生。也就是说,守一、通神、得道成仙是 三位一体的。这样,葛洪就把哲学、宗教和方术三者之间的隔障打掉了, 为道教建立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葛洪继承了《庄子》外篇中气聚生成万物的思想观点。《至理》说:“自 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人的形体是气形成的,人的生命也靠 气来维持。形体出现了,人就有了神。生命的根本是神气。“形神相卫” (《极言》)是修炼的基本原则。在葛洪看来,神代表道,是无;形则是气生 化而来的,是有。有因无而生,形体也必须依靠神才能存在。无必须依托 于有而存在。神也只能存在于形体中。身形劳累,神就会散失,气耗竭. 生命也就完毕了。为了使形神不离,就要恬淡守真,“情感物而外起,智接 事而旁溢,诱于可欲,而天理灭矣,惑乎见闻,而纯一迁矣”(《道意》)》外 在的物、事会引发人的情欲。人有了欲望,心中纯正平和的状态就会被破 坏,就偏离了道。
“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的物性转移说是外丹服食术的基本理论依 据。炼丹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黄金具有极大稳定性和极强的抗腐性。 若把黄金的这种奇异性质转移到人体中,人的肉体也就获得与黄金一样 的不朽性。人服食了黄金之类的东西就可借黄金的灵性而寿与天地毕, 所谓“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但自然界的黄金是块状固体.人无 法直接服食和吸收,而且有毒,必须经过人工处理转化成液态,去掉毒性 才可服食。炼丹家们不仅深信金银可炼制,而且认为人造药金胜过天然 黄金。葛洪在《金丹》中将外丹分为三类,即神丹、金液、黄金。这三者之 间可以相互转化。神丹置于火上扇之,化为丹金。金液与黄土炼之而成 黄金。黄金复以火炊之,再化为如豆般大小的神丹。炼丹所采用的物质 主要是丹砂、黄金、铅、汞等。丹砂的成分是硫化汞,是一种红色固态矿 物。丹经有“丹精生金”之说,这是以丹作金之说。山中有丹砂,其下往往 埋有黄金。丹砂与金矿相伴共生。在葛洪看来,神丹含有黄金的精气,具 有极其坚硬、永不败朽的性质,且不含天然黄金的毒性,其功效胜过天然 黄金。金液人口,身体就会变为金色,进而可以让人不老不死。这就是所 谓的“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金丹》)。金丹是很有价值的大药,但毕竟 不能唯一地依靠金丹。因为金丹要真正产生效果,还得要用小药、近术来 辅佐它。例如,行气可以使人的内气充盈,神形不离。房中术可以使人固 精保气。其他小术或近术还有饮食起居、强身治病的卫生术和符、图、禁 咒等等。葛洪认为,学道有先后次序,先要宝精爱气,接着服小药(指金丹 之外的矿物、草木药配制的药物)以延长寿命,学近术以辟邪恶,然后再烧 炼金丹服食,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本着“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黄白》)的观点,以承认物质变化的客 观性为前提,葛洪认为.变化是客观的,也是可以为人所掌握、控制的。人 发挥主观能动性干预自然的变化,就能让这些变化为人所用。例如金银 “可以异物作”;在鼎炉中,人采取某些强化手段,缩短完成这一自然进程 的时间而炼制出金丹。人能够让白色的铅转变成红色的丹。人按照其自 然性来说是要死的.但是,“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黄白》), 人服食金丹,就能改变人的自然生理限度而长生不死。葛洪具体介绍了 二十多种炼丹方法,如泯山丹法、务成子丹法等,记载了它们所需要的药 物、分量和做法,对金丹合成作了多方面的论述。根据近人研究,从《抱朴 子》可以看出,当时的道士在炼丹中已经掌握了汞、铅、砷、铜等多种元素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能分离出单质砷,能制成黄色的铜砷合金,已经能溶 解黄金。葛洪的《抱朴子》已经掌握了丹砂的化学特性、铅的可逆特性,观 察到了金属之间的置换作用、化学反应中的升华现象、炭在高温下的还原 作用等,这些都是化学史上的重大成就。在《仙药》中,葛洪记载了许多药 物的名称和单方,以及多神植物药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人药
部位、主治病症,对后世中医药的发展起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葛洪促进巫术、方术聚合为道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他强调了伦理 的作用,把伦理之术与其他道术结合起来。他首先从伦理的角度为修炼 道术、隐居山林的道士争地位,认为,“在朝者陈力以秉庶事,山林者修德 以厉贪浊,殊途同归,俱人臣也”(《逸民》)。隐士们洁行高蹈于山林之间, “以咏先王之道,使民知推让”,有“儒墨不替”的社会作用。葛洪认为,修 道人必须遵循伦理道德规范。具体来说,必须外行忠孝,内顺仁信。如果 不修德行,只行方术,不可能长生。葛洪要求“慈心于物仁逮昆虫”,强 调忠、诚、孝亲、恕人、严己、俭朴、诚恳、守信。为了促使人们遵守这些伦 理规范,葛洪在《抱朴子》中宣称,天地有专门主管人的过失的神,给人精 确地打分作记录,分高人就顺畅得福,分低就贫困、灾祸接踵而至。人的 身中有上、中、下三尸,是专门向天上的神灵打小报告的。家中还有灶神, 到了“月晦之夜”,灶神也上天去控告人的过失。他们合起来监督人行善 去恶,积善立功。
成仙是修炼道术的最终目标。葛洪认为,仙人有天仙、地仙、尸解仙 三个等级。神仙世界自由,美好,无所不有,富丽堂皇,没有任何烦恼和痛 苦,可以满足一切人世间不能满足的欲望,快乐无比。不过,为了让人持 续不断地修炼,葛洪又给神仙世界安排了同人类社会一样的尊卑上下的 等级秩序。葛洪在《枕中记》中已经初步配置了一个道教神谱。其中,元 始天王为最高神,他有夫人名为太元圣母,他们的儿女是扶桑大帝东王公 (木公)、九光玄女太真西王母(金母)。木公、金母阴阳化育,于是有了天 皇、地皇、人皇。三皇下又有分治五岳的五帝,并有尧、舜、禹、汤、青鸟为 “五帝佐相”。五帝五相下面则是由许由、巢父、葛玄、嵇康、扬雄、孔子、颜 回、张道陵等历史名人、道教领袖构成的神仙。这是用“道一阴阳一五 行一万物”的宇宙创生图式构成的神衹谱系。后世道教的三清尊神以元 始为尊,葛洪可以说是始作俑者。
《抱朴子·内篇》是第一部全面论述道教宗旨、哲理、仪式、道术的著 作。在成书后的一段时间里,它只是南方少数上层贵族甚至是一个家族 内部传授的一种仙术体系,但后来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它论 述了道教宗旨、哲理,论证了神仙的存在、俗人成仙的可能性,叙述了行 气、导引、炼丹、斋醮、仪式等道术。它初步摆脱了巫术的原始形态,具备 了一定的哲理性,还力图把老、庄、列、文的理论与道教区分开来。葛洪在 《释滞》中说过:“至于文子、庄子、关令尹喜之徒,其属文笔,虽祖属黄老, 宪章玄虚.但演其大旨,永无至言。或复齐死生谓无异.以存活为徭役,以 殂殁为休息,其去神仙,已千亿里,岂足耽玩哉?”葛洪认为,文子、庄子、关 尹这些人的思想不是不对,但太玄虚,落不到实处,庄子齐死生的论调与 神仙道教追求长生不死的目标背道而驰。葛洪改先秦道家的消极无为为 积极有为。有人把这作为道教迈向成熟的信号。
与《抱朴子·内篇》以个人为本位不同,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则以 社会为本位,主要是阐述作者的社会政治思想,反映了其内道外儒的主 张,将道教神仙学体系和儒家纲常名教密切结合,说明以处理自然与名教 的关系,调和儒道关系为核心的玄学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夫道者, 内以治身,外以为国。”(《明本》)具体说来,“夫道者,其为也,善自修以成 务;其居也,善取人所不争;其治也,善绝祸于未起;其施也,善济物而不 德;其动也,善观民以用心;其静也,善居慎而无闷。此所以为百家之君 长,仁义之祖宗也”(《明本》)。这说明他所指的道家是黄老道家。本着这 种认识,他认为,儒家与道家的关系是:“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 也。”(《道意》)儒家面对的是现实的社会生活,而修道要在现实社会中进 行,所以要“道术儒修”。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对民间道教的政治暴乱深恶 痛绝,大肆咒骂。葛洪的这些思想,开启了改造道教成为官方宗教的 端倪。
《抱朴子》对道教的影响非常深远。首先,它开创了道教的道与术相 结合的传统。虽然在葛洪之前的《太平经》、《周易参同契》也有这样的思 想萌芽或做法,但只是到了葛洪才上升到理论自觉的程度。葛洪不仅论 述了道与术的关系,而且以金丹术为中心,以其他小术、近术为辅佐或台 阶,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修炼之术的体系。就以烧炼金丹而言,虽然 《周易参同契》已经有很多理论分析,但没有具体的烧炼程序、方法。葛洪 则介绍了多种炼丹方法。葛洪之前的很多炼丹文献,多数已经失传,《抱 朴子》的记载,弥补了《周易参同契》的不足,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很有价 值的史料。《抱朴子》所开创的金丹道派对以后外丹道教的影响很大,它 促使后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入于无人之域或各种极端特殊的自然环境 寻找药物,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长了人们的知识,促进了天文、气象、地 理、博物等学科的发展;它促使后人广泛研究各种药物,收集各种药方,对 药物的性能、配伍、炮制、服食进行详细的研究,促进了医学、药物学的发 展,极大地推动了外丹烧炼活动的开展。其次,葛洪还开创了道教的经典 之术。葛洪很重视道经的传习、搜集、整理和传播。目前《道藏》的三洞四 辅分类法虽然是在陆修静之后形成的,但根据陈国符的考证,三洞中的洞 神、洞玄部最初的经书、四辅中的太清部最初的经书,其授受都曾经经过 葛玄、葛洪,而葛玄的著作和思想,如果没有葛洪的《抱朴子》,则其流传于 后世为人所知晓的可能性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例如,最初的洞神经为《小 有三皇文》,郑隐得到后曾传授给葛洪。葛洪的岳父鲍靓得到了《大有三 皇文》,也传授给了葛洪的子孙。后来陆修静得此经而传授给孙游岳.孙 游岳再传陶弘景。陶弘景推步本经,分别仪式,合为十四卷,成为《洞神三 皇文》,后人正是在《三皇文》的基础上增益推衍而编成洞神经的。再次, 葛洪否定了老子是天生神灵的观点,宣称他是积学所成,增强了人们修道 的信心,扩展了道教的影响。后世道教的神仙,三清是道的化身,但除元 始之外,太上道君、太上老君都是元始天尊的后学,其余的神仙也是经累 劫修炼,或服了奇方灵药才登正果。这不能不说是葛洪开了先河。道教 追求得道而肉体不死成仙的基本特征大体上形成了。最后,玄学把范畴 的运用从单一为主发展到以成对范畴为主.运用了有无、本末、一多、体 用、动静等。《抱朴子·内篇》也出现了有无、本末、玄器、动静等成对的范 畴和概念,这显然是受玄学影响的结果。当然,玄学主要是本体论,葛洪 仍然是继承汉代哲学的特征,以本源论为主。但葛洪的思想已经有了本 体论的雏形。玄学对葛洪道教思想的影响.一方面提高了道教的理论水 平,另一方面为此后重玄思潮的诞生做了铺垫。此外,葛洪既讲高深玄奧 的哲理,又讲各种修道之术,并力图把二者有机地结合为一个系统的知识 体系,这为后世道教形成以道、术为两极,以学为中介的体系结构奠定了 一定的基础。再者,葛洪首创的地仙说及他所倡导的人生观,是魏晋时期 门阀士族“仕隐兼修”、“身名俱泰”,既贪恋世俗生活又想得道成仙的人生 观的反映,因而他的思想能在士族知识分子中引起反响,吸引了一批知识 分子参与到道教的理论建设中来,为道教在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准备了人 才方面的条件。
在中国哲学史上,葛洪是站在道家、道教的立场上以道融儒的代表人 物之一。他以道融儒的手法和对儒道关系的看法,对后世思想家处理儒 道关系影响深远。就道教而言,后世的以道融儒大体上没有跳出葛洪所 浇铸的模式。
葛洪的道教思想,一方面是对历史上神仙学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 是对早期道教思想加以改造的结果。通过葛洪,道教的基本义理大体完 成了从“致太平”到“求成仙”,从“救世”到“度世”的过渡。道教追求得道 而肉体飞升、不死成仙的基本特征大体形成了,葛洪可谓是严格意义上的 第一个道教理论家。
葛洪还著有《神仙传》,是继刘向《神仙传》后又一部撰写神仙事迹的 书籍,也是葛洪“抄集古之仙者见于仙经、服食方及百家之书”(《神仙传 序》)。据作者自序,此书成于《抱朴子·内篇》之后,因其弟子腾升问神仙 之有无,遂辑录古代神仙。所录神仙近百余人。除了老子、彭祖,其余《列 仙传》皆未载。本书描绘了各行各业的人得道成仙的事迹,并让左慈等现 实人物进人了神仙谱系,增强了地仙说的说服力。凡人能成仙,在于他们 善于学习道术。但道术不是成仙的唯一条件,德行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 葛洪作这部书的目的是弘彰神仙,强调神仙可学。
本着以医术救己救人,辅助修仙的思想,葛洪对医药也多所钻研。他 的《肘后备急方》中有关于天花病、结核性传染病、免疫方法等的记载,都 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甚至早于西方一千多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