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永久牌自行车的前身与现状如何?

 pgl147258 2017-05-20

朋友,1940年秋,上海永久的前身一一昌和制作所在上海东北角的唐山路上(现属杨浦区)开业。这是日本人小岛知三郎继沈阳和天津之后开设的第三家昌和制作所,也是上海第一家自行车生产厂。当时厂区占地2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6600平方米,有员工近200人,主要生产26英寸铁锚牌自行车,年产3000辆左右。多少年前,去永久老厂区,还能看到这座日本式办公楼和厂房。


抗日战争胜利后,昌和制作所被国民党接管,改为生产扳手牌自行车。直至上海解放后,才真正回到人民手中。自此永久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当时,厂里决定放弃扳手牌,请专业人员设计一个新商标。画面上是一只北极熊站在地球顶端,暂定名为熊球。商标最终定稿时,增加了永久牌三个红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曾经被称作“自行车的王国”,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成为街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上一代人对自行车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永久、凤凰是他们至今不能忘却的牌子。自行车,记载了太多的故事,见证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曾被称为中国家庭的“三大件”。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成为当时许多年轻人的梦想。那时候生产的自行车绝大多数外观是清一色的黑,没有现在五彩缤纷的颜色,更谈不上五花八门的样式,可选性几乎为零。当时人们对自行车样式的挑剔也没有现在这么高,因为当时生活条件有限,一个家庭有一辆自行车就不错了,还都得小心呵护着。

改革开放初期,自行车在人们心里的位置很高,就像现在私家车一样。大城市的人还可能做公交车上下班,但自行车往往更方便。家里有一辆自行车,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上世纪八十年代,自行车还是重要的运输工具,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吃和用,基本上是靠自行车运回家的。其所承受的重量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在当时,自行车对年轻人的恋爱关系还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小伙子骑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去约会,成功率大大提高,单车恋情的始祖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上一代人赋予自行车的意义和感情是现代人不能理解的,自行车也已经超出了人们赋予它的意义。成为他们一个永久的记忆。

永久牌和凤凰牌这两个品牌太经典了,一个时代的的记忆,强烈希望中国的汽车厂商能用永久和凤凰的商标做车标绝对永不过时,现在的车标都是山寨的和英文字体现不出中国特色,希望看到中国的永久牌汽车和凤凰牌汽车此生无憾矣!!!支持的顶起来让中国的汽车厂商们看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