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记忆始于神话

 老沈阅览 2017-05-20
   解放日报首席记者 顾学文
  读书周刊:文中详述的这段创世神话,有着宏阔的想象,激昂的格调,让人深为震撼。
  刘宗迪:《大荒经》还记录了其他一些神话片断,限于篇幅,在此不能一一分解。但可以看出,在这些神话片断背后,原本肯定有着一个壮阔的神话体系。
  每个民族都是从神话时代进入历史时代的,每个民族关于早期历史的记忆,都离不开神话,华夏民族也不会例外。这些古老神话最初都是靠口头吟唱和传说而世代相传的,但是,除了希腊和印度,世界上的古老民族最初的神话史诗,流传下来的很少。中国的历史没有发生过像苏美尔世界那样的毁灭性历史断裂,从《尚书》《春秋》《左传》开始,源远流长的历史书写传统从来就没有断绝过,但是也正是这种强大的历史书写传统,导致了古代神话的湮灭。因为原始神话经过历朝历代历史编纂者的打磨润色,逐渐消失了神话的色彩,而消融于历史中了。天帝变成人间天子,创世众神变成人间英雄,洪荒怪兽变成祸国殃民的坏蛋,掀天翻地的神魔大战变成了忠奸之间的权力斗争,真神话最终变成了伪历史。
  中国神话学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把埋没于伪历史之下的真神话重新发掘出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项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古史辨学派开创的学术事业,至今仍未真正完成。
  读书周刊:上海启动了中华创世文化项目,希望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文化源头上的支持。在这个层面上,您觉得《山海经》有着怎样的价值?
  刘宗迪:上海启动这一项目,很有眼光。现在社会各界都在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这首先就涉及一个传播什么的问题。神话原本就属于古代的民间文化或“大众文化”,体现了人类更基本的精神诉求,更容易拨动人们的心弦,所以也更适合再创造和再传播。不过,就中国目前的神话研究水平和文化创意水平而言,要把这一工作做好,有很大的挑战性。
  具体到《山海经》这本书,大家只知道《山海经》是中国神话的宝库,都把它当成中国神话的经典来看,其实,《山海经》 这本书主要内容还不是神话,而是地理博物,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上古知识和历史信息,值得认真研究和挖掘。但由于这本书一直被视为志怪,导致它一直不受学术界重视。要真正挖掘出这本书的价值,做到古为今用,首先需要真正理解它的内涵,这一点,目前还做得不够。从学术界到一般公众,对于这本书的理解,依然为各种误解所困扰。
  读书周刊:透过《山海经》光怪陆离的表象,什么才是其所归属的知识范畴,什么才是其所出自的知识传统?今天,我们走近《山海经》,有着怎样的意义?
  刘宗迪:《山海经》这本书之所以被视为怪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既无法归于传统学术的任何范畴,也无法归于现代知识的任何分科。这本书太古老了,它是古代王官学术的产物,它产生的时候,知识还没有分化为各种范畴。中国学术的成立,是在战国诸子勃兴之后。战国诸子学术导致了中国上古学术传统的断裂,置身于其后的人们,已经很难穿越历史的断层,回到过去,如其本然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学术和知识了。原本浑然一体的知识和学术,分裂为各种范畴、流派和学科。
  《山海经》其书,可以说是后世各种学术的本源,正因为它是本源,所以显得一团混沌,难以归于任何学科。但我相信,一旦这本书得到准确和全面的理解,中国上古科学史、学术史乃至整体的上古史观,都有可能被彻底改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