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下文化透露地球劫难

 尹老师yksr3w8l 2017-05-21

地下文化透露地球劫难

近代人类对历史资料的解读,掀起一股疑古潮流,很多新的说法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另外是对神话的界定,就可以简单将过去历史抹杀。但考古学的兴起,却无情地将人类过去的历史真相摆在当今人类面临。很多文明古迹的科技水平超越当今人类的水平,这未免激起部分人来质疑近代说法的真实性问题。也就是过去人类曾经拥有相当高度的文明。考古学无疑在对历史的解读渐渐推翻近代的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出来的论断!这不禁让有识之士思考起过去文明是如何被毁灭的根本问题。


科学是讲究真凭实据的,对于现代考古学中的测年方法,多少能容易敲定过去文明遗迹的相近年代。但埋入地下的文明遗迹足够说明一件客观的事:可怕的沉积现象的是造成过去文明毁灭的根本原因,这也就是沧海桑田事件的一个表现。而全球的考古发掘恰好共同地证明一件事:大灾难具有同时性。

首先是约3600年前出现一次全球性的文明断层现象,很多高度的文明被突然间毁灭。而相同的文明毁灭事件在3600年前也同样存在。这就是地球的一个周期性灾难现象。


现代考古学具有严格的时段性。但很少有人思考文明遗址形成的根本原因,这就需要人们回答3600年前那次文明的断层--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什么事件,当然战争的毁灭性只是一个方面。让文明埋入地下必定还有另外的根本原因。

如果我们弄清一次全球性的文明毁灭事件,那么就容易理解过去文明被毁灭和原因。因为是全球性灾难事件,故必定伴随着一次全球性的民族大迁徙史,另外是全球性战争史,再之是天文异常,最后是什么地理大灾难造成哪些文明被毁灭,以及如何被毁灭。


而大灾难之后必定有生存下来的人重新复兴文明!那么这3600年的人类历史如今基本是可以排出次序的。它们会有前后相承的根本规律,每个民族与国家的兴衰都是有资料可查证的。因为这段时期地球的时空是基本稳定的。局部性的灾难虽然有,还不至于造成毁灭性的人类无法抵挡的灾难。


但考古学随着测年技术的发展,可以对过去的文明遗迹作年轮检测,可以在时间上作排序化处理,那么全球的人类文明遗迹就可以在时间上作对应排队!这便可以成为人类历史的横向来考虑人类历史的整体状况。同样可以明白导致文明毁灭以及文明断层的原因是地球大灾难爆发。


而有些地带的文明遗迹则保持着长期的连续性,只是文明特色出现些变化。但埋入地下较深地层中的文明,以及海底文明遗址则说明地球发生着一个沧海桑田事件。那么从相反的角度来分析:因果溯因角度来说,沧海桑田事件,必定导致人类文明的整体性毁灭灾难。其间大海变陆地会留下严重的盐碱地现象,陆地变大海,就会出现大量的海底文明遗址。当沉积事件发生在近海地段,就必定有很多同时期的文明遗址同时被埋入地下。而对墓藏的发掘则可以得到相关时代的文化理解,毕竟人类还是重视死亡之事,各民族都传承着相应的丧葬文化。

从石器的打制与使用可以将人类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时代:但石器并不能说明太深刻的过去文明问题,这是因为人类制造的东西都可能属于有机物或者其他器具,这些都会在时间中消亡。金属器具也同样会消失于大灾难中。

相反石器与陶器则相应可以保存得更加久远。再之是泥石建筑物可以在地下长久保存。玉器也是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古代玉器制作技术到如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上海青浦福泉山和江苏吴县草鞋山出土的良渚文化陶鼎,在丁字形足部镂以新月形和圆形的孔,器盖、盖钮及器身则精细雕刻着圆涡纹、蟠螭纹图案。带盖的贯耳壶有的厚度仅 1—2 毫米,上面也分别细刻着繁复的圆涡纹、编织纹、曲折条纹、鸟形纹、蟠螭纹等纹饰。有一些陶器把手上附加的编织纹饰,竟是用细如丝线的泥条编叠粘贴而成,足见其制作之精良。良渚文化的许多陶器,既是美观、大方、实用的生活器皿,又是很精致巧妙的工艺美术品。

这种陶器制作技术,已经让现代人类怀疑起过去的历史真相。

中国远古社会的玉器制造业,到龙山文化时期已相当发达,各地普遍发现了造型美观、制作精巧的玉器。在中原地区进入夏王朝统治之际,良渚文化的玉器在中国大陆成为首屈一指的工艺品,并成为商周礼器的一个渊源。

良渚文化玉器出土地点多,分布面广,尤以杭嘉湖地区最为集中。仅浙江的吴兴、余杭等 8 县市,就有 20 多处遗址发现过玉璧和玉琮。青浦福泉山发掘的 7 座墓,出土随葬品共 677 件,其中玉器就有 500 件以上。余杭县反山氏族墓地是良渚文化中期的遗存,时代约在公元前 3000 年,墓葬中各种玉器占全部随葬品总数的 90%以上,11 座墓中计出土 3200 余件,其中有一座墓随葬玉器达 500 多件。

良渚文化的玉器制造业,承袭了马家浜文化的工艺传统,并吸取了北方大汶口文化和东方薛家岗文化各氏族的经验,从而使玉器制作技术达到了当时最先进的水平。反山墓地出土的玉器有璧、环、琮、钺、璜、镯、带钩、柱状器、锥形佩饰、镶插饰件、圆牌形饰件、各种冠饰、杖端饰等,还有由鸟、鱼、龟、蝉和多种瓣状饰件组成的穿缀饰件,由管、珠、坠组成的串挂饰品,以及各类玉珠组成的镶嵌饰件等等。




欧洲中石器时代文化的突出特点,是盛行几何形细石器。这种细石器呈三角形、梯形或不规则四边形等形状。在西欧南部 和南 欧地区 , 先后分布有阿齐尔文化和塔德努瓦文化,均因法国的同名遗址而得名。塔德努瓦文化的海滨河口居民点中,有些堆积层含有人们食剩的大量贝壳和鱼骨等,形成为最初的贝丘遗址。在西欧北部和北欧地区有马格勒莫瑟文化,因丹麦的马格勒莫瑟遗址得名。该文化分布很广,在英国的斯塔卡遗址发现有木桨、家狗等重要遗存。

西亚重要的中石器文化有凯巴拉文化和纳吐夫文化等。

中国发现的中石器时代遗存,已知有陕西大荔沙苑(中石器到新石器早期)、河南许昌灵井(中石器时代早期)和山西沁水下川 (旧石器晚期到中石器时代)等。欧洲从公元前10000~4000年属于中石器时代,以英国和德国北市的阿齐尔(Azili- an)文化为代表。



中国主要古文化


龙山文化除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们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狩猎打鱼、蓄养牲畜。已有骨卜的习惯。且可能已经出现了铜器。历史上的文化渊源,都与龙山文化有联系。——尧帝时期相关

莫角山遗址


  1949年以后,大量的发掘和研究表明,原先的所谓龙山文化,其文化系统和来源并不单一,不能把它视为只是一个考古学文化。我国考古专家根据几个地区不同的文化面貌,分别给予文化名称作为区别。一般的分法是:

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即最初由龙山镇命名的那种遗存,其分布以山东地区为主,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岳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庙底沟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区,豫东地区也有分布,由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属于中原地区早期阶段的龙山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900年至公元前2800年;

河南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东一带,上承庙底沟二期文化或相当这个时期的遗存,发展为中原地区中国文明初期的青铜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一般还分为王湾三期、后冈二期和造律台3个类型;

陕西龙山文化,或称客省庄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省泾河及渭河流域,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以新发现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晋西南地区,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900年。


经过几十年考古工作的辛勤探索,特别是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以来对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新的发掘和研究,学术界在以下几个重要问题上已基本取得共识:


1.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一、二、三、四期遗存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


2.分布在豫北冀南以河北磁县下七垣遗址为代表的一类遗存是与夏文化基本同时的先商文化。


3.以郑州二里岗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岗文化是早商文化,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基本同时或略有先后,均是早商都邑遗址。郑州商城宫殿区的始建和偃师商城小城的始建可以作为夏、商分界的界标。

  • 年代分布

  •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2000年

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2] 


夏商分界在文化上有重大的变革。很多标志性的小城开始出现。但具体的分界年代如今还存在疑惑之处。而中国在文字史料上出现夏朝信息,还很难与考古的文物标志完全对应起来。但是从地下文化遗址的发掘充分说明一个事实,当时发生了整体掩埋的沉积灾难事件。导致文明的突然中断,从而留下了如今人类得到的地下实物证据。


那么过去其他时期的相关文明也必定遭遇相同的灾难性,而这又是全球性的。所以说三皇五帝时代出现于文字记载中,必定也是古代的活生生的文明,只是在改朝换代事件与无法避免的大灾难而消失了,但遗留的人则重新开始了新的文明征程。也就是人类与所建造的文明一直在地球上保存着,只是过去的文明在大灾难中基本被埋入地下了。这也是地下文化呈现分段性以及相应的传承性现象。

前沿资讯公众号:世纪风云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