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跑步人生 田国华的马拉松故事

 昵称463039 2017-05-21


清晨六点,当整个城市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潍坊学院操场上“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号子已经响起,这是潍坊致远长跑俱乐部的跑友们开展晨跑中必备的呐喊。


我的名字叫田国华,正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这个奔跑的队伍,并乐融其中。



首次踏上跑道是在2011年6月22日,早晨醒来时突然有一种想去操场看看的冲动。去到潍坊学院体育场,“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号子瞬间将我拉入跑步大军。此后,我从每周1-2次,每次3-5圈开始,逐渐发展到每周3-4次,每次12.5圈5公里,并且在2011年10月2日,轻松完成了第二届峡山马拉松5公里比赛。


再一个转折点的到来是2012年9月的第三届峡山马拉松。单位给我报了半程马拉松,但我没胆量跑完半程,便偷偷换成了10公里。从那个9月开始,我每天的跑量达到了10公里。等到比赛,我轻松完成了10公里的马拉松,成就感非常强。自此,每天10公里跑成为常态。



2012年冬季,我参加了一次王华刚教授的运动课程,学会了一个超量代偿运动模式,固定了我自己的锻炼方式:周二至周六每天10公里,周日参加俱乐部集训半程,周一休跑。这种方式到现在一直坚持,只是将休跑换成了骑行。跑步已经融入我的生命,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经常跑步,跑友们最担心的是怕膝盖承受不了。这个问题我一开始也遇到过,每次跑到10公里的时候,膝盖就感觉不舒服,隐隐作痛,后来去网上找寻问题所在,原来是脚后跟先着地的错误跑步姿势导致的,于是我重新学习跑步姿势。跑步时脚前掌先着地,可以原地跑或赤脚跑找到正确的跑步姿势,配合以跑前热身,跑后拉伸放松。



2014年5月1日东营高温马拉松,是我人生中第一个全程马拉松。这次马拉松对我真正的考验在30公里时突然来临——我跑不动了,全身酸痛,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撞墙”?走走跑跑,每公里都要走上几百米,就这样一直到了39公里,这9公里应该是最痛苦的9公里。在39公里处,与我一直不离不弃的韩强跑友的家人前往赛道为他加油,可是一见面,他的腿就抽筋了,激动啥呢?还剩3公里,我决定不跑了,走下来也是胜利,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42公里处,终点线就在前方。


最后100米了!我和韩强并排跑起来了,双手平举,伸出大拇指,跑过终点的那一刻,我双眼酸楚,时间定格在了5小时12分52秒,我的首个马拉松终于完成了!42.195公里的完成,标志着我成为了一名马拉松跑者,预示着我可以成为潍坊市马拉松协会会员,穿上向往已久的红马褂!




在我看来,要想跑马拉松,应该经过至少半年以上的系统训练,训练时有三个原则:


一是慢慢加量,每周增加跑量不超过上周的10%,这样才不容易受到伤病困扰。


二是不能一个速度训练,一周的训练中有定速跑,有变速跑,有LSD长距离跑,当然中间休息1-2天也是必需的。


三是赛前2个月开始要进行长距离的拉练,每周的LSD要从21公里开始,25公里、28公里、32公里、35公里,慢慢增加上去,赛前一个月时跑35公里,其后慢慢减量,赛前一周减量修整,赛前三天完全休息,赛前一天慢跑3公里激活体能。




随着参与的赛事越来越多,看到很多赛事相继报道出现猝死的跑友,如何才能健康安全的跑步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正确的跑步姿势、跑前热身、跑后放松、慢慢增加训练量、系统训练后再参加比赛这一系列问题解决后,我们又参加了红十字会举办的包括心肺复苏在内的急救培训班,成为了一名持证的急救队员,再参加各种比赛活动,我们又多了一个光荣的名字:天使跑团。在穿着天使跑团的队服奔跑在赛道上,我们更有一份责任在肩头,成绩已然不是最重要的了。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长跑活动中来,潍坊致远长跑俱乐部也从2008年的8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500多人,这些人多数以健身慢跑为目的,不过也有半数的跑友完成过全程马拉松。而作为高新大队长的我,每周的约跑活动就是组织大家奔跑在潍坊的各大湿地公园、操场,成为潍坊早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编排:谢思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