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象视界】藤田4个青铜器9亿之后,香港即将亮相一批神秘重器!

 林泉之心 2017-05-21

今天我们继续为朋友们展望香港春拍,3月份纽约佳士得藤田美术馆珍藏专场上,4件代表着市场所见最高水平的商周青铜器拍出约合近9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这或许将在全球市场上引发一波可观的“青铜热”。这股青铜热能否延续,即将举行的香港春拍,有一个超级重量级的青铜专场,便是这波青铜行情的试金石了!这便是5月下旬即将举行的香港大唐国际春拍。



大象在之前的专题报道中有和朋友们介绍过,大唐国际5月底即将举行的这场青铜器拍卖称得上是近十年来香港乃至全球范围内所举办的整体水平最高的青铜器拍卖之一,而专场负责人告诉大象,这场拍卖他们已经准备了大半年的时间,而缘起便正是今年3月的纽约佳士得的藤田专场。去年年中,当他们看到了藤田专场的四件超级青铜器曝光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起了这场拍卖,因为他们相信,藤田专场将会引发一波青铜器的行情,因此,便特别准备了一组特别重量级的稀有藏品上拍,从纽约藤田专场的火爆来看,大唐国际半年多的精心准备,看来绝对是值得的。


大象之前已经为朋友们预告过这一场重量级的青铜器拍卖,可以说是汇集了商周青铜器的各种高级器形和罕见的精品,喜欢高古艺术的朋友,这绝对是一场视觉盛宴了。我们先给朋友们看看这一整套阵容的架势吧!


在上个月的专题中,我们已经整体为朋友们介绍了这一场拍卖,而今天,我们重点为朋友们介绍这其中的三件特别的藏品,绝对称得上是孤品级别的青铜器。我们一一为朋友们作详细的解读。




春秋晚期青铜镂空夔龙纹带座圆筒形器(用途或为:投壸)

高:36cm        底径:27cm    口径:15cm

出处:欧洲Paulette GoddardRemarque (1910-1990)家族旧藏

估价:HKD1,200,000-1,800,000


造型非常奇特的一件藏品!大象上个月探访大唐国际库房的时候,正好和几位专家一起讨论这件造型奇特,工艺精致的镂空筒形器究竟是什么用途的,而当时我们的猜测可能是“鼓座”。而就在最近,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苏荣誉先生特别撰文研究了这一件器物,推翻了我们之前认为可能是鼓座的结论。所以今天我们首先重点结合苏荣誉先生的研究结论,一起来说说这一件器物。


我们先看看这件奇特藏品的基本外观。


其造型由上段的透空圆筒和下段的透空半球形座组成


透空环带结构对称,由纵向排列的四组相同的透空纹样构成,组界清楚。每组纹样均为上、下两层蟠龙纠结而成,上下各二,相间排列,龙的造型相当一致。


筒内壁为光滑圆筒形


底座可分为透空穹形顶和侧壁两部分,十六条蟠龙纠结穿插形成透空座


除外边缘龙身交集属平交外,其余龙身的交错均为立交,龙身上下穿插而互不触及;平交处有铸接痕迹。


龙身底边不很规则一致,有略平的也有似棍状的,有的还有刮拉不均匀的沟槽。与这样的结构相应的是没有发现任何分铸铸接或焊接痕迹,也没有块范法所遗留的披缝,说明底座的透空是失蜡法所铸造的。座内的刮剔痕迹当是修整蜡模的孑遗。


座下束腰的外壁上,均布十只方向一致的镶嵌的凤鸟。一凤鸟多有锈蚀,而另一鸟尾部有拼接痕迹,似嵌玉石。


整个器物设计精巧,多种工艺并施、精工细作,品相良好,但关于这件器物的功能,因器物本身遗留信息很少,既无铭文,也无残留物,难以考索。因此,我们可以对照一些类似的出土器进行研究。


在东周青铜器中有一批透空的杯状器,往往出自楚地,一类有足,另一类则没有足,其功能被定为熏。


参阅:透雕龙纹熏.1965江陵望山M1.战国中期


这件龙纹器出土时,杯外以丝织物包裹,有织物残留;杯中存留有植物,或为香料。


参阅:信阳楚墓透空奁


有足的一类,或者以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墓所出为早。


参阅:战国 透空蟠螭纹香熏杯.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参阅:透雕龙纹熏.1986荆门包山M2.195  战国中期


从如今我们能找到的出土实物看,此类工艺精湛、设计独到的春秋战国镂空器,全部出土自楚地。而且有一些造型和楚地出土的漆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完全体现了当时楚地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铸铜工艺。


通过了这些比对,有的镂空器我们根据出土遗留物或其他证据的推断,大约能知道其用途,而有的仍然是一个谜,从以上比对看,大唐国际的这一筒形器和香薰的器形相似而又略有差异,那么大唐春拍的这一件究竟是不是鼓座呢?我们不妨比对一下各地出土的能够明确判定为鼓座的器物。


参阅:舒城九里墩龙虎纹鼓座


鼓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鼓座古称鼓跗或鼓柎,多为木质,故早期的当朽而不存。青铜鼓座可能是春秋革命后的新类型,业已发现的九件,年代被定位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多出自江汉和江淮之间的墓葬。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棺前编钟旁出土一件青铜鼓座,底呈圆圈形,圈外侧满饰蟠螭纹,上沿对称分布两虎头和四条缠绕的龙。直径800、残高290毫米,重47公斤。


参阅:曾侯乙建鼓座


湖北随州擂鼓墩一号墓即曾侯乙墓中室出土战国早期建鼓一面,座底是铜环和其中不规则铜条构成的网框,外周饰浅浮雕蟠龙纹,口刻铭“曾侯乙作持”,外缘嵌绿松石。通高540、底径800毫米,重约192公斤。


参阅: 叶县旧县许公宁墓建鼓座


河南叶县旧县四号墓墓主是春秋晚期许国君主许公宁。墓中发现一件青铜建鼓鼓座,残缺严重,但辨识出鼓座已散落成多躯体缠绕的蟠龙,估计其结构类似于曾侯乙鼓座。


参阅:透空蟠龙鼓座  上海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两件青铜鼓座,年代均属春秋晚期。其中一件和大唐春拍的这件可相比对。比对以上鼓座,大唐国际这一件镂空器类于曾侯乙、许公宁鼓座,和上博透空鼓座,但工艺或有不同。就其尺度来看,大唐春拍这件36厘米的通高和相同的座底径,不足以稳固大型建鼓,而且圆筒底端封闭且微圈,使得楹不能深插,无助于提高器稳固性。所以,苏荣誉教授的结论是,它应当不是一件鼓座。


从上述的比对来看,这件筒形镂空器和出土的同时期镂空的香薰或者鼓座,都有着一定的功能性的差异。而苏荣誉教授的最终结论是,这很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件投壶。


古人六艺之一为射,投壶是射的一项内容。早在春秋时期,投壶即是贵族、诸侯和士大夫的游戏之一,参与者将无镞之矢投掷入壶且多者胜,并相习成礼。虽先秦礼书对投壶活动屡有载记,但迄今未能确知投壶面目。我们能够从一些出土实物中找到和大唐春拍这件更为类似的器形,不妨继续往下看。


参阅:投壺 沂水纪王崮透空座筒形器


2012年发掘的山东沂水纪王崮墓,虽遭破坏,仍出土了大批青铜器。该墓出土品中有一件透空座圆筒形器。器通高302、底径218,口径156毫米。座的造型、尺寸和大唐国际的透空带座圆筒形器一致,但此器身不透空,口略大,和之前我们所看到的熏造像不同,显然更接近于记载中的投壶了。


参阅:河北平山三汲战国中山王墓东库出土的麟座圆筒形器  战国中期


与纪王崮投壶接近的是河北平山三汲战国中山王墓东库出土的麟座圆筒形器 ,外壁刻铭“作使库工蔡”,同为投壶的可能很大。中山王墓年代在战国中期,从器表蟠虺纹看,这件筒形器的年代或为早。


以上我们可以对大唐国际的这件筒形器进行最终的推断,从其镂空工艺看,类似于香薰,但是从其大小和造型看,又类似于同时期出土的投壶。其年代当在春秋晚期,不晚于战国早期。从其龙凤纠结、玲珑剔透的造型看,风格直追春秋晚到战国初的楚地或淮上精美之物,失蜡法和镶嵌并用,是一件代表着春秋战国时期至高工艺水准的青铜重器。


而苏荣誉教授的考证意见则认为,近年发现的随州义地岗曾国墓地所出土有多件和大唐国际春拍这件类似的多种工艺于一身的青铜重器,因此,或许这件神秘的疑似投壶,或许正出自于春秋晚期的曾国吧。





西周神面纹“亚朿”铭提梁卣

(H):  19 cm   (L):  22 cm

出处:日本天琴坊御主人旧藏

估价: HKD 8,000,000 - 12,000,000


之前我么曾经为大家介绍过,这是大唐国际春拍个人最为关注的藏品之一。为日本天琴坊主人旧藏。


日本天琴坊主人一家



神面纹“亚朿”提梁卣,这种西周早期的神面纹饰题材诡异神秘,而存世极其罕见。和大唐国际这一件的“神面”可以比对的,大约就是保利艺术博物馆从日本回流的一件神面卣,以及湖北安居羊子山噩国墓葬出土的几件神面青铜器了。


左图:保利艺术博物馆藏神面卣

右图:湖北安居羊子山噩国墓出土神面卣


上述两件神面卣的表情有些接近,神秘之中还略略带有些许的诙谐,而大唐国际春拍上的这张神面气场则明显有所不同,情态端庄,怒目圆瞪,獠牙外露,更透露出一种神秘气氛,令人久久难忘。


神面纹,雷地纹以及神面上所猸阴线,形成“三层花”的满工,装饰繁琐,而又层次分明,从侧面看去,獠牙突出,浮雕效果令人震撼。


和两件馆藏神面卣相比,大唐国际这件的特殊之处在于,提梁卣的两个侧面,上下都各饰有一个神面,也就是说,整个神面卣,藏着八张神秘的面孔!


上下全部满工,工艺极为复杂精湛


卣盖内和器内底各铸铭文20字,内容相同,铭文是:“(眞)(夙)夜亯(享)于大宗,乍(作)父辛宝(尊)彝,其孙子永宝。亚朿。”铭文大意是说:“日夜享孝于大宗,铸造了这件祭祀父亲的提梁卣,希冀子孙们永远保存,用于祭祀祖先。”



铸器者是一个名叫“”的人,从他享祀大宗来看,说明他是这个家族的小宗,也就是说不是长子,是庶子;但他能铸造如此豪华的提梁卣来看,其人必是官高位显,或者家境异常富足。“亚朿”是眞的族徽。“亚朿”族的青铜器主要见于1980年陕西长安县花园村M15、M17出土的8件青铜器。其中6件和此卣的铭文布局相同,即亚字框内铸正铭,后以朿字结尾;两件在铭文后属亚朿二字。另外还有1972年河北正定县新城铺镇冯家庄出土的雀厘爵,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亚朿壶(又称亚朿卣),以及近年来出现的亚朿父丁方杯、亚朿尊、宣尊、宣觯等。其中亚朿父丁方杯和亚朿壶是商代晚期之物,其余为西周早期后段之物,这说明亚朿族从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一直是一个显赫的家族。


湖北安居羊子山噩国墓出土神面方罍和神面尊


我们再给朋友们看一下可比对的湖北安居羊子山噩国墓出土的两件神面重器,这支商超遗民亚朿族'真'以小宗身份做出了如此奢华而又神秘的器物,留给了今天的人们无限的猜想。绝对的国宝级的文物了。





西周 饕餮紋帶銘文方彜

出處:香港資深舊藏

(H):  22 cm   (L):  15.5 cm  (W):  13 cm

估价: HKD 3,000,000 - 5,000,000



方彝自然是商周青铜器中十分高级的器形,这件方彝的器形十分规整豪迈,尤其是它的出戟,十分的张扬有力。


方彝的盖与器身四角均饰翘起的扉棱,反映了当时的“四阿”式屋顶的建筑结构,使今人可一窥周王室宫殿的建筑风采。


整器通体满饰花纹,最为醒目的是器盖和器腹的各面均以浮雕技术深铸大饕餮纹,翘角上扬,瞪目、獠牙突出,威慑人心。


圈足上饰对首夔龙纹,昂首张口,尾部向上勾卷,整体给人以凝重肃穆的感觉。


方彝是比较少见的高级器形,但我们之所以将大唐春拍的这一件称为“孤品级”,是因为器内有分隔,是至今为止发现的西周酒器中极其罕见的例子!这件方彝在朋友圈一经曝光,就被不少朋友戏称为“鸳鸯锅”。


器内壁底部有铭文:隹()王八月戎伐堇肤及鬲□追工于蒿() □用俘器铸□彝子子孙永□


铭文大意是:成王时期,八月出兵伐肤(人名),追赏功臣于镐京,用俘虏来的东西铸器,保子孙永福。


我们知道,周成王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成就了周朝历史上有名的一代盛世“成康之治”。周成王在位初期周公东伐,成为了西周初期一次十分有名的战役。而这件极为特殊的方彝成为了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个直接见证。



 

大唐国际春拍高古专场的其他重器:


商代兽面纹爻方鼎

高(H):  24 cm   长(L):  16 cm

估价: HKD  8,000,000 - 12,000,000

出处: 1988年购于香港奉文堂


商代青铜乳钉龙纹“臤”铭簋

高(H):  17 cm   长(L): 25 cm

估价: HKD  1,500,000 - 2,500,000

出处: 1992年购于纽约安思远


西周青铜夔龙圆涡纹罍

高(H):  43.8 cm   长(L): 46 cm

估价: HKD  8,000,000 - 12,000,000

出处:日本重要藏家旧藏

纽约苏富比,2006年3月30日,Lot 261


商代饕餮纹双羊首提粱卣

高(H):  29 cm

估价: HKD  5,000,000 - 7,000,000

出处:香港重要藏家旧藏


商代安阳时期青铜饕餮纹带族徽三羊尊

高(H):  31 cm   口径(MD):  29 cm

估价: HKD  9,000,000 - 15,000,000

出处:日本天琴坊御主人旧藏


唐代 三彩贴花挂铃马 (一对)

高60;58cm;长63;65cm

来源:日本重要收藏,东京中央,2014年9月,Lot 228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