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内陆青铜器市场的群体在慢慢的扩张,根据大象了解的情况,不少之前收藏书画、瓷器、文玩的大藏家这两年开始渐渐的玩起了商周青铜器来。
【大象视界】去年曾经推出过一期台湾著名收藏家曹兴诚先生谈青铜器的专访视频,曹兴诚就认为,西方早期的艺术品往往是为了歌颂权力者的丰功伟绩,其雕塑等艺术作品往往都极尽写实;但是商周青铜器中的很多作品是为了祭祀服务的,需要通天地和鬼神,那太写实的东西可能就行不通了,制造青铜器需要的是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曹兴诚认为,商周青铜器的艺术成就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其他文明古国!
尊(zun1)
商 青铜兽面纹齿受尊 W 19.5 cm. H 26.5 cm. 估价:HKD 1,800,000 -3,000,000 铭文:齿受且(祖)丁 来源: 1. 陈承裘旧藏 2. 陈宝琛旧藏 3.佳士得,1985年,12月,编号76 著录: 1. 陈宝琛藏,孙壮编,《澄秋馆吉金图》,北平市:商务印书馆,1930年,台北: 台联国风出版社影印,1976年,页49、50。 2. 罗振玉编,《殷文存》,上虞罗氏景印刊本,1916,上海 : 苍圣明智大学影印, 1917年,页33。 3. 刘体智,《小校经阁金文拓本》,1935年石印本,台北 : 艺文印书馆影印,1972 年,页27。 4. 罗振玉编,《三代吉金文存》,北京: 中华书局,1937年,香港 : 龙门书店影 印,1968年,第十一卷,页13。 5. 柯昌泗,《谧斋金文拓本》,台北傅斯年图书馆善本室藏胶州柯氏手写并黏拓本,1931-1941。 6. 严一萍,《金文总集》,台北 : 艺文印书馆,1983,页2565。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 : 修订增补本》,北京 : 中华书局, 2007,第五卷,页3588。 8. 刘雨、王涛,《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页157。
鼎(ding3)
春秋 青铜蝉纹圆鼎 H 39.5 cm. W 36 cm. 估价:HKD600,000 - 800,000 来源: 1. 巴黎藏家 P.C. Lu 旧藏,于1979年购得 2. Boisgirard C.拍卖行,巴黎,1979年10月12日,编号50 3. 罗马藏家 Wahl – Rostagni旧藏 展览、出版: 巴黎Drouot拍卖中心, Objetsd'Artd'Orient et d'Extrême-OrientAntiques ,1956年6月6-7日,图录编号104
香港保利上拍的这件青铜蝉纹圆鼎为十分典型的春秋时期的纹饰,和河南省博物馆藏蟠蛇纹鼎十分类似可作比较。它有着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拍卖记录,同样来自于欧洲藏家的旧藏。
觯(zhi4)
H 13.6 cm. HKD 600,000 - 800,000 铭文:戉 (箙) 来源: 1.英国Ingram爵士旧藏 2. 伦敦苏富比,1993年6月8日,编号120 出版: 1. 刘雨、卢岩,《近出殷周金文集录》,北京:中华书局, 2002年,编号654,页117。 2.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订版)》,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编号6166,页3748。 3. 刘雨、王涛,《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页176。 4. 王心怡,《商周图形文字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年,页530。 《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内页 《商周图形文字编》内页《近出殷周金文集录》内页 《殷周金文集成(修订版)》内页
香港保利春拍的这件觯最早由英国Ingram爵士收藏,1993年于伦敦苏富比释出,后为这位藏家秘藏了二十多年。值得一提的是其铭文“箙”,著录于四种文献,分别是《近出殷周金文集录》、《殷周金文集成(修订版)》、《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商周图形文字编》,带「箙」字铭文的器物目前发现约 15件,如一件商代晚期爵,现藏河南南阳市博物馆。
卣(you3)
西周早期 兽面纹提梁卣 H 27.3 cm. 估价:HKD 1,800,000 -2,500,000
而香港保利的这件提梁卣形制颇为特别。盖顶捉手高企成喇叭形,盖穹顶,直缘颇长,直入卣颈部三分之二余,盖面饰牛首,牛角上端翘起,大多数提梁卣在提梁与肩部链接处皆有一环装饰,而此件提梁卣除了腹部的牛面及龙纹并无他饰,实所罕见。
爵(jue2)
H 20.5 cm. L 18 cm. 估价:HKD 1,200,000 -1,500,000 铭文:先 出版: 汇宝阁古美术,《青铜器形饰极致之美》,页44
香港保利的这件爵具有典型的商代晚期特点,深腹圆底,三棱形足,口上有二菌形柱,鋬下有一族徽,释为「先」字,现存北京保利博物馆的「先」斝和「先」方彝同铭,时代相近,锈色相近,大致可认定是同组器,应是先氏家族,为在宗庙中祭祀祖先而铸造的盛酒礼器。
簋(gui3)
商 青铜兽面簋 D 26.8 cm. H 18 cm. W 37.5 cm. 估价HKD 3,200,000 -3,800,000
香港保利的这件兽面簋最为特别的地方应该在于其纹饰,耳部牛首正中出戟,目若铜铃,鼻翼喷张,十分雄壮。此簋双耳及兽面纹样的风格可以追溯到商代早期。类似的兽面纹样及联珠纹常见于河南地区出土的商代早期及中期器物。河南省博和上博都有类似器物可以比对,应该能够看到商代早期。
商晚期青铜乙戈簋 H 15.5 cm. W 28.6 cm 估价:HKD 1,200,000 -1,500,000 铭文:乙戈 来源: 1. 传出自殷墟 2. 尊古斋旧藏 3. 意大利藏家Franco Marinotti(1891-1966)旧藏 著录: 1. 《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上卷第19.1,罗振玉着,1931年印行。 2. 《三代吉金文存》第6册,第18.3,罗振玉着,1937年影印 本。 3.黄浚,《邺中片羽第三集上》,北平:通古斋,1942,页27。 4.严一萍,《金文总集》,台北 : 艺文印书馆,1983,编号 1901。 5.《国史金石志稿》第1467号。王献唐着,2004年青岛出版社出版。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 : 修订增补 本》,北京 : 中华书局,2007,编号3062。
这件簋很有可能出自于著名的殷墟!安阳殷墟自宋以来盗掘不断。殷墟所出铜器,民国时琉璃厂古董商黄浚(伯川)经手最多,达一百余件,皆录于其所编着之《邺中片羽》中。《邺中片羽》着录之器,因公认皆为殷墟所出,学术地位重要,故历来备受世界各大博物馆之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其着录132件殷墟铜器中至少已有103件入藏中外19家博物馆。 其中,中国65件,分别为:北京故宫32件,上海博物馆8件, 台北故宫7件,国家博物馆6件,辽宁省博物馆3件,旅顺市博 物馆3件,清华大学图书馆3件,首都博物馆1件,河南安阳博 物馆1件,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1件。欧洲24件,分别为:大英博物馆8件,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6 件,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馆5件,斯图加特林登博物馆3件, 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2件。美国14件,分别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4件,堪萨斯纳尔逊美 术陈列馆4件,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3件,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3件。此外仅余29器,其间或有已入馆藏而未统计到者,亦或有散佚者,目前可知私藏寥寥。这件应该在民国时期流散到欧洲,为一位意大利藏家旧藏。
西周早期 青铜饕餮纹方座簋 估价:HKD 8,000,000 -12,000,000 铭文:姬 (彭)乍 (作)氒(厥)辟日戊宝(尊)彝 来源: 日本井冈家族旧藏 展览: 法国Christian Deydier艺廊,巴黎,2008年2月-3月 出版: 法国Christian Deydier艺廊,《2008年2月-3月展览图录》,页12-15
觚(gu1)
觚是一种,也用作礼器,典型的觚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觚初现于二里岗文化,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见。
商晚期青铜兽面圂觚 H26 cm. D 16 cm. 估价:HKD500,000 - 800,000 铭文:圂 著录: 1.《三代吉金文存》第14册,第15.9,罗振玉着,1937年影印本; 2.《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彚编》第988号,巴纳、张光裕编,1978年印行; 3.《金文总集》第5878号,严一萍着,1983年台北出版; 4.《殷周金文集成》06653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1984-1994年中华书局出版; 5.《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17册,第09005号,吴镇烽着,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
觚也是商周青铜器中的常见器形,但这件的传承十分不错,著录于罗振玉所着《三代吉金文存》,后来流散日本,1982年之后又流至欧洲,至今重现。
方彝(yi2)
商晚期 青铜兽面纹方彝 H 27.5 cm. 估价:HKD12,000,000 -15,000,000
《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 三尺,四阿,重屋。”有学术观点认为,方彝很有可能起源与当时的大型宫殿建筑。香港保利春拍的这件方彝整器饰以雷纹锦地,四面皆饰两两相对的龙纹,龙纹之上亦装饰华美。上下龙纹之间的方彝腹 部为大兽面纹,装饰饱满。和现藏于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九三五年出土于河南安阳的一件(下左图)十分接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