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战风云--袭取洛口仓(隋朝)

 金色年华554 2017-05-21

  袭取洛口仓(隋朝)

战争概述隋末国内各种社会矛盾重重,内困外忧,百姓民不聊生,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业六年,翟让在瓦岗寨(今河南滑县东南)扯起义旗,引得各路豪杰来归,后来李密接管了这支队伍。瓦岗军灭张须陀、刘长恭,并在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初九袭取洛口仓,给了隋王朝致命一击,成为隋末农民战争的关键转折。



将星指数:★ ★ ★ ★★李密 王伯当 徐世秦叔宝 单雄信 程知节 张亮


  精彩指数:★★★

  政治影响指数:★★★★

战争深度解析: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和纪念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修建了一座凌烟阁,请当时的大画家阎立本绘画,书法家褚遂良题词,将为唐帝国建功最大的二十四名臣子的等身画像置于凌烟阁,据说太宗晚年经常独自前往凌烟阁,追忆当年与兄弟们金戈铁马一起打天下的峥嵘岁月,久久不愿离去。


后世称跻身凌烟阁的二十四人为“凌烟阁二十四臣”,它代表了大唐帝国至高无尚的荣耀。


  二十四人中,三股势力占据了大半壁江山,第一股势力来自于李氏皇族外戚,占据5席(长孙无忌、李孝恭高士廉柴绍长孙顺德、),第二股势力是当年跟随李渊晋阳起兵的骨灰级元老占据了6席(房玄龄段志玄刘弘基殷开山、刘政会唐俭),第三股势力却是来自于一支农民起义军——瓦岗寨,竟然占据了5席(魏征、张亮、程知节、徐世、秦叔宝)。


大唐帝国李渊李世民父子如此重用一支敌军的众多降将,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在中国民间,任何一个山村老寨里的老孺幼童,或许有人不知道比尔盖茨,但没有人会不知道门神秦叔宝、预事如神未卜先知的牛鼻老道徐茂功、三板斧打遍天下的福将程咬金。


瓦岗!是隋末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最亮丽的色彩。



隋王朝从当时地球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变成危机四起的末代王朝,只需要一个败家子杨广。


杨广太能烧钱,而为他的行为买单的是天下基层的百姓,


开运河、征高丽、修宫室,无一不大征徭役,从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到大业八年(公元612年)8年期间,杨广发起大规模的徭役达22次,仅修建洛阳新都,就累计征用役丁2000万人次,而死于修建洛阳新都的民工则达到了百万。到江都旅游,修龙舟、修行宫、开运河,所用人力工匠达957万,巡游所用兵力和役丁达五十余万,创下史上之最。


三征高句丽,累计用兵三百四十余万,民工六百八十余万,没在高句丽人身上讨到一丝便宜,上千余万的年轻壮年劳力投入残酷的战争,“耕稼失时,田畴多荒”


无论是有利于后世的宏伟工程还是个人的疯狂消费,总体特征就是劳民耗财。


为杨广买单后的天下百姓,已经“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日子过不下去了。


反,只能反。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的大年正月初一,正当洛阳人的达官贵人欢天喜地的过节时,有几十个“素冠练衣,焚香持华”,自称是弥勒佛的平民赤手空拳夺取了建国门守门卫士手中的兵器,并准备攻打皇宫,这一叛乱被杨广之子齐王杨谏迅速平定。


杨广并不知道,这是山呼海啸来临前的一个先兆。


当年六月,雁门人尉文通聚众三千在莫壁谷起义,十二月,朱崖(今海南琼山东南)人王万昌起义。


如果说大业六年的几次起事规模都不大杨广可以不放在心上的话,那么到了大业七年的起义,就让杨广坐立不安了。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正当杨广发动百万大军征伐高句丽时,邹平(今山东博兴西南)人王薄聚众于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起义,还为自己的队伍编了首《不要去高句丽送死歌》的队歌,在山东一带广为流传。正式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大幕。


王薄起义后,漳南人窦建德、孙安祖于高鸡泊,张金称于河曲,高士达于清河、刘霸道于豆子航(今山东惠民县)纷纷起义,天下大乱。


翟让是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东南)人,农民出身,有一定文化,后来成为东郡的一个法官(法曹),却很倒霉不知犯何事被判死刑,但当时的狱吏黄君汉却看中翟让是个有大作为的人物,决定置身家性命于不顾,跟着翟老大混,在黄君汉的帮助下翟让完成了瓦岗版越狱第一季。(黄君汉后来也成为瓦岗大将,后来投唐,唐初几大战役里都有他的身影,后来被封虢国公)。越狱成功的翟让和黄君汉逃到了瓦岗寨,也扯起了反旗。


这年正好也是公元611年,大业七年


翟让的义军士兵大多为齐、济等地的渔夫猎手,身手都很不错,而随他起事的有与同郡人徐世勣、单雄信,还有其故县吏邴元真、善于占卜的贾雄等人,有江湖好汉也有知识份子,相对于其它全是混腿子的农民义军,这支部队综合素质很强。


翟让并没有满足于在瓦岗寨当山大王,当队伍有一定规模后,翟让听取了徐世勣向宋、郑二郡发展的建议,率部西出,进入荥阳(今河南郑州)与梁郡之间,在汴水上截获官私商船物资,所获颇丰。


腰包鼓起来的瓦岗军不断发展壮大,很快拥有了上万人马,越来越多的人才投奔这支很有前途的队伍。


公元616年十月,李密也来了。


李密字法主。京兆长安人,家世显赫,其曾祖父是威名远扬的西魏八柱国之一,其父李宽亦为隋初名将,官至柱国、封蒲山郡公
李密袭承了父亲的爵位,年轻时的李密好结交名人贤士,文武兼修,拜学者包恺为师,李密不善理财,祖上留的那点财产很快被挥霍一空。


作为贵族子弟,李密最初当上了左亲卫大都督(相当于皇帝的侍卫队队长),官并不大,六品,却经常和皇帝谋面,但李密个子不高,皮肤黑黑,头额狭而方正(和宋江的长相颇似),在当时一堆人高马大的帅哥侍卫中很显眼,连杨广都注意到他了,很不喜欢这个小煤炭(你想也是,杨广一天全国巡游,美女帅哥如云,带上这个黑煤炭,多扫面子啊),因此杨广发话了说李密这长相,就别当侍卫了换个岗位吧。


当初曾祖李弼当大柱国时,杨广他祖父杨忠还只是个大将军,现在连当个侍卫杨广还瞧不上,伤李密自尊了,李密干脆连官也不做了,回家读书种两亩薄地度日。


杨广不欣赏李密,有人欣赏,越国公杨素,一次李密正骑着水牛看《项羽传》杨素遇到,杨素与之交谈后,觉得李弼这个曾孙很了不起,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直夸李密。


大概是杨素生平很难夸奖人,父亲的评价在杨玄感心中留下很深印象,有意结交李密,与李密还成了磕头拜把子的兄弟。


在李密的熏陶下,杨玄感见杨广治理下的隋王朝日益混乱,自己老爹杨素为杨广的上任立下了头功,也没得什么好,渐生反意,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杨广二征高丽的时候,负责为杨广搞后勤的杨玄感反了。


作为为好的哥们,对杨广又一肚子怨气,李密当然前往帮助杨玄感造反,并根据天下形势向杨玄感提出了三策,上策北据幽州,断炀帝后路;中策西入长安,控制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下策就近攻洛阳,胜负难测。杨玄感选择了下策,兵败被杀。


作为同谋,李密被俘,押往高阳,但途中李密又神奇的上演了瓦岗版越狱第二季(看来要当瓦岗的领导人,必须学会越狱),亡命天涯。


几经辗转,李密决定投奔当时最有发展前途的瓦岗军。


对于李密的来到,翟让最初保持戒心,闲置不用。但李密却很积极,并主动向翟让提出由其去劝说附近的几支义军归附瓦岗军,在李密的努力下,外黄王当仁、济阳王伯当、韦城周文举、雍丘李公逸等义军相继归附了瓦岗军。


针对义军日益壮大,而兵粮而日益短缺,李密进一步向翟让提出了“真趣荥阳、休兵馆谷”的战略,荥阳是隋朝的粮食基地之一,又是洛阳东出的屏障,控制该地区,不仅能解决军粮问题,而且可以作为下一步直逼洛阳的跳板。


翟让采纳了李密的建议,率领义军从瓦岗西出,向荥阳地区挺进,很快攻破了金堤关(今河南荥阳东北),攻陷荥阳周围诸县,对于瓦岗军的汹汹来犯,杨广派出了齐郡通守张须陀率部镇压,


张须陀堪称当时农民起义军的终极克星,张须陀早年跟随隋初名将史万岁讨伐羌人,屡立战功,后来又跟随越国公杨素平定汉王杨谅的叛乱。但张须陀真正威震江湖,还是在隋末农民起义战争中,张须陀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先灭长白山王薄、再败裴长才、石子河于历城,北海郭方预、齐郡人左孝友、涿郡卢明月,都成为了张须陀手下败将,而张须陀与翟让的瓦岗军交战三十余战,每战皆胜,打得翟让灰头土脸。


张须陀手下大将秦叔宝、罗士信,皆是神勇能战之辈。


面对张须陀,翟让底气不足,闭关不战,李密这时又出来说服翟让,说张须陀屡胜瓦岗军,一定持勇自骄,可设计除之,于是瓦岗军在李密的部署下,在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设下埋伏,然后派兵与张须陀部作战诈败,将张须陀引入包围套,在大海寺围歼张须陀。


张须陀一死,隋王朝再无良将,瓦岗军也从此名震天下。


之后的瓦岗军却发生的分歧,翟让认为瓦岗军的名头已经闯出来了,无所追求,想回瓦岗,而李密却认为应该继续西行。


于是翟让率部回瓦岗,而李密率领他的蒲山公营兵西进,又攻下数城,而跟随翟让回程的部下对老大缩头缩脚的做法相当不满,让翟让很是不安,翟让于是又重返西行与李密合兵。


翟李合兵后,李密又制定了夺取西进洛口仓、开仓济民,壮大队伍,再夺取洛阳的战略部署。此时的瓦岗,李密已经成为了最有威望的人,翟让再次听从了李密的建议。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初九,翟让与李密率7000精兵,出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越方山,袭击占据了洛口仓。


洛口仓一战,洛阳军力和信心受到重创,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只能龟缩自保,无力收复洛口。


洛口仓的沦陷,对是隋王朝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其一,洛口仓是当时天下第一大粮仓,共储备了2400万粮食,洛口仓的被占,对于隋王朝是一个致命的经济打击,而瓦岗军也获得了丰厚的物质保障。其二洛口一丢,杨广就丧失了北归之路,只能呆在江都等死,隋王朝的覆灭,也就指日可待了。 其三,由于隋军的主力长期被吸引在洛阳附近,在太原的唐公李渊趁虚进入长安,建立了唐朝。



瓦岗军势不可挡,占据洛口仓后,又在石河子歼灭了企图夺回洛口仓的刘长恭军。


胜利果实的进一步扩大,瓦岗内部权利的分配也必然要有一个结果,事实上自翟让率部回来再次与李密合兵后,胜利的天平就倾斜于加入瓦岗后屡屡为瓦岗军的发展指出正确道路的李密。翟让这个老大位置坐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十九日,瓦岗军进行了一次领导人公选,翟让终于在这次“大选”中败下阵来,让出了领导人的位置,瓦岗众将推选李密为瓦岗军新的领袖,号称魏公,建立领导瓦岗军的机构称为魏公府,翟让被拜为上柱国,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


一山永远不能容二虎,那怕另外一只虎已低头认输,九个月后,翟让被李密所杀。


拥有了政权后的瓦岗军进一步壮大,江淮一带的义军纷纷归附李密,一时间瓦岗军发展到数十万人。


李密修建了洛口城,作为瓦岗军的根据地,同时令元帅长史房彦藻率军东进攻城掠寨,河南一带的郡县大多被瓦岗军所占。


此时的天下,除了李密的河南瓦岗义军,窦建德的河北义军,杜伏威的江淮军外,其它地方割据势力也反隋自立,就在李密称魏公的大业十三年,李渊也在晋阳起兵反隋。一时天下的局面错综复杂。


争夺瓦岗军领导权后,李密把目光放了隋王朝东都洛阳上面,尽管部属柴孝和向他建议,隋王朝在洛阳有近二十万兵力,在群雄并起的情况下,理应该进军关中,占据兵力薄弱的长安,
但李密没有听从柴孝和的建议,依然把争夺洛阳当时首要目标。


之后,瓦岗军在回洛仓与隋军反复开展的争夺,在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二十九日被隋军所败,退回洛口城。六月,休整后的瓦岗军又卷土重来,夺取回洛仓,七月,杨广又派将军王隆等将率5万增援洛阳,瓦岗军将隋王朝的主力火力都引到了自己身上。


瓦岗军在黑石、洛水等洛阳外围地区多次击败王世充,最后王世充退守洛阳,瓦岗军此时虽有三十万之众,但却无法攻克洛阳。


在瓦岗军洛阳与隋军展开纠缠时,太原起兵的李渊派其子李世兵率兵三万攻入关中,于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十一月攻占长安。次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政变杀杨广,五月李渊于长安称帝,建立唐王朝,越王杨侗在洛阳也称帝。


李密和他的瓦岗军却被阻挡在洛阳城外,在天下争夺战中失去了最好的机会。


之后在洛阳的瓦岗军,不仅要面对洛阳城的王世充部,还要面对从江都北上的宇文化及部,双方从政治到军事上都展开了错综复杂的较量,后来虽然击败了宇文化及部,但其部士气在激烈的拉据战中实力大损,士气也落到了低谷。


公元6189月,王世充在北邙大败瓦岗军,取得了对李密的决定性胜利,前后十余万人被王世充所俘降,宣告着隋末最有影响力的农民起义军的失败,李密率领残部投降了李渊。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之李密:


瓦岗军成也李密,败也李密,是他的到来,让瓦岗军从一支偏居瓦岗的地方义军发展成为拥有数十万,影响隋王朝命运的宠大军队,然而因为他的固执,一直将战争重心放在各路势力纠集的洛阳地区,也导致了瓦岗军最后的失败。


李密投降李渊,本就是无奈之举,李渊也是看中了以李密的名头招揽瓦岗旧部,而李密却只想东山再起,在李唐呆了二个月,李密就反叛了李唐,事败被李渊派唐将盛彦师击杀。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之徐世勣:


演义中的瓦岗军,有一个神机妙算无所不知的军师徐茂公,堪称中国历史上三大牛人(另两位是诸葛孔明与刘伯温),而历史上的徐茂公本名为徐世勣,历史上徐世勣文武双全,少年是一无赖,脾气暴躁但行侠仗义,颇具侠名。


徐世勣后来投靠了瓦岗军。


在瓦岗,徐世勣屡立战功,李密建魏公府,他被封为右武候大将军。


后来李翟内讧,徐世勣一再提醒李密要注意团结,李密不高兴,命他出镇黎阳,对其疏远。


瓦岗军为王世充所败,李密入关降唐,徐世勣听从了魏征的劝说,也决定归唐。


后来徐世勣为李唐帝国立下大功,李世民赐他姓李,因名与李世民犯讳,改称李勣。


李勣,无疑是一个远比徐世勣还要震慑中国历史的一代战神的名字。(李勣事迹详见唐对突厥、高句丽之战)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之秦叔宝:


在演义中的秦叔宝一直扮演着瓦岗一哥的角色,在中国民间也当了千年的门神,出尽风头,而历史上的秦叔宝其实加入瓦岗军比较晚。秦叔宝原为隋大将来护儿部,后来又转到农民义军克星张须陀帐下,张须陀死后,他又投靠裴仁基,裴仁基投降李密,秦叔宝才正式成为瓦岗一员。李密失败后,他和另一名大将程知节一起投降王世充,但未受重用,这才投靠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拥戴李世民立下大功。


与瓦岗寨另一民间所熟知的大将程知节一样,很多人认为秦程二将所立之功,甚至比不上当初救李密的黄君汉,不配跻身凌烟阁二十四将,能最终入围,全靠当初在玄武门之变中站对了阵营,政治投机的成份比较大。


演义与历史,差别很大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之程知节:


只会三板斧的程咬金也是中国民间家喻晓的人物,历史上的程咬金程知节出身世家大族,其曾祖程兴是北齐兖州司马,其祖程哲是北齐的晋州司马,其父名程娄,是北齐济州大中正,所以隋末程知节选择的理由很简单,老杨家和他家一直是死敌。


程知节是员猛将,无论李密、王世充(瓦岗解散后程咬金和秦叔宝先投奔的是他),还是李世民,都很喜欢这员大将。


程知节能够跻身凌烟阁,最大的功绩还是在玄武门中成为李世民最坚定的支持者,参与了整个事变。


老程一生征战,老了却留下了点污点,在唐高宗时代远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在当时进行了屠城,又打了败仗,回来后被免了职,很快逝世,享年七十。



战争猜想:



当初如果李密的方向不是洛阳,而是长安,羽冀未丰的李渊父子,会是如狼似虎的瓦岗军的对手吗?二李正面相争,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http://club.history.sina.com.cn/slide.php?tid=933251#p=1


   隋末的农民起义是一盘环环相扣的棋,任何一步变化可能都会导致大局的变化,如果瓦岗当时的战略目标不是洛阳,而是长安,那杨广是不是能解脱江都之困,迅速回师长安稳定局面呢?

如果瓦岗军去长安,李渊,李密,杨广三股势力的争夺,结果还真不好说。

  而李密死咬东都洛阳不放,唯一得益的就是李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