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叙述者“我”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时,遇到一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并听他讲述了自己饱经沧桑和苦难的一生。 曾经的阔少爷福贵吃喝嫖赌,被商家设局而输光家底。一贫如洗的他在丧父、妻离子散后,为生病的母亲去城里请郎中,却在半路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壮丁。 弹尽粮绝之时,他被解放军放回家乡,却发现母亲早已不在人世,妻子家珍辛苦拉扯一双儿女,但女儿凤霞在一次高烧时变成了哑巴。 然而真正的悲剧才刚刚拉开序幕。 家珍患上软骨病卧床不起;活泼善良的儿子有庆因与难产的县长夫人血型相同,献血时被抽血过多离世;凤霞与搬运工偏头二喜婚姻幸福,却在生产时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随后家珍也撒手人寰。 二喜在一次搬运时因吊车事故被两排水泥板夹死;福贵带着外孙苦根回到乡下过着贫苦的生活,一次苦根生病时福贵给他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 生命里简陋的喜乐、淡淡的希望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鲜血淋漓,只剩一个叫做福贵的老人和一头叫做福贵的老牛在黄昏中越走越远…… 初读此书,绝大多数读者都会产生如下疑问——
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都可以归结为关于本书主题,也即作者写作意图的讨论。 诚然,《活着》是一部充满着死亡的作品,命运似乎对这个叫做福贵的老人格外残忍;但同时,正是福贵对苦难的承受中表现出的乐观、坚忍令一切词语在“活着”二字面前失去了重量。 ◆ ◆ ◆ 活着的艰难:生如尘埃,死如草芥 余华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时代的齿轮轰隆隆地向前滚动,小人物的悲喜在大背景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而福贵即是芸芸众生中不起眼的一个,在那个社会变革的年代,他的遭遇不过是万千家庭的缩影。 他见过繁华——地主家的少爷,青楼里的赌局;他历过衰落——败掉的房产,父亲的长叹;他吹过村口的风,那风曾将父亲吹倒在地,就此长眠;他走过通向城里的路,有庆再也不会赤脚跑过来了,月光照在上面像是撒满了盐。 他用双手迎接过一些人,也用同样的双手埋葬了他们;他唤着曾是鲜活生命的名字催促和自己同名的老牛耕地,记忆和炊烟一起走远…… 《桃花扇》里写,“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活着是艰难的。浩瀚宇宙时间长河中,人类只是卑微的草芥,渺小的蝼蚁,浮浮沉沉起起落落走走停停不过转瞬之间。 命运无从选择,难以对抗。世事沧桑,荆棘遍布,或许你我都会度过平凡的一生,但在离奇的充满折磨的世界里“活着”本身,便是最大的不平凡。 ◆ ◆ ◆ 艰难地活着:分不清是悲伤还是喜悦 小说《琥珀》的开篇第一句即写,“在乱世,人活着就是成就。” 但我想应该进一步说,人活着,并且能自由述说自己的回忆,能忠于自己的回忆,才是成就。 活着是艰难的,而艰难地活着是与世界和平相处的唯一方式。也正因如此,仅仅是“活着”便拥有了不起的含义。 在那些死亡与苦难的间隙,福贵艰难地活着。他与命运和平相处,不是低头,只是妥协。至亲的离去,多么痛,多么恨,但与此同时,多么令人清醒。他在苦难的折磨下百炼成钢,但又保持着内心的柔软。 时代把他折叠了很久,他挣扎着打开,让人读他。他的眼睛里露出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平静得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正因为他挣扎过、容忍过,见过兴盛与颓唐,迎接过新生也送走过魂灵,如此艰难又实在地生活,或者说,活着,所以他不曾拥有不愿回忆不敢回忆茫茫然无从回忆的日子。 我们终会明白,现时突如其来的幸福喜悦,猝不及防的天灾人祸,或是孤立无援的辛酸苦难,只要继续活着,都将在时间的冲刷下降到一个的不那么灼热的温度,在岁月的修补下仅仅留下一个类似勋章的伤疤。 或许没能杀死我们的不能让我们变得更强,但何妨怀着淡淡的期冀,希望所有现时的苦难都能在多年后的某一天被微笑着提起? 正如余华本人所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仅仅是活着。艰难地,活着。 ◆ ◆ ◆ 活着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 在本书中,余华把一个时代的无尽凄凉与永恒悲哀浓缩在一个人身上。 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的进行,福贵的生命中纵然有着家人间短暂的温情与迎接新生的淡淡喜乐,终究敌不过命运,仅剩得一人一牛在夕阳中走下去。 他的一生流了好多泪。有委屈,有不甘,有悔恨,有愤怒,有心酸,有欣喜若狂,有痛不欲生,有失而复得的惊讶,有压力过后的释放…… 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在自己的哭声中诞生,又在他人的哭声中圆寂。眼泪拥有太过宽广和丰富的含义,有时候哭是没有眼泪的,有时候脸上全是泪却没有哭。 余华这样写道:“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面对自然,面对命运,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生活可以那样折磨着一个人,死亡也可轻而易举将人毁灭。我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对手,我们的反抗注定失败。 回首往事,已不可追。既然活着,那便向前走去吧。周国平曾言,“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他还说,“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 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中说,“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我想,所谓生活,就是面对着过去的命中注定,面对着将来的随风飘摇,在希望的寄托下,坚强的活着。 只要活着,便有希望。有阴影的地方,一定会有光。 ◆ ◆ ◆ 佳句共赏 ◆ 对活着的认识:
◆ 对生命过往的认识:
◆ 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 ◆ ◆ 我写我悟:活着的力量 科学家说:“从物理学来说,无机的原子逆热力学第二定律出现生物是奇迹;从生物学来说,按进化规律产生遗传信息指导组装人类是奇迹。”在某种程度上,人是奇迹的产物,是奇迹的不知多少次方。多么神奇。 在宇宙中一颗平凡又离奇的水蓝色星球上,我们活着。 大苦大乐,大成大毁,大破大立,大寒大暑,大梦大觉。 生生死死。 余华曾写道,“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我们是对的,也许我们错了,或者有时候对了,有时候错了。在中国人所说的盖棺论定之前,在古罗马人所说的出生之前和死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时间里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人是命运和时间的产物,我们的来和去由不得自己做主。福贵的故事就像是上天即兴捏造的婴孩,随歌而来,伴歌而去。好一个“皇帝招我做女婿,千里迢迢我不去”。好一个“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福贵啊,你曾是他人的夫婿,你放浪形骸地游荡过了,你在苦难的缝隙里艰难地生活过了,时间把一切故事和神奇都送给你了,不管你是否真心接受,现在你老了,时间已经把痛苦冲刷得像一杯泡过多次的茶,靠记忆维持着恰到好处的温度,所以你可以回忆了,你可以告诉他人你是怎么活着的,你可以讲述你的一生了。 时间啊,一切都归结于时间。老年的你回头看过去,肉体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种种期待种种幻灭,生命中那些长跑长考长歌长年煎熬长夜痛哭,仿佛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发生。 古人不是早就说过了吗—— 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水不留影,逝者如斯。时间将诞生与死亡,漫长与短暂,动荡与宁静,记忆与感受,理解和想象,故事与神奇完美地创造出来,留我们在其中苦苦挣扎。我们以不同的姿态在这活着的艰难里艰难地活着。 隔着遥远的岁月,如今的我们或许不能真正体会作者笔下的苦难与困顿,但我们总能在短短的十二万字中或多或少读出活着的道理。 生活的冷酷与残忍,苦难的突然和宽广,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活着,纵然艰难,纵然可能孤立无援独自一人,纵然承担“千钧一发”般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要熬,要活着。 这就是活着的力量。 语言在生死面前显得苍白肤浅。在我心中最接近准确的描述出自博尔赫斯——“死亡是活过的生命,生活是在路上的死亡”。其实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那么,请用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福贵,我的朋友,我的兄弟,这一次我或许读懂了你。
这世上所有的书籍 那里有你需要的一切 ——赫尔曼·黑塞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