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活着而活着?——浅析余华的《活着》

 雨如烟精品书馆 2012-05-09

为了活着而活着?——浅析余华的《活着》


 

  在近现代史以来,活着,还是不活?这个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已经不断地被作家叩问着,且是一个热门的问题。史铁生在精神的意识形态上对“活着“的问题进行了深沉的思考,他认为人为什么活着,那是因为人有“欲望”。而这只是单单解释了“活着”的一个方面的问题,至于还有更多的问题,这是更多的作家必须进行思考的。当余华的小说《活着》一面世,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样他试图通过这样一部作品来诠释“活着”这个问题。他找到了方向,而且是一个明确的方向,那就是——苦难。他在表述的同时,却在回避苦难的真正出路。难道这就是《活着》的目的吗?
  《活着》的主人公叫“福贵”,可是他的一生完全跟“福气”沾不上边,可以说福贵的一生就是苦难的一生。而这些苦难主要他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的在他面前死亡。在同一间阴暗的房间中,他亲手送走了自己的三个亲人,“有庆、凤霞、二喜”,就连最后的亲人——孙子苦根也被豆撑死。最终只剩下自己一人,他饱受了精神的摧残,这里面的惨烈不亚于余华作品中的任何一个人物。
  余华在其小说《活着》中,采取的是一种叠加的方法,把所有的不幸与苦难都叠加在一起加注在福贵的身上,然后让他一路挺过并走过一片空旷地,以体现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所活着”,树立一个我如果要活,天皇老子也管不了的信念。而在作品中的一次次苦难,福贵又走着挺了过来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他的活着是多么地没有滋味,他不是在为自己而活,而是在为生存而生存,他失去了自我。作者还有什么更好的理由活着呢?从小说的情节出发,当福贵因赌而把家产都输光了,作者没有过多的渲染因赌而潦倒的悲哀,因为他有更妙的一笔,那就是龙二赢了他的家产,没有风光几年就被批为地主,枪毙了,而福贵也就因为输了,反而“因祸得福”,福贵那时想到的是“要不是当初我爹和我是两个败家子,没准被毙掉的就是我了。”而在福贵给国军抓取拉大炮,最后被共产党放了之时,他在那一刻却不相信自己还有选择的余地,直到所有的人领着钱走后他才敢哆哆嗦嗦地说出自己也要回去。他选择了回家,而放弃了革命,因为“活着”可是第一要事,而春生投了革命,最后当了县长,也就因为这个县长,他面对了有庆的死时,只能说出“你欠我一条命”,这是很难让人想象的。也就因为这个县长,春生被批为走资派,而被游行,最后只能上吊而亡。福贵获悉后,说了一句“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而从这两个事件可以得出的是,福贵在名利双失的前提上,并且也就因为有了名利双失,才得以存活下来的结果后,他解脱了,他确信了自己的选择,只要他活下去,不管以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难道人就是在经过一个苦难且因这苦难而避免了另一个苦难时,就幸福了,就有了活下去的动力了吗?这是一种事实,也是一种现象,是许许多多的中国农民形象的集中体现,余华点出了这一点,是其成功与敏锐之处,而在此之前,鲁迅也提出过这个问题,而他认为这是一种有“历史渊源”的“奴性”。因而我不敢认同这也是一种活着,也不敢赞同这是一种“高尚”。
  我们不妨再从几处地方看一下福贵存活下去的方式,当福贵作为败家子把家产输光之时,也想过去死,但他身上有一个更好的观念产生了“我想着那一屁股债也不会和我一起吊死”,就对自己说“算啦,别死啦”“被我爹揍死,总比在外面像野狗一样吊死强。”我相信这是活下去的理由,但我更相信的是:这是一种无赖的生存观,而这种生存观的产生同样是来自苦难的无限叠加,当龙二被毙后,他开始还真是惴惴不安,当到后来也想开了“觉得也用不着自己吓唬自己,这都是命,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惜的是他遇到的是余华,也就无所谓有后福还是先福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他在无形当中已经认了自己的命,认为天道既然如此,何必去挣扎呢?能活下去总比死去的好,并且他有着一个坚定地活下去的理由:“死人都还想活过来”。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臧克家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果看到这一点,作为活着的主体的福贵就还不如其有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观念的妻子家珍来得洒脱。“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是报答你了,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过”。至此,可以得出福贵能活到能为别人讲述自己故事的理由,也就是忍耐,一种近乎麻木的忍耐,她的“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而福贵整个的人生观时候真的是如此,我们还得从他自己的口里找到答案,因为第三者的传递总是带有偏颇的,他自己认为“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这句话看起来似乎颇具有现实的存在性,但可惜的是从福贵的口中说出的,一个从不敢去争取的人,就没有指着敢去争取的人的资格,福贵的头脑,已经是生了锈的机器,不再转动,只剩下一个中枢控制系统,那就是活着,他只要活得比人就,就是幸福,就是成功了。
  余华是一位有意识的成功的作家,他提出了苦难,认识到苦难是一生不可脱离的,但苦难在余华的笔下所构出的乐观和幽默之中也不能得到真正的消逝,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是永不会消失的,它将贯彻在人的整个生存之中,除非死亡,而死亡本身何尝不是一种更大的苦难?而能真正看透这一些人的,寥寥无几,余华塑造了福贵这样一个缓解苦难的形象,可惜的是这一形象在开始执行他的任务时刻就失去了自我的意识,成为被生活卷着往前走的人,而这样的人物,本身就失去了读“活着”这样一个问题的权利,当然也不难看出福贵对于苦难表现出来的平静,实际上只是一种麻木之后的寂然而已,而这就是一个经历了无数苦难后的老人的唯一的拯救吗?这就是一个支持着人活下去的理由吗?我不敢相信,在这宣称“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活着》,我读不出其活着的意义,看不到生活的乐趣,我看到的是一次次悲伤后的死寂,如果人活着真的是如此,那么,我相信有太多的人乐意轰轰烈烈地死去,因为这里透露出的不是一种活着的欢喜,而是一种存在的悲哀,放弃了存在的光辉与价值,我不敢想象存在是多么的可怕?
  《活着》让福贵从苦难中中走了过来,他活了下来,但他最终却被生活榨干了生命力,冰冻了热血的澎湃,在他面前是一片宽广而麻木的宁静。活,变成了一种物质的存在,留下了一抹走过苦难后存在的快乐的木乃伊。
  余华的《活着》让我们明白人在各自的生命历程中除了会遇到惊喜和机遇,同样也会有有许多不期而至的苦难。而且,这苦难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可能夺去其生命。因而,一个人的生命和命运并不完全由自己或他人所决定,往往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于命运,如果你不能战胜它,就去附和它。你无法超越它,就去热爱它,热爱生命,在逆境中战胜自我,寻求永生,在“暴风雨”中实现“生”的价值,为自己,更为一如既往热爱自己的人们和与生俱来的使命感!

蔓珠★沙华个人图书馆精品收藏

 美丽绝伦  美文欣赏 百家杂谈 幽默搞笑 养生保健 天籁之音 电脑知识 书海无边
 美图美景  名家美文 处事之道 社会万象 家庭医生 美丽音画 博客制作 精品大全
 名胜古迹 情感驿站 茶余饭后 生活百科 健康饮食 诗词歌赋 在线视频 思维游戏
 花鸟鱼虫 人生哲理 社会观察 经典推荐 经络穴位 感动心灵 资源素材 两性天地

珠★沙华图书馆所有图文摘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