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二)----马有煜

 水木年华138 2017-05-21
 四、少阳在泉火淫所胜
    【原文】
    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
    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少阴同候。
    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串讲】
    巳亥之岁,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称“岁少阳在泉”。少阳相火在泉加临主气太阳寒水之上,水火相争,火从地化,虽然郊野空旷也热得如火焰,热胜则寒气来复,故寒热更替而至。提示该岁多有少阳寒热往来病候。更有相火湿热蕴于下焦,“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即暴泻如注,下利赤白冻,伴小腹疼,尿色赤,如果大便下血,为赤利重症。相火与君火同气,故下焦火热病证相同。
    治疗药法:“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治疗药法也基本上与少阴相同,只不过少阴君火伤阴之象严重,故“佐以甘苦”即甘寒与苦寒合用,少阳相火湿热重,故“佐以苦辛”即苦寒与芳香化湿合用。

五、阳明在泉燥淫所胜
    【原文】
    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霿雾清瞑。
    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串讲】
    子午之岁,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称“岁阳明在泉”。其气候物候是“燥淫所胜,则霿雾清瞑”。燥金沉降,相火湿热也随之下降,在低空形成浓重的清凉雾气,使人们视物不清楚。提示该岁多有燥金淫胜肝木的病变。而根据所述病候,归属的病机有二:
    1、少阳半表半里证:“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金胜木,肝胆起反应而少阳病,故心烦喜呕,口苦,叹息,胸胁痛不能随意反侧。证候与病机与《伤寒论》小柴胡汤证相仿。
    2、燥邪伤津液:“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咽喉干燥,面如蒙尘,身体枯瘦色暗,皆属燥邪伤津液的证候。相火不归藏则足外反热,亦阴虚则热之象。
    治疗药法:“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凉燥伤肺,主治以苦温宣肃肺气为君药,佐以辛甘润肺燥为臣药。“以苦下之”,是说苦味具有肃降肺气的作用。另外,若是阳明腑实,则用苦寒如大黄攻下燥屎而存津液。

六、太阳在泉寒淫所胜
    【原文】
     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栗。
     民病少腹控睪,引腰脊。上冲心痛,血见,嗌痛颔肿。帝曰:善。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写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帝曰:善。
    【串讲】
    丑未之岁,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称“岁太阳在泉”。其气候物候是“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栗。”因在泉客主为太阳寒水叠加,气候特别寒冷,大地一片凝冰肃杀景象,万物凄惨寒栗,没有生气。提示该岁多有伤寒病。而根据所述病候,归属的病机有二:
    1、寒伤肝肾:“民病少腹控睾,引腰脊。”肝经过阴器抵达小腹,肾经贯腰脊。寒伤肝肾,故少腹疼痛,控引睾丸和腰脊疼痛。四诊合参,除了问诊得知外,望得面色青黑,脉弦紧,为里实寒疝无疑。
    2、寒包火证:“上冲心痛,血见,嗌痛颔肿。”心火在上,寒伤心火,寒邪从下往上冲逆心胸而疼痛,咯血,兼见咽喉痛,耳下颔肿,乃寒火交争于上焦,寒包火之证。
    治疗药法:“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写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因为太阳在泉,寒气专胜,脾土受邪,脾阳虚弱,主治以甘热补脾阳而制寒邪,佐以苦辛热药祛寒湿。寒淫直接伤肾阳,阳虚便秘,以咸温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是诠释臣药苦辛的功效,因苦辛既能祛寒湿,则阳气流通而津液生,就能滋养肾阴而坚固肾气。

第五节  六气司天辨证论治
    本节内容论述了六气司天淫胜所导致的病证,一般属实证,祛邪为主,兼顾补虚。但必须运用四诊八钢加以辨证分析,才能确诊具体的病机而施治。
    一、厥阴司天风淫所胜
    【原文】
    天气之变何如?
    岐伯曰: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蛰虫不去。
    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病本于脾。冲阳绝,死不治。
    治之奈何?岐伯曰: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写之。
    【串讲】
    天气之异常变化是怎样的呢?总的来讲,天气明,发病在上半年,病位多在上部,或由上而下,病性属阳的多,有发病急暴的危证。
    巳亥之岁,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风火相值之岁气。上半年风气淫胜,上合昭昭,发生风尘暴,遮天蔽日而昏暗,天地间云物扰动不宁。提示该岁多有风淫伤脾土的病候。由于初之气为阳明加临厥阴,二之气为太阳加临少阴,春天里气候也偏寒凉,但风火岁气流行,寒潮只是暂时的,阻挡不住春气的步伐,故说“寒生春气,流水不冰,蛰虫不去”。说明当年多风热寒夹杂的病变。而根据所述病候分析,归属的病机有三:
    1、肝气犯胃:“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风气通于肝,肝气犯胃的证候与厥阴在泉基本相同,但病情更严重。在此增加“舌本强”当注意,当心风火上扰有中风的可能。
    2、肝气犯脾:“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寒潮来了,风从寒变,肝寒乘脾土,脾寒不能运化水湿,发生澄澈清冷的泄泻,同时浊气不降而腹胀,或“溏泄瘕”即寒性痢疾。甚至水不化气,小便不通,病变的根本在脾。
    3、胃气绝:“冲阳绝,死不治。”肝病犯脾胃,若失治或治疗不当,胃病水浆不入,绝粒不进,脾病泄泻无度,小便不通,乃“关格”危证。诊足阳明胃经的足背冲阳脉绝,乃胃气绝则死。
    治疗药法:“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写之。”厥阴司天在泉,本质皆是风气,治疗药法基本相同,皆平治以辛凉而佐以苦甘。只是,在泉多风从寒变,故“以辛散之”即也有以辛温发散风寒者,司天多风火,故“以酸写之”即也有以酸凉泻风火者。
    二、少阴司天热淫所胜
    【原文】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大雨且至。
    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胕肿,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月真),腹大满,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尺泽绝,死不治。
    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串讲】
    子午之岁,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燥热相临之岁气。热气淫胜加临与主气相火,上合昭昭,则君相火热行其政令,并且火生湿,大雨随至,火热郁怫的气候到来。提示该岁多有火热内郁的病候。而根据所述病候分析,归属的病机有三:
    1、表寒里热证:“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因气候炎热,贪凉感寒,则为外寒里热之证。寒伤肺卫则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皮肤痛,右胠胁满胀,鼻塞衄血,喷嚏呕吐,尿色变赤。心肺内热则胸中烦热,咽喉干燥,口唾血,大小便下血。
    2、实热肺胀:“甚则疮疡胕肿,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月真),腹大满,膨膨而喘咳。”心主血脉,肺主水源,心肺热郁,血水壅滞,外发疮疡,身体浮肿,平素没有肺部疾患,属水肿病范畴。而平素患有肺心病的人,因寒热邪气淫胜,引起心痛肺胀,牵引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腹大足肿。肺胀的特征是桶状胸,咳喘不宁,所谓“腹大满,膨膨而喘咳”,病变的根本在肺。
    3、肺气绝:“尺泽绝,死不治。”慢性肺心病反复急性发作,日趋恶化,察手太阴肺经尺泽脉绝,则肺气绝必死。
    治疗药法:“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少阴司天在泉,本质皆是热气,治疗药法基本相同。只是司天热气怫郁,血溢急迫在上,禁用“以苦发之”。
    三、太阴司天湿淫所胜
    【原文】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
    胕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太溪绝,死不治。
    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
    【串讲】
    丑未之岁,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湿寒相遘之岁气。湿气淫胜,与寒气合德,则天气阴沉,乌云密布,大雨滂沱,雨多成灾,生物枯槁。提示该岁多湿寒伤脾肾的病候。而根据所述病候分析,归属的病机有四:
    1、湿寒阴痹:“胕肿骨痛阴痹。”湿从寒化,深入骨,着于肌肤,闭阻阳气,阻碍津液流通,故基本证候是浮肿骨痛,病名为“阴痹”。接下来是对阴痹病的证候补充,隐含着发生阴痹的内在病因。
    2、肾虚阴痹:阴痹是全身性疾病。肾主骨,肾精亏损,不能营养骨髓,加之湿寒外因,则骨痛广泛,不是固定于某一处,即“阴痹者按之不可得”。但肾经通于太阳经和督脉,故骨痛广布于腰脊头项区域。
    3、脾病而心肾阴气不用:“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肾主全身津液,心主全身血脉,津血来源于脾胃。首先是湿寒直接伤脾阳,脾病而导致心肾“阴气不用”即津血不起正常作用,症见饥不欲食,大便困难,如水津不能正常化气则浮肿,水气上逆则头目眩晕,水湿凌心则咳唾带血,心悸动如悬挂等。
    4、肾气绝:“太溪绝,死不治。”湿土淫胜,危及肾脏的根本气化,津血阴气不用,肾经足跗的太溪脉绝,必死。
    治疗药法:“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太阴司天在泉,本质皆是湿气,治疗药法基本相同。但司天湿气加在主气相火上,多从湿热气化,所谓“湿上盛而热”故治以苦温而不治以苦热。这与单纯的湿热偏重者采用苦寒清热燥湿也不同法。因湿为阴邪,如湿多热少,平素脾阳不振者,就必须主治以苦温,佐辛甘之品运脾化湿,适当佐以苦寒。当然,寒湿相遘,无论司天在泉,仍当主治以苦热燥湿祛寒,而湿土反侮风木,则佐以酸辛调理肝脾而泄湿。甘辛之品不但可以运脾化湿,而且可以发汗泄湿,但发汗也当适可而止,故说“以汗为故而止”。

四、少阳司天火淫所胜
    【原文】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
    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
    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
    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
    【串讲】
    寅申之岁,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风火相值之岁气。少阳司天,客主相火叠加,理应火气流行,为何反说温气流行?这是说风火之年,全年的气温都很高,即使到了秋季也温暖如春,秋金不能司掌政令,即“金政不平”。提示该岁多有温热犯肺的病证。而根据所述病候分析,归属的病机有四:
    1、少阳半表半里证:“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寒热往来如疟状,是少阳病的主症,但不是发作有定时的疟疾病。四诊合参如再诊得有口苦咽干目眩,或胸胁苦满脉弦等,则是少阳病无疑。而这里并提的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则是太阳少阳合病。
    2、湿热病证:“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可归纳为三种病,总的病机皆属于少阳相火湿热。⑴肝胆湿热,为黄疸病。身黄,目黄,尿黄即是“色变黄赤”,甚至湿热阻碍三焦水道的气化,传化为水气泛滥,身面皆浮肿,大腹胀满,仰面喘息气粗,即是黄疸病的危候。⑵湿热犯大肠,暴泻如注,或为赤白痢疾。⑶湿热犯三焦腠理,则生疮疡。
    3、火刑肺金:“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相火刑伤肺金,心胸烦热,咳血吐血,甚者鼻衄血不止,病变的根本在肺。
    4、肺气绝:“天府绝,死不治。”火气淫胜,危及肺气根本,察得手太阴经胸膺部位的天府穴位的肺气脉绝,必死。
    治疗药法:“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少阳司天在泉,本质皆是火气,治法皆以寒冷,但病位不同,主治药味有区别。少阳在泉加于主气太阳,相火反侮肾水,所以要用咸寒滋阴降火,佐以苦味入心,辛味入肺,酸味入肝等调治。唯有甘味助湿热相火,故不宜甘味。而少阳司天,相火叠加,暑热高温,直接伤害心之气阴,大汗口渴,酸梅汤之类是常用的药食,所以“平以酸冷”,特别强调“以酸收之”“以酸复之”是说“酸冷”有收敛暑气所逼的汗液,恢复心脏气阴之功效。也正因为暑气伤气阴,所以还要佐以甘味,酸梅汤里加点白糖最妙。暑季生产的苦瓜甘苦而凉,为甘苦合化阴气之最良者。暑气挟湿热泄泻,宜葛根芩连汤表里双解,即是“以苦发之”。
    五、阳明司天燥淫所胜
    【原文】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大凉革候,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蛰虫来见。
    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咳。腹中呜,注泄鹜溏,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颓)疝,妇人少腹痛。目昧眦疡,疮痤痈,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
    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串讲】
    卯酉之岁,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燥热相临之岁气。燥气淫胜,金胜木,春木推迟繁荣,芳草推迟发生,人应之肝肾筋骨发生病变。这是因为大凉的气候使物候发生变革,树木的生气被凉气收敛,芳草得不到生气的营养而焦枯,虫类也不出来活动。提示是岁多有燥邪伤肝木的病证。而根据所述病候分析,归属的病机有四:
    1、太阳少阳合病:“ 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咳。”大凉近于寒,外感寒凉邪气由表入里,病在太阳肺卫则咳嗽,合于少阳则左胠胁痛,寒热往来如疟状。   
    2、大肠里寒证:“腹中呜,注泄鹜溏,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寒凉直中大肠金气而及于肝木,腹中肠鸣,泄泻如注,或如鸭子的稀溏粪便,以及肝胃所辖的心胁暴痛而不可转侧。由于暴泻暴痛,脱水伤气,津不上承则咽喉干燥,气不华色则面如蒙尘。
    3、肝肾里寒证:“腰痛,丈夫(颓)疝,妇人少腹痛。”腰为肾之府,肝经络阴器而抵少腹,寒凉入肝肾经脉,故有是证。
    4、肝经郁火上扰:“目昧眦疡,疮痤痈。”肝经上入于目,大凉伤肝,肝气郁火上扰于目,则目糊而眼角生疮疡。泛指眼睑目胞生椒疮,眼丹之类,或者肌肤生痤疮痈肿。病变的根本在肝。
    5、肝气绝:“太冲绝,死不治。”燥气淫胜肝木,危及肝气根本,察得足厥阴肝经足背的太冲脉绝,为肝气绝必死。
    治疗药法:“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平以苦湿”应更正为“平以苦温”。司天在泉,燥淫的本质不变,用药基本相同。皆以苦温主治凉燥邪气,苦平肃降肺气,或苦寒攻下燥屎以救津液。稍有不同者,司天佐以酸辛调理肝肺而润燥;在泉佐以甘辛调理脾肺而润燥。
    五、太阳司天寒淫所胜
    【原文】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运火炎烈,雨暴乃雹。
    民病血变于中,发为痈疡。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胸腹满,手热肘挛,腋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脏也。帝曰:善。
    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写之。
    【串讲】
    辰戌之岁,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寒湿相遘之岁气。寒气淫胜,上合昭昭,加于三之气相火之上,盛夏反而有寒潮发生,而且流水冰凉,并非指流水结冰。提示该岁多有寒伤心阳的病候。但是也有例外,因为寒胜则火气起反应,尤其是戊辰戊戌属火运太过年,火运气化炎烈,烈火与寒水相遇,会引起暴雨或冰雹灾变。这就提示该岁也有寒火相杂的病候。而根据所述具体病候归属的病机有四:
    1、心火暴盛:“民病血变于中,发为痈疡。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暴烈,反侮太阳寒水,属火的血脉内变,可能内脏或外在肌肤发生痈疡。火胜迫血妄行,呕血,衄血,或二便下血。若平素有心脑血管病,卒然感受寒火邪气,或加之卒然情志悲忿动火,极易诱发心绞痛而四肢厥冷,称之为“厥心痛”。或中风脑溢血而眩晕仆倒。
    2、寒胜心火:“胸腹满,手热肘挛,腋肿,心澹澹大动。”心经起于心中,下膈络小肠,下出腋下,下肘内入掌中。寒气淫胜心脉,心火内郁生湿,故胸腹胀满,手热而肘臂拘挛,腋下肿痛。寒水凌心,则心悸如水波荡漾。
    3、火极似水:“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渴而欲饮。”运火炎烈,火极似水,故有一系列的湿热极盛证候,而同时兼有水气面色,其色如“炲”即黑色,病变的根本在心。
    4、心气绝:“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脏也。”寒胜心,病机本质在心,“神门”心气绝必死。“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穴位的动脉,在掌后横纹尺侧陷中动脉应手处,诊察动脉气绝就知道脏气绝了。
    治疗药法:“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写之。”太阳司天在泉,本质都是寒气,治法皆以热药,但病位不同,主治药味也有区别。太阳在泉,客主寒水叠加,寒气专胜而乘胜脾土,所以要用甘热入脾的如肉桂,干姜,炙甘草,黄芪,党参,白术等温脾以制寒,再佐以苦辛咸温之品祛除寒邪,不必用酸味收敛。而太阳司天加在主气相火之上,水火急争,寒胜心火,则以辛热性走不守的附子,乌头,川椒,胡椒,良姜等祛寒湿,再佐以甘苦咸等味性寒者调治心火,也不必用酸味。

第六节  六气在泉属虚的治疗药法
    【原文】
    邪气反胜,治之奈何?岐伯曰:
    风司于地,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平之。
    热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
    湿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  以苦平之。。
    火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
    燥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
    寒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串讲】
    1、邪气反胜,治之奈何:在第四节里,六气在泉淫胜属实证,其治疗药法主要是针对实邪论治。此六气在泉气化不及,导致他气反而来胜之,其治疗药法当补虚泻实,以补虚为主,酸温补肝木,甘热补脾阳,苦冷和脾气,平寒补肺金,咸冷补肾阴。
    2、风司于地,清反胜之:“风司于地”,即是厥阴风气在泉,以下诸气仿之。厥阴在泉,风化不及,则金胜木。主治以酸温补肝木。因虚实相兼,佐以苦甘治理肺金。辛温平治金燥之淫胜。
    3、热司于地,寒反胜之:少阴在泉,热化不及,则水胜火。主治以甘热补脾阳。因虚实相兼,佐以苦辛散寒邪。咸热平治寒气之淫胜。
    4、湿司于地,热反胜之:太阴在泉,湿化不及,热生湿,湿从热化,湿热内蕴,主治以苦冷清热燥湿,佐以咸甘益脾肾。苦寒泄热,故以苦平之。
    5、火司于地,寒反胜之:少阳相火在泉,君相二火同气,治疗药法完全相同。
    6、燥司于地,热反胜之:阳明在泉,燥化不及,热反胜之,燥从热化。主治以“平寒”即微寒保肺金。因虚实相兼,佐以苦甘性寒者泻火热。以酸味收敛心火。总以调和脏气,补虚泻实为贵。
    7、寒司于地,热反胜之:太阳在泉,寒化不及,则火侮水。主治以咸冷滋阴降火。因虚实相兼,佐以甘辛温阳祛寒。苦热平治寒气之淫胜。

第七节  六气司天属虚的治疗药法    【原文】
    帝曰:其司天邪胜何如?
    岐伯曰:风化于天,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甘苦。
    热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温,佐以苦酸辛。
    湿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
    火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
    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
    寒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串讲】
    1、其司天邪胜何如:在第五节里,六气司天的淫胜属实证,其治疗药法主要是针对实邪论治。此六气司天气化不及,导致他气反而来胜之,其治疗药法当补虚泻实,与六气在泉属虚的治疗药法也基本相同。但在泉加在主气太阳寒水之上,多阳虚阴盛,即使阳气反胜,也不太甚,用寒药较轻,有用“平寒”之说。而司天加在主气少阳相火之上,多阳盛阴虚,即使阴气反胜,也不太甚,用寒药较重,有用“辛寒”之说。六气司天的反胜,没有“以×平之”之说,省略了。
    2、风化于天,清反胜之:厥阴司天,风化不及,则金胜木。主治以酸温补肝木。因虚实相兼,佐甘苦治理肺金。
    3、热化于天,寒反胜之:少阴司天,热化不及,则水胜火。主治以甘温补脾阳。因虚实相兼,佐苦酸辛而性热者祛寒湿。
    4、湿化于天,热反胜之:太阴司天,湿化不及,湿从热变。主治以苦寒清热燥湿,佐以苦燥酸淡祛湿。
    5、火化于天,寒反胜之:少阳司天,火化不及,则水胜火。主治以甘热补脾阳。因虚实相兼,佐辛苦温热者祛寒邪。
    6、燥化于天,热反胜之:阳明司天,燥化不及,则火胜金。主治以辛寒保肺金。因虚实相兼,佐苦甘性寒者泻心火。
    7、寒化于天,热反胜之:太阳司天,寒化不及,则火侮水。主治以咸冷补肾阴。因虚实相兼,佐苦辛发散郁火。

第八节  六气相胜的辨证论治
    【原文】
    帝曰:六气相胜奈何?
    【串讲】
    “六气相胜”,胜者气实,被胜者气虚,补虚为先。此与反胜的虚证病位判断有区别。司天在泉的虚证,其虚在司天在泉的本位。而六气相胜的虚证,其虚在被胜的他位。而虚实寓于阴阳表里寒热之中,所以六气相胜为病,必须从总体上把握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辨证,才能正确论治。
    一,厥阴之胜
    【原文】
    岐伯曰:厥阴之胜,耳呜头眩,愦愦欲吐,胃鬲如寒。大风数举,倮虫不滋。胠胁气并,化而为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肠呜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鬲咽不通。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写之。
   【串讲】
    厥阴风胜,其气候物候是“大风数举,倮虫不滋”,属土的少毛的动物为“倮虫”,人为倮虫之长,脾胃也属土,所以大风数举,就能伤害人的脾胃。提示该岁多风木伤脾胃湿土的病证。厥阴之胜的时位,无论司天在泉及左右四间气,其本质都是风木。木胜土而侮金,所以根据所述病候分析,归纳病机有三:
    1、风寒犯脾胃:“耳呜头眩,愦愦欲吐,胃鬲如寒。大风数举,倮虫不滋。”“愦愦”,昏乱的意思,这里作烦闷解。“鬲”指胸膈内的食道,食道下接于胃即“胃鬲”。因胃府受风寒侵袭,食道受阻碍,脾脏清气不升,胃腑浊气不降,故胸中烦闷欲呕吐,伴随耳鸣,头目眩晕。
    2、肝胃郁热:“胠胁气并,化而为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胠胁”即腋下至胁肋部位,属肝胆经。“胃脘居于心窝之下,两胁的中间。肝胃气滞而生郁热,故说“胠胁气并,化而为热。”其主要证候是小便黄赤,胃脘正中疼痛,并且气滞支撑两胁也胀痛。
    3、风木反侮大肠庚金:“肠呜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鬲咽不通。”肠鸣漉漉,下利完谷不化,属寒证。曓泻如水注下,属热证。下利赤白,少腹痛,里急后重,不能进食,为噤口痢疾。当结合其他证候脉象,辨别寒热虚实。
    治疗药法:“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写之。”木胜土,脾土弱,主治以甘味补脾土。虚寒者以甘温药,虚热者以甘凉药,故主“治以甘清”。虚实相兼,佐辛苦发散风木邪气。辛甘温合用,能升阳而祛风寒,而甘苦与辛凉合用,能去风热。分别这两种配伍,即是“佐以苦辛”。而厥阴之胜,肝胃郁热,腹痛痢疾或肝风上扰者,则以酸凉泻之。

 二、少阴之胜
    【原文】
    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齐下反动,气游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呕逆,躁烦,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
    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写之,
    【串讲】
    少阴热胜,其气候物候是“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炎暑至”当是指少阴司天与主气相火同化的气候。因炎暑逼蒸,树木流出津液,草木枯萎,一片酷暑干旱景象。提示火热偏胜,燥金从火化,人体大量出汗,容易发生伤津劫液的病证。根据所述病候的分析,归纳病机有二:
    1、胃阴耗损:“心下热善饥,齐下反动。”“心下”指胃脘,“齐下”即脐下,是大肠部位。胃与大肠皆属阳明金气。火胜金,燥金从火化,汗多耗伤胃肠津液,饥饿但不欲饮食,渴饮大量冷水,故脐下反而有水饮动扰。
    2、湿热弥漫三焦:“气游三焦……呕逆,躁烦,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火生湿,湿热熏蒸于上焦,呕吐气逆,烦躁。湿热蕴于中焦,腹部胀满疼痛。湿热逼于下焦,大便溏泄,或传变为“赤污”即血痢。
    治疗药法:“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写之。”火胜金,肺金虚而燥热,主治以辛寒保肺金。虚实相兼,佐苦寒与甘寒泻心火,佐咸寒滋阴降心火。

三、太阴之胜
    【原文】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胠胁。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独胜则湿气内郁,寒迫下焦,痛留顶,互引眉间。胃满,雨数至,燥化乃见。少腹满,腰脽重强,内不便,善注泄,足下温,头重,足胫胕肿,饮发于中,胕肿于上。
    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写之。
    【串讲】
    太阴湿胜,其气候物候是“雨数至,燥化乃见”。雨季在四之气,农历七八月分,大雨时常下降,气候又热又潮湿,提示容易患湿热病证。要到五之才见凉燥气候。言外之意,湿从凉寒气变,多湿寒相遘之病证。根据所述病候的分析,归纳病机有四:
    1、湿热内郁:“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胠胁。”“火气内郁”即湿热内郁。因而内脏发生痈疡,反应在胸胁部位疼痛;或湿热流散于外,胠胁发生带状疱疹等病证。
    2、湿热上扰:“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湿热循三阳经上扰,即“热格于上”。在阳明经则“心痛”即胃痛,咽喉肿痛。阳明头痛在前额,少阳头痛在两侧,太阳头痛在巅顶后项。
    3、寒湿伤足太阳经:“独胜则湿气内郁,寒迫下焦,痛留顶,互引眉间。”湿寒皆属阴气,阴气独胜,伤于下焦,即“湿气内郁,寒迫下焦”。湿寒又上逆伤太阳经,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顶下后项,故有巅顶牵引眉宇间疼痛病候。
    4、湿寒伤脾肾:“胃满……少腹满,腰脽重强,内不便,善注泄,足下温,头重,足胫胕肿,饮发于中,胕肿于上。”湿土应太阴脾胃,湿寒伤脾胃则大腹胀满,以“胃满”概之。太阴病传入少阴,则为脾肾寒湿之病,不但大腹满,而且少腹也满,伴腰臀沉重强硬。“内不便”,有的学者解释为房事不便利。但分析以下的文义,“内”与“下”同义,实指腰以下行动不方便,不仅仅是指性行为不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脾肾阳虚阴盛,水液不化气,寒湿下迫则泄泻如注,同时相火不守则足下温,足胫浮肿。如果水饮从中焦上逆,则腰以上浮肿,伴头部沉重。
    治疗药法:“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写之。”土胜水,肾阳衰败则主治以咸热补肾阳。虚实相兼,佐辛热如附子祛寒湿,佐甘温补脾运湿,二者即是“佐以辛甘”。而太阴之胜,湿热者用苦寒清热燥湿,湿寒者用苦热祛寒燥湿,二者都是“以苦写之”法则。

四、少阳之胜
    【原文】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溺赤,善惊谵妄。暴热消烁,草萎水涸,介虫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
    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写之。
    【串讲】
    少阳相火胜,其气候物候是“暴热消烁,草萎水涸,介虫乃屈。”少阴主热,少阳主火,火比热更暴烈,不仅是“木乃津,草乃萎”,而且水泽干涸,“介虫”即有壳的龟类动物屈服。根据所述病候的分析,归纳病机有三:
    1、火游中焦犯胃:“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
    2、火游上焦入心包:“耳痛,溺赤,善惊谵妄。”
    3、火游下焦入大肠:“少腹痛,下沃赤白。”
    4、治疗药法:“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写之。”君相二火同气,治疗药法基本相同,只是相火伤津更烈,用甘寒滋液而不用苦燥。
    五、阳明之胜
    【原文】
    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胠胁痛,溏泄,内为嗌塞,外发(颓)疝。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
    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
    【串讲】
    阳明燥胜,其气候物候是“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大凉近于寒,肃杀万物,花草改变蓉装,属木的长毛的动物于是遭殃。提示凉燥偏胜,容易发生金胜木的肺肝病证。根据所述病候的分析,归纳病机有二:
    1、大凉伤肺肝:“清发于中,左胠胁痛,溏泄,内为嗌塞,外发(颓)疝。”“中”即“内”,“清发于中”即清凉之气伤害肺肝内脏。肺金肃降太过,肝木不得从左温升,故左侧腋下至胁肋疼痛。肺系上喉咙下络大肠,大凉犯之则大便溏泄或咽喉梗塞。大凉犯肝经为颓疝,“颓”疝是肝经所过的生殖器病,在男人为睾丸石硬肿大,在女人为疝气。
    2、凉燥伤肺:“胸中不便,嗌塞而咳。”凉燥直接伤肺,不但咽喉梗塞,而且气逆胸中不利,干咳。
    治疗药法:“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大凉伤肝木,主治以酸温补肝体。虚实相兼,佐辛甘温升宣肺金,以小苦温泄肺气。
    六、太阳之胜
    【原文】
    太阳之胜,凝凓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食减。热反上行,头项囱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写。
    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写之。
    【串讲】
    太阳寒胜,其气候物候是“凝凓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且”即暂且。水胜火,虽然是夏季,也有冷凓的气候暂且发生,水气冰凉,因而属火的“羽虫”即鸟类化育迟缓。提示夏季发生寒潮,容易发生水胜火的病证。根据所述病候的分析,归纳病机有三:
    1、寒伤形:“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痔疮,疟疾,胃痛,生殖器生疮疡等病证的发生,多与寒邪侵袭有关,严重者成为器质性疾病,即经云“寒伤形”,人体的血脉筋肉等形质因寒邪的凝滞而恶变,故有这类病证。
    2、寒湿鼓胀:“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满,腹满食减。”寒湿相遘,损伤血脉,日久血脉瘀滞,络脉暴露于大腹,色显青色之变,或者大便泄血,口吐血,同时皮肤气滞而肿,大腹胀满,饮食减少,为鼓胀重病。
    3、伤寒太阳病:“热反上行,头项囱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写。”寒伤太阳经,心火上从而起反应,发热恶寒,头项强痛,囟顶和脑户痛,目胀痛严重。太阳病不愈,传入少阴则下利清谷,即“寒入下焦,传为濡泻”。
    治疗药法:“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寒气淫胜反侮脾土,主治以甘热补土制水。虚实相兼,佐辛热祛寒湿,佐酸味补肝泄湿。寒结大便不通,以咸热泻之。   

第九节  复气的辨证论治
    【原文】
    帝曰:六气之复何如?
    【串讲】
    本节内容,是论述复气的气候物候和病候以及用药法则。从中可以悟出复气致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因为有运气的相胜,就有运气的相复。胜气乘胜某气,某气所生的下一代气就是复气。如金胜木,木生火,火复胜金,火就是复气。所谓“木不及,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燎之复”。而且胜气甚则复气更甚,故复气比胜气更容易导致邪盛正衰而死亡。复气属大实证,泻实为先,其佐药也是佐助泻实之力。

一,厥阴之复
    【原文】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偃木飞沙,倮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
    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写之,以甘缓之。
    【串讲】
    厥阴之复,是因为土胜水,水生木,木复胜土,所以风木为复气。复气暴发,其气候物候是“偃木飞沙,倮虫不荣”。狂风摧拔大树,发生风尘暴,不适宜少毛的动物生活。根据所述病候分析,归纳的病机有三:
    1、风火伤肝:“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复气风木从火化,风火急暴,直中厥阴本经,故有是证。
    2、风寒厥心痛:“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心中绞痛或如针刺,是为“厥心痛”。甚则入脾为“脾心痛”。如《灵枢·厥病》说:“厥心痛,痛如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由于心痛剧烈,阳气不通,伴见四肢厥冷,冷汗出,呕吐不能饮食,甚致动风筋骨振掉,头眩昏迷。
    3、胃气绝:“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由于病重入脾,脾气的根本已坏,食道闭阻,粒米不进,冲阳胃气绝必死。“冲阳”是足阳明胃经穴位,在足背动脉应手处。
    治疗药法:“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写之,以甘缓之。”风火甚于风热,主治不用酸凉而是用酸寒泻肝木。佐金平木用辛凉,以甘味缓肝急,故“佐以甘辛”。“以酸写之,以甘缓之”,是诠释主治药和佐助药的功效。
    二、少阴之复
    【原文】
    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躁,鼽嚏,少腹绞痛。火见燔焫,嗌燥,分注时止,气动于左,上行于右,咳,皮肤痛,暴喑,心痛,郁冒不知人,乃洒淅恶寒,振栗,谵妄,寒已而热,渴而欲饮,少气,骨痿,隔肠不便,外为浮肿,哕噫。赤气后化,流水不冰,热气大行,介虫不复。病痱胗疮疡、痈疽痤痔,甚则入肺,咳而鼻渊。天府绝,死不治。
    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写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以咸耎之。
    【串讲】
    少阴之复,是因为金胜木,木生火,火复胜金,所以火热为复气。其气候物候是“赤气后化,流水不冰,热气大行,介虫不复”。赤日炎炎为“赤气”。火复是接在胜气之后,并且火复暴烈,夏日的赤气延至秋季,即是“赤气后发”。因此秋季的河水仍旧不冰凉,反而热气大流行,不利于属金的有壳的龟类动物生活,即“介虫不复”。提示火热暴烈,多发生火复胜金的重病。根据所述病候分析,归纳的病机有五:
    1、郁热于内:“燠热内作,烦躁,鼽嚏,少腹绞痛。”“燠热”即郁热。郁热扰心则烦躁,郁热与风气交合,风热犯肺则鼻塞喷嚏即“鼽嚏”。郁热迫于大肠庚金则少腹绞痛,皆属实热证。
    2、阴虚阳盛:“火见燔焫,嗌燥,分注时止。气动于左,上行于右,咳,皮肤痛,暴喑,心痛,郁冒不知人。”“燔焫”即燃烧。天气热得如火燃烧,树木流津,人体大量出汗,阴液大量耗损,以致咽喉干燥,小肠火府的分清泌浊功能无用,小便短涩。日久肾阴失养,成阴虚火旺之证。诊脉气之搏动,心肝火旺于左,乘侮居右的肺脾,故说“气动于左,上行于右”。以致风热犯肺则“咳,皮肤痛”。水不制火,心火暴盛,则“暴喑,心痛,郁冒不知人”,为中风暴病。
    3、外寒里热:“乃洒淅恶寒,振栗,谵妄,寒已而热,渴而欲饮”,火热郁于内,又感外寒,恶寒如冷水洒身淅沥而振栗,寒热邪气扰乱心神则谵语妄动,郁热出表则寒罢复热,口渴欲饮水。
    4、火热伤气阴:“少气,骨痿,隔肠不便,外为浮肿,哕噫。”火热伤阴,气随液脱,故少气,筋骨痿弱,胃肠传导阻隔则大便不畅,呃逆嗳气,甚至气虚浮肿。
    5、火邪刑金:“病痱胗疮疡、痈疽痤痔,甚则入肺,咳而鼻渊。”肺主皮毛,火邪伤皮毛则发生痱胗疮疡、痈疽痤痔等外科疾病,火热直接入里伤肺则咳喘,鼻流浊涕。甚至手太阴肺金的天府肺气绝,必死。
    治疗药法:“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写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以咸耎之。”火复胜金,燥从火化,以致阳明腑实,主治以咸寒软坚泻下,佐用苦辛发散郁热,如防风通圣散。火热伤气阴者,以甘寒养阴清火,酸味收敛耗散的气阴,如参麦饮。“辛苦发之”是诠释“佐以苦辛”的功效,“以咸耎之”是诠释“治以咸寒”的功效。“耎”即“软”。
    三、太阴之复
    【原文】
    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厥,胸中不便,饮发于中,咳喘有声。大雨时行,鳞见于陆,头顶痛重,而掉瘛尤甚,呕而密默,唾吐清液,甚则入肾,窍写无度。太溪绝,死不治。
    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写之,燥之,泄之。
    【串讲】
    太阴之复,是因为水胜火,火生土,土复胜水,故湿土为复气。其气候物候是“湿变乃举……大雨时行,鳞见于陆”。湿复暴发,经常下大雨,河水暴涨,“鳞虫”即鱼类随水涨漫游于陆地。提示湿复暴烈,多发生寒湿相遘的病证。根据所述病候分析,归纳的病机有三:
    1、肺脾痰饮:“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厥,胸中不便,饮发于中,咳喘有声。”湿邪直接伤脾,则身体沉重,腹中胀满。湿从寒变则为痰饮,上逆于肺,则胸中憋闷,咳喘痰鸣。
    2、伤寒厥阴病:“头顶痛重,而掉瘛尤甚,呕而密默,唾吐清液”。足厥阴肝经上行于头顶,湿寒上逆于头,故头顶沉重疼痛,伴见呕吐清液,烦闷不语,为《伤寒论》吴茱萸汤证。甚则湿触肝风内动,身体振掉,手足抽搐,病情严重。
    3、伤寒少阴病:“甚则入肾,窍泻无度。太溪绝,死不治。”太阴病顺传少阴、厥阴,阴极阳生则不死。厥阴病治疗不当,复逆传少阴,肾阳衰败,下窍泻利无度,四肢厥冷,足少阴经的太溪脉绝,必死。
    治疗药法:“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写之,燥之,泄之。”湿寒相遘,主治以苦热燥湿祛寒。佐助以酸温疏泄湿邪,辛温发散湿邪。总之以苦热祛寒湿为主,佐助酸辛,就能泻实,燥湿,泄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