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的神圣“使命”

 留贤书馆 2017-05-22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的神圣“使命”

自然变化万千,大地上草木在生长,天地间风起云涌,电闪雷鸣;雨水滋润着大地,日月星辰在不停的运转,日月也是自然界中最大的运动之象,分昼夜而升降,循环不息!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大自然的探索先驱们通过这自然万象,创造了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和八卦作为枢纽的古老宇宙运行模型。它们是上古先人对宇宙天地的感知,是用来解释天地万物产生与运行本源的“标尺”!阴和阳诠释着事物一种相互的此消彼长、相互依附的关系,彼此交融运行不息。比如从白天到黑夜,黑夜到白天;再如冷与暖的温度变化,没有“暖”的存在,也就无所谓是否还有“冷”的定义。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的神圣“使命”

阴阳是宇宙天地的运行法则,日月是空中最大的自然运动之象,日为阳精,月为阴魄。日月为易,“易”代表着一种“法则”与“制度”。《易》自古以来多被认为是用来“卜筮”的,人们为何要去占卜呢?古时候是以“天人感应”思想为主导,人与天地同一气,每个人都得遵循这天地之道,天是有“意志”的,而作为解释天地之道的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就成为了人世间与天地共同的行为“准则”,人们想知道未来某件事我该不该做?什么时候做?该怎么做?……他们想找到一个好的时机,一个行动的方案,要与天地之道同步。“易”除了用于卜筮,最重要它是华夏先民理国与社会人文制度确立的“准则”! 其包含着朴素的“天人合一”与唯物主义思想!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的神圣“使命”

在华夏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里有“三易”之分。古代典籍《周礼·春官》里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三易是华夏民族的绝世瑰宝,其中连山易和归藏易,两千年来历代典籍鲜有记载,学术界无不认为其已失传。我不想用“失传”来表达一种“惋惜”之情,其实连山、归藏与周易一样,大家各有各的“使命”,只是连山、归藏易它们在远古之时就已完成了各自的“使命”!!!

连山、归藏与周易,三易流淌着同样的血液,都是以阴阳八卦为主,从伟大的人皇伏羲时代开始,先天八卦与由八卦之间相重而成的六十四卦就已经成型。而在不同的文化发展时期,人们所面对的生活环境与需求不同,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对阴阳之道的诠释也不一样,因而形成三种不同的“易”。三易记载着华夏先民在不同文明发展时期里社会人文制度的演变历程,每一种“易”都是上古帝王一个时期里的统治纲领,是确立社会文化制度的“标杆”!!!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的神圣“使命”

《连山易》成于古伏羲时代,“连山”之义,这山峰一座连着一座,从近到远有高有低,彼此相连在一起,它代表着一种彼此联姻、制约、传承延续的关系。 在遥远的上古时代,人们还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人皇伏羲作为部落的首领是上天“意志”的代表,行驶着教化子民的职责与义务。 他教会自己的子民如何织网捕鱼,将自己的一些领土划分给自己的部下帮忙管理;教会子民如何驯养野兽,这样他们就拥有了可延续享用的食物;他施令采取男聘女嫁的婚姻制度,取缔了长久以来男女群婚的境况;还创造乐曲,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的神圣“使命”

人皇伏羲记录了四季的变化,并创造五行与天干地支用以记载四季时令的变化关系。创造军队与律法,不仅保护自己的子民不被山中野兽和其他部族所伤,也保护了部落里的弱者;除此之外伏羲还创造了文字,结束了长久以来结绳记事的现状。 伏羲皇开启民智,将当时所设定的制度和对天地运行之道的认知列入八卦之中,形成了连山易八大卦象——君、臣、民、物、阴、阳、兵、象——八大象列入八卦之中,是天地之道的体现,而人皇伏羲秉天道行事,《连山易》也成为了那时期的统御之纲!!!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的神圣“使命”

《归藏易》形成于人皇伏羲时代之后,神农炎帝的统治时期。神农时期人们由采集渔猎的生活进入了农耕时代。神农被尊称为“药王”、“五谷先帝”,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遍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

神农继承了伏羲时期的治国制度,皇曰: “我惟生无德,咸若古政。嗟尔四方之君,有官有业,乃子乃父,乃兄乃弟,无乱于政。昔二君始王,未有书契,结绳而治,交易而生,亦惟归政。昔在天皇,肇修文教,始画八卦,明君臣民物阴阳兵象,以代结绳之政。出言惟辞,制器惟象,动作惟变,卜筮惟占。天皇氏归气,我惟代政,惟若古道以立政。”

又曰: “正天时,因地利,惟厚于民。民惟邦本,食惟民天。农不正,食不丰;民不正,业不专。惟民有数,惟食有节,惟农有教。林林生人,无乱《政典》。”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的神圣“使命”

民以食为天,在这一时期,神农皇主导下的农业正蓬勃发展。“归藏”之义,就是取农作物由播种到发芽、成长到兴盛,最后丰收并贮藏的过程,并将它们列入八卦之中,组成归藏易八大卦象—— 归、藏、生、动、长、育、止、杀——神农皇将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与需求,发展建设制度,与那个时期对天地之道的诠释相结合,归藏易也成为了神农皇农耕时期的理国发展之道!!!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的神圣“使命”

《周易》的前身是《坤乾》,成于黄帝时期。炎帝神农氏管治后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战乱不止。黄帝逐渐兴起,后来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人而登基称帝。奠定天下之后黄帝制定了国家的职官制度,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全国共分九州;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与天文历法,用干支甲子以纪年等。

“周易”的周之义,就是无所不备、完整统一。正向黄帝所说的一样:

皇曰:“嗟!尔天师、辅相、五正、百官、士子、农夫、商人、工技,咸若我言。”

《政典》曰:“国无邪教,市无淫货,地无荒土,官无滥士,邑无游民,山不童,泽不涸,其正道至矣。正道至则官有常职,民有常业,父子不背恩,夫妇不背情,兄弟不去义,禽兽不失长,草木不失生。”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的神圣“使命”

黄帝认为社会要安定,君臣要有君臣的规则,父子要有父子的规则;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各种事物要按照正确统一的规则运行,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因此周易八大卦象,囊括了天地间八大最常见的自然之象—— 天、地、日、月、山、川、云、气——将八大象列入八卦中,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洛书与后天八卦,中五为皇极主绝对权利,八子分列八方各司其职而运行不息,代表着制约与完整统一的关系。在统一华夏之后,如何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安抚好黎民百姓成为黄帝的首要任务,《坤乾》正是他根据社会的现实环境和对理政之路的探索,并与阴阳之道相结合而形成的治国安邦之法!!!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的神圣“使命”

黄帝之后到禹帝,禹帝结束了黄帝、尧帝、舜帝三帝的帝位“禅让制”,而传位给儿子“启”,开创中国世袭制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家天下”正是《坤乾》的核心体现之一,从夏、商再到周朝,《坤乾》已趋于完备而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周易》。而西周时“礼崩乐坏”,一代圣贤孔子与老子根据周易之道开展了对国家“礼乐”制度的探索之路,最终形成以儒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导,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而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与人之间的等级尊卑准则,确定了中央政府统一一切的绝对权利,帝王就是上天“意志”的延续,它是合法的任何人必须臣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都安分守己,社会就会良好的运行。春秋战国之后,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大一统王朝,实施中央集权制度,儒家的思想从此登临历史的舞台,并成为了华夏几千年封建社会众帝王的治国纲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帝王之术”!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的神圣“使命”

三易记载着华夏先民在不同文明发展时期里社会人文制度的演变历程,每一种“易”都是上古帝王一个时期里的治国纲领,是社会文化制度的准则 。从连山到归藏最后到周易,周易集合了前两种易的优秀理念于一身,可谓无所不备,不仅是帝王之术,也是华夏民族人文道理思想的源泉。在今天,《周易》依然在行驶着自己的“使命”,而连山与归藏早已功成身退,留给我们的只有对经典的无限“缅怀”!!!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的神圣“使命”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的神圣“使命”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的神圣“使命”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的神圣“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