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忍力精进 终归大成:吴秋明油画作品赏析

 幸福纷来沓至 2017-05-22

国际艺术大观

国际第一艺术微刊 · 最受欢迎美学公号

传播:国内、外艺术名家 | 艺术品收藏 | 文学 | 音乐 | 视觉


打开音乐

体验不一样的观赏感受!

  



吴秋明的画风可以曰三

其一曰气韵生动。生动,简单地说就是形式生动,是形式上的“活灵活显”,一般来讲生动是指的形式因。但形式因有两个因子名称,这就是所谓的“内形式”与“外形式”。秋明的油画我们说他生动, “所指”是什么呢?是“内形式”的栩栩如生,他的画是内形式的“活显”,是内形式表达的生动性.他的画的生动性不单单表现在用笔用线以及用色、构图等等的生动性,不单单表现在长、宽、高、深,比例、结构这些形于外的“形式因”,而主要是指它的内在形式的生动活泼及其总体表达的机智与鲜活,他的画节奏、旋律十分优美。他的画在表达上如歌如咏,表达得轻轻松松,不多著一笔,诚可谓“笔不周而意已全”。他的田园风景《淡淡的水泊》就是一个例子,笔简意周,充分表达出画家对田园自然内在形式美的感悟,节奏铿锵,旋律迭宕起伏,他的画常常是一首首不可多得的田园小诗。




其二日色彩基调把握得好。好些画家不懂这个,不重视色彩基调的处理,所以画得“花”,画得“乱”,没有统一的气氛,甚而至于杂乱无章,星星点点,形不成统一的气韵。就大自然的色彩而言,天的色彩是主宰,在这个“主宰”之下,天底下的色彩万物必然统一于一,不能杂乱无章,这是定理常理,其所以然者,就是画面必须有色彩基调的处理。中国山水画有“浅绛”、“青绿”之分,这里的“浅绛”、“青绿”便是基调。秋明对色彩基调一事颇有调究。他的画有的浅绿,有的鹅黄,有的赭红,都有统一的基调,都有情绪的表达。德加说过“色彩是自己的,加一点自然的就可以了”,秋明作画正是这样做的,色彩的基调是他自己的,是他为表达一种情绪和诗意对景生情而设。然后再加上他在写生过程中即景直觉的自然色彩信息,通过他作画实践中的灵运和整合,最后形成画面生动的色彩统一效果从而造成画面如诗如咏的气氛。




其三曰刀笔并用。他作画既用刀又用笔,当然他的特点是:“主要用刀”,百分之八十是用刀作画,用笔的时候少。他用笔的时候往往是必须精雕细刻的时候,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至于用刀,他刀法娴熟,他的刀可以画山石,可以画细细的树枝,这样一来他的细细的树枝就表现得十分刚劲,他用刀画山石的时候能充分表达山石的质感即其山脉的走势。用刀有方的感觉,用刀不腻,有通透活脱的味道,于是乎,他的画意画形皆十分通透活脱有灵气。作画的人谁都有这种经验,用笔来回多次造型设色,虽然远看有形有色是正确的,但近看总是有些腻,这个很叫画家头疼。秋明的油画没有这个缺失。





最后我要说的是关于秋明油画中的“飞白”!“飞白”本是中国山水画技法中的术语。中国山水画的“飞白”是意到笔不到,是用留白来表达水色、山光以及云烟的一种技法。一般来说油画是厚涂,是反复制作,不大可能留白,当然间或也有留有底子没涂满的地方,但这往往是偶然为之。但秋明油画中的“飞白”则大有不然,他是常常留白,处处留白,每幅留白,换句话说他是以“飞白”技法来写景、造型。而且他在天空处稍有留白,他留白的地方往往是极需塑造的地方,例如山石、树干的描写皆多用“飞白”技法来表达,他画水画大海也用“飞白”,他用“飞白”的技法恰当地表达出海面上粼粼闪烁的光波;他还用“飞白”的技法表达山石、树干上闪闪烁烁的光感。所以他的画不仅通透而且往往显得光艳欲滴。用秋明的话说他把画布做为一种材质语言来表现,我看这是他在观念上的一种超越。



我认为作为一个画家应该具备两种气质,一是诗人的气质,二是能工巧匠的气质,两者缺一不可。据说吴道子可以信手画圆,不逾规矩,而毕加索、马蒂斯、维亚尼则可以用几笔单线把人体、鸽子画得形神毕俱。叶浅予先生也是,他可以用一根线把一个朝鲜扇舞人物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没有极端高超的笔头子工夫哪能办得到!所以,能工巧匠的工夫在画家这里也十分重要。当然没有诗人的情怀,没有诗人的学问,没有诗人的灵感,没有诗情画意也不成,所以我说一个画家又要有学问,有诗人的气质也至关重要。人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很高的赞誉,书画一事是大学问。吴昌硕是任伯年的学生,两人的书画都好,但吴昌硕更胜一筹,原因就在于吴的学问更大。总而言之画家必须有大学问,大修养,大的旷世情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孔子告诉我们首先要解决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的问题,观念解决了,大学问的第一步也就解决了。解决了大学问,还要进入实践的范畴,艺术必须在实践中求新求变求发展,而且要不断地求新求变。这里还是孔子说得好:“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所以我说搞艺术的人没有个头,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学画画,画到什么时候是个头?!要“日日新,又日新”不断的发展、求变才有新的高境界作品,否则就死定了。毛泽东也说“变则通,通则久”所以我说秋明要达到“忍力精进,如镕金聚”,还得不断地创新求变。秋明如能像现在这样劲直地走下去,求索不止,笔耕不止,创新不止,一定会登堂入室,终归大涤!文尽于斯矣,情尽于斯矣,谨以此与秋明共勉,是为序。


文:  李伦  (教授、著名油画家、美术史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修生导师)


E N D -


【 国际艺术大观 】

第1088期 —— 忍力精进 终归大成:吴秋明油画作品赏析



法律顾问单位:

北京市傲雪律师事务所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