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会喝粥了吗

 逸心茶舍 2017-05-22

先看看流行的观点吧:

1、(摘抄自一个健康宣教平台)粥细软,易消化,虽能减轻胃的负担。但是,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进口腔唾液腺的分泌。加上粥的水分多,稀释了胃液,加速了胃的膨胀,使胃运动缓慢,不利于消化吸收。热粥的高温对胃的刺激,是不利的。所以,不宜天天喝粥,而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饮食,细嚼慢咽,促进消化,才更有益。

——看似有道理,但是经不起细看:

食物进口,即能促进唾液腺的分泌,咀嚼起到的作用,仅是搅拌混合唾液、食物而已;

粥的水份多为不利于消化,那么平时喝水,会不利于消化吸收吗?

热粥,再怎么烫,既然能进嘴,能整碗连续大口的喝进去,会很高温伤胃吗?

既然要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饮食,粥是最易消化吸收的,为什么不选粥?

细嚼慢咽后,不论是什么饮食,也会被咀嚼成粥糜样,那还不是一样吗?

2、(摘抄自另一个健康宣教平台)对于容易烧心、反酸的胃食管返流患者来说,粥类食物容易消化,但因为是流质,容易导致反流,连同胃酸一起反的话就容易产生反酸的感觉,而应该进食半流质或固体食物,以免伤及食道。胃酸分泌过多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则也应当减少喝粥的频率,以免刺激胃酸过多分泌,加重病情。专家针对养胃指出:“真正养胃需要综合调理,包括饮食、作息、适当运动、精神放松及药物等综合管理才更科学。”

——好吧,又是“专家”。但是,阿展现在专门用粥来治疗胃食管返流,这又是怎么回事?

3、(摘抄自另一个健康宣教平台)熬得稀烂的白米粥是最营养的,尤其是浮于粥面上的那一层糊更是精华中的精华。但实际上,如今用精白米熬制的白米粥,其营养价值远远不如古时候用糙米熬制的米粥。专家认为,仅仅喝白米粥,营养价值非常有限。也就是说,喝白米粥远远不足以支撑人一天活动所需要的营养。

——这个专家说的话,是一个“哲学命题”:非常正确的废话。

前面说最有“营养”,后面又说远远不足以支撑“营养”,倒底什么是“营养”?

4、(摘抄自另一个健康宣教平台)粥由于消化吸收速度快,因此餐后血糖反应激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利于控制血糖,因此有说法认为,糖尿病患者不宜喝粥。但其实这种说法也并非绝对,只要掌握好熬粥的材料搭配,在熬粥时使用燕麦、大麦、糙米等血糖反应较低的食材。这样不但血糖反应放缓,还能够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素,饱腹感也更强,能够更好地控制进食量。因此在熬粥的时候,不妨多多尝试花样百出的食材搭配,将粥喝得更美味,也更健康。

——还是说不到点子上。

在《长寿食谱:“烤包配沙拉,饺子配辣椒”,你没有看错》里,六气阿展提出了(1)烤、烘、焙、煎、炸类食品,风味芳香可口,有促进人体代谢的作用,属于“热性”食品;(2)蒸、煮类食品,风味是清淡,不能仅不能促进人体的代谢,而且会强加代谢的负担,属于“寒性”食品。

所以,“烤包配沙拉,饺子配辣椒”这样的均衡搭配饮食,就是长寿食谱。

粥,是用水将稻米煮熟 水份不干。怎么区分粥的“寒热”属性呢?

六气阿展出生、生长在广西大明山下的农村,日常农忙时节,农活十分辛苦,出汗多,体液损失很大,如果吃干饭配菜,又没有时间熬汤,所以不能有效补充水份。一般情况下,广西农村的民众都在一大早煮上一大锅的粥,出农活的时候,带在上大盒的粥,累了渴了吃一大口粥,又能解渴,又可以填饱肚子。

由于粥水很容易消化,饿得快,所以广西农村的民众,就有一套煮粥的“好”办法,就是“小火煮快粥”:冷水下米,盖上锅盖,快火煮开,再半开盖子小火保持水微滚,看到米粒稍微开裂,尝一口,没有生米味,就立刻熄火开盖,倒到大盆子里,然后让大盆子浮到冷水上,让粥水快速冷却。这样煮出来的粥,粥水清冽,米粒饱满,即可解渴,又能“囊肚”耐饿。

但是,这样煮出来的粥,虽能“囊肚”耐饿,寒性却很重,而且没有“油水”。俗话说,会“很寡肚”(很伤胃)。所以,民众在傍晚收工回家后,晚上吃饭时,要多吃猪脚之类的肥甘厚味的配菜,才能“暖肚”和保证有足够的能量供应。所以,一到农忙季节,农村的“猪脚”、“五花肉”、“猪筒骨”等这些多“油水”配菜的价格,会比平时高很多。——这种属性甘寒的粥,必须这样配菜,才能减轻对胃的伤害。

但是一些较贫困的家庭,如果没有经济能力买这么“好油水”的配菜,一般的配菜就是捶打紫苏叶 油煮酸辣椒(甚至就是生的酸辣椒) 盐,这样的吃法,就是所谓的“清粥寡水”,对胃的伤害特别大。那时候的农村民众,基本上都是“老胃病”(胃溃疡),胃癌发生率也很高。

一些会保养身体的民众,会在早上煮好这种粥的时候,单独从锅底“捞”上一大碗相对干水的粥米,拌上一瓦勺的猪油,趁热吃了,很“暖”肚子,又能耐饿。这样子做,也只是减轻了一些对胃的伤害而已,粥的本性还是“甘寒”的,还要再配上一些温热的、有油水的炒菜才行。

现在的广西民众,不论城市、农村,还持着这样煮粥的“好”习惯,虽然煮米的时候,米可以煮得很烂,或者加有红糖、燕麦、大麦、糙米、八宝米等等这类很有“营养”、“纤维素”这样的材料,但是水是水,米是米,还是分开。或者可以煮得很稠,但是小火快煮粥的方法,仍然改变不了这类粥水的甘寒属性。

吃这些粥的人群,要么是家庭经济贫困,没有办法吃得上“有油水”配菜;要么就是专门为了减肥,刻意为之。这类人,很容易患上胃炎、胃溃疡、胆汁胃-食管返流。“返酸水”、“烧心”、“饱胀”是最常见的症状。就算是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这么强力的抑制胃酸药物,也不能使这些症状减轻(或经常反复),更不要说治愈了。

那么,什么样的粥,才是真正“养胃”的粥?就是十分费工费时的“粤系菜粥”。

很多人就会说了,哦,原来就是餐馆那种煮得很绵烂的那种粥啊!那我用高压锅,压煮一下,就好了嘛。六气阿展说,不是的,高压锅煮出来的粥,压得再烂,哪怕是属性还是寒凉的。区别在哪里?

先看一下“粤系菜粥”的做法和原理:

1、热水泡米半小时——1小时。由于冷水泡米时,米粒表面成分的阻挡进水很少,坚实米粒的吸水效率低下。淀粉本来就是葡萄糖(单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多糖,水解到二糖阶段成为麦芽糖,一般用40度到70度的热水泡米,让水分在一个合适的温度下充分渗入米粒,可以促进淀粉分解的酶具有最好的活性,既是预吸水,也是提前分解糖分。

2、先将锅里的水烧滚。冷水下米,又会将原来泡好的米粒表面成分变为坚实,阻挡水分进入米粒。所以要先将水烧滚,再下泡好水的米。

3、放入少许油,盖上锅盖再小火煮10分钟左右。放上油,一是可以防止米粥起泡沫溢出锅外;二是油可以在煮粥的过程中,渗入米粒,让粥水不再是“清粥寡水”。

4、让甘寒属性的水煮粥,变成温热属性“养胃粥”的关键步骤。10分钟后,这时候打开锅盖,看到粥中的米粒已经开始开裂,费时费工的程序来了:粤系老人常说的“饭靠焗、粥靠捞”,将粥倒到大砂锅里,加大火力,再加点油,手拿长勺,不停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圈的搅拌粥水,粥水一边热烫翻滚,手中又不停的搅拌。

这时候,锅里的粥正在发生着奇妙的变化:砂锅壁被加热火红,锅里粥中的淀粉被水解的糖份,与火烫的砂锅壁接触(还记得《长寿食谱:“烤包配沙拉,饺子配辣椒”,你没有看错》里,说过的“烤、烘、焙、煎、炸”类食品,由于温度很高,促进的“非酶棕色化反应”吗),被煮烂搅拌磨成细微颗粒的淀粉和糖份,瞬间被焦化,,产生很多芳香类化合物,这也是一种“非酶棕色化反应”。

由于快速的搅拌,砂锅里的粥水又不会被煮得焦黑,仅带有一点象焦糖样的微黄褐色。

由于在煮粥的过程中,使用了油脂,又能更好地使“非酶棕色化反应”这些芳香类化合物中的挥发油和香味物质溶解出来,更进一步提升香味。

看到了吧?由于改进了水煮的方法,本来水煮属性甘寒的粥,质变为属性甘温的“养胃粥”。如果在饱含油水的粥中,再加入一些瘦肉、海鲜,或者就用热的骨头汤煮,更能提升粥的鲜香度,很是开胃啊。

所以,粥是靠“熬”出来的,而不是煮出来的。《说文解字》:“熬,干煎也”,说得真是不错啊。这种“功夫粥”,也只有以自古以来商业发达,有“闲”人多了,才能想得出来,做得出来。

我们看一下“吃在广州”的粤菜系,同样是以蒸、煮类为主要烹调方法,配菜是“清鲜常新”,并没有大量搭配厚味的姜、葱、蒜、辣椒等材料,性质偏凉;而且遍地分布茶楼,茶性本寒,按“道理”,一系列的寒凉属性配食,也是吃饭吃粥的广东人,为什么还那么容易上火?还发明了遍布全世界的“凉茶”?原来广东人喝的粥,是甘温热性的。吃的米饭,“饭靠焗”,也是甘温热性的。加上温热带气候炎热,所以,再稍微吃一点热性配菜和甜点,不上火才怪!

现在马路边有很多号称“广州粥王”的粥店,先用高压锅压烂米粒,再放到砂锅象征性的烧一下,丢进一点所谓的什么什么“肉”,加上点味精调味,再加点酱油着色微黄褐色,看起来有模有样,但是味道根本不是那个味,香也不是那个香,属性还是伤胃的甘寒粥。粥店靠的是卖肉赚钱,而不是真正用心的去熬粥,偷工减料的奸商真是害人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