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用药规律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17-05-22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用药规律

燥湿化痰

★二陈汤(痰湿)

半夏5(降逆),陈皮5(燥湿化痰基本结构);

茯苓1.5,炙甘草1.5(健脾);

生姜7片(制半夏毒;温肺化痰;温中止呕)

乌梅1个(敛肺)

PS:乌梅1个量很小,茯苓甘草量也很小。这种配伍,应该是专主痰,而健脾之说,这么小的茯苓和甘草用量就能健脾了?教材上说,橘红与茯苓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那么按原书记载用量,陈皮要用到50g,茯苓用到15g,临床没见到有人这么用,所以如果按教材上的解释,临床上大多数人都用错了。

导痰汤(痰厥):(二陈汤+南星、枳实)半夏40,南星(姜制)10,橘红10,茯苓皮10,生姜,枳实10

涤痰汤(中风痰迷心窍):(导痰汤+菖蒲、竹茹+四君子)半夏25,南星(姜制)25,橘红15,茯苓20,生姜,枳实20;+菖蒲10,竹茹7(开窍)+人参10,炙甘草5(四君子-白术)

金水六君煎(肺肾阴虚,痰湿内盛):陈皮15,半夏20,茯苓20,炙甘草10,生姜(二陈汤)+当归20,熟地35(金水相生)

★温胆汤(胆郁痰扰)

半夏20,陈皮30;

炙甘草10,茯苓15;

生姜,大枣(和胃)

竹茹20,枳实20

竹茹,清热化痰药,甘,微寒,肺胃,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凉血止血。(气机下行)

《三因极一病症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

PS:书上说,枳实与陈皮相合,一温一凉,理气化痰之力增。而中药学上明明写的辛温,不然怎么行气破气?本方既然名为温胆汤,专为胆郁胆寒而设,治疗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眠多梦,心悸,或痰阻中焦,恶心呕逆,眩晕癫痫,那么所用药物哪个估计胆腑了?

PSS:临床治疗失眠,可用黄连温胆汤。

PPSS:从上面几个方来看,燥湿化痰药物整体都是偏温的,如果有热,就加一点竹茹清热,如果有痰蒙神窍,就加石菖蒲,如果脾气虚,就加入四君子汤,如果阴虚,滋补肺肾,就加当归熟地,而当归熟地何尝又不是滋补肝肾之阴?大概补肾阴就是补肺阴。

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痰热咳嗽)

陈皮10,茯苓10,制半夏15(二陈汤);枳实10,杏仁10(温);

瓜蒌仁10,胆南星15,黄芩10(寒);

PS:此痰,当为肺中之痰。

★小陷胸汤(痰热互结结胸)《伤寒论》:

半夏 半升60(温)

黄连 一两15,瓜蒌实 一枚(寒)

PS:辛开苦降。此处瓜蒌宽胸理气,治疗胸闷。

PSS:从此两方配伍来看,虽然是热痰,但也是寒温并用,在二陈汤半夏为主的基础上,加用了瓜蒌、黄连、黄芩之类的清热化痰药物或清热药。

PPSS:对于顽痰,茯苓丸中用了芒硝,礞石滚痰丸中用了礞石。

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粉(燥痰咳嗽)

贝母(润肺清热),瓜蒌(清肺润燥)(润肺清热化痰常用组合)

花粉(清肺润燥)

桔梗(宣肺化痰)

茯苓,橘红(理气化痰,健脾渗湿)

PS:金水六君煎,治疗肺肾阴虚,但其证侯为痰多+口干、口咸,此处痰燥咳而滞涩难出+咽喉干燥疼痛。所谓燥咳,无非邪气伤阴,或素体阴亏,矛盾主要在肺,所以治以滋润肺胃之阴为主,这里没有应用辛温的半夏,而是用了贝母、瓜蒌、天花粉。

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4,甘草3,干姜3,细辛3,五味子半升。

PS:干姜、细辛、五味子,一温,一散,一敛,为张仲景温肺化饮常用组合。

★三子养亲汤(痰壅气逆食滞):苏子(降气);白芥子(豁痰);莱菔子(消食)。

PS:主要针对肺胃,肺有痰多而气逆,胃有食积而气滞。

化痰息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风痰上扰):(二陈汤+天麻,白术)

半夏15,白术30,天麻10,茯苓10,橘红10,甘草5

PS:临床上见老板用此方,凡见人头晕发作,舌苔白厚腻者均用此方为主加减,收效不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