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晚期崛起各股势力

 金色年华554 2017-05-22

1644年,明朝灭亡,满清入主中原,对明朝官僚集团、士大夫及地主阶级采取拉拢安抚的手段,很快利用明朝降将统一天下,利用官僚士大夫稳定局势,后又用高压政策让百姓改装易服,

鉴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失败的教训,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允许汉人为官,实行科举制度,让有理想的强民做官,给予他们晋升通道,这样一系列政策之后,清朝统治稳定。

然而,经历二百年的统治,帝国度过了他的上升期和繁荣期,开始走下坡路,一般这种时候就会有强大的外敌出现,而内部也利用中央控制力的下降,风起云涌。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颓势和清军的不堪一击暴露无遗,这让一些强民看到了机会。

所谓强民,是指一些有远大理想抱负,想成为统治阶级的人,科举制度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如果科举制度无法实现他们的愿望,他们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可能从商、可能从军、可能落草为寇。。

洪秀全就是这样的强民,想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然而科举考试的失败,让他当官的愿望破灭了,如果是在康雍乾时期,他不过是千万落榜学子中的一个,因为社会环境的原因,让他不可能有所作为,可能穷困潦倒,甚至饿死。

可是很幸运,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清政府风雨飘摇的时候,内忧外患,清政府自顾不暇,这给了他机会。

于是四次院试落榜的他,在广州接触到了基督教,后回广西创立的“拜上帝教”,开始反清。由于清政府承平日久,军队不习兵,武备废弛,毫无战斗力,所以洪杨之乱遂席卷半个中国。

洪杨之乱的本质是,一群强民,通过科举无法实现参与政治的抱负,于是利用贫民,夸大阶级矛盾,给予美好的愿景,采用欺骗、强迫、裹挟的方式,迅速拉动起数十万人的队伍。

这种发展壮大的速度太快,胜利来的太容易,以至于洪杨无法适应,而他们自身能力又达不到自己所处的高度,没有夺取天下的抱负,驾驭手下的能力又不够,内讧不断,最后在清廷的反扑下败下来。

清朝入关之后,满汉蒙八旗也只有二十多万人,而面对的是数千万人的国家,想统治这样的国家,只有尊重原有的社会秩序,用汉人去统治汉人,于是满清拉拢文人士大夫集团及官僚、士绅体系,许以高官厚禄,所以即使在入关以前,也是利用明朝降将去攻打明朝,并让明朝的官僚体系继续运转,入关之后更是如此,同时用科举制度笼络像洪秀全之有抱负之人,让其做官,只要政府拉拢了强民,普通百姓并不在乎谁是统治者。

所以汉人被统治了近两百年,都无成建制的反叛出现,中央官员、地方都抚中汉人都不少,但都无法对中央构成威胁。

但洪杨之乱的出现,满清政府的虚弱、军队战斗力之差暴漏无疑,清朝正规军已经无法应对太平天国,清朝急需建立一直新军,对于清朝,建立新军无异于饮鸩止渴,不建立新军,清朝可能迅速覆灭,建立新军,即使打败了太平天国,这支新军又拿什么来制约?

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清朝只能选择建立新军,曾国藩的湘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一支军队,湘军打败了太平天国,但打败太平天国的湘军是比太平天国更大的威胁。这只军队无论人事权、财权、都是曾国藩的系统,跟私家军无异。

曾国藩虽然无法造反,但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实力足以跟清廷分庭抗礼,慈禧太后的势力无法渗透到曾国藩的势力范围,如两江总督马欣怡被杀一案,不过是两人的较量,最后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妥协。

在曾国藩之前,全国都抚大多为满人,掌军权的也多为满人,即使是汉人,在强大的中央政府之下,也不敢挑战中央。而之后呢?江南都抚多为汉人,且是曾国藩嫡系,武人出身,功劳大,习并多谋,而中央政府虚弱,所以他们多敢挑战中央,拥兵自重。他们的出现破坏了帝国的军政系统和官僚系统,让文官制衡武将、都抚相互制约的机制渐渐失去作用。

甲午战争之后,连一个亚洲小国都能打败大清,原来还对帝国有所忌惮的列强开始肆无忌惮,清朝内部危机重重。

在清朝晚期,一直是太后掌权,四品以上官员,都由太后任命,光绪皇帝想任命,需太后同意,这样帝国的人事权就由太后掌控,光绪皇帝想夺权就不可能了。

康有为中进士后,授工部主事,从五品小京官,这显然与他的理想抱负相距甚远,而当时变法呼声很高,康有为遂多次上书,请求变法。

戊戌变法的起因在于,光绪皇帝想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而维新派人士想通过变法迅速进去行政中枢,参与决策。

中国古代的变法大多都是失败的,而戊戌变法的失败似乎也是必然的。

支持他们变法的皇帝没有实权,手里没有军队,官街低,无实权,没有治国经验,他们也不是法家出身,又有一个势力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即顽固派。而变法的内容也是挑战了整个官僚集团,动了整个既得利益集团的蛋糕。即使最后成功了,也是失败,因为夺权后的光绪皇帝不可能让自己变法成功后还是傀儡。

1900年,清政府对十一国宣战,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

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

革命党人也是一群强民,不安分于现状,想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国家机器运转失效,正常的晋升通道已经堵死,旧的政权腐朽不堪将要覆灭,而新的政治势力正在酝酿形成,清政府已经大厦将倾,只在于最后一击。

孙等人就是如此,本想在清政府内实现抱负,然而政治主张不受待见,只有出国寻求支持,并不是他们有多伟大,想推翻什么,创造什么。他们实际也是有奶就是娘,他们不论求的“娘”是谁,也不管他们所求之人有什么样的需求,只要能实现他们的愿望,都做妥协,所以他们实际与李渊、石敬瑭无异。

这时候的清政府已经成了名义上“天下共主”,各地方都抚拥兵自重,不受朝廷制约,越来越像潘镇割据了。

袁世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他的出现像东汉末年的曹操,各地军阀割据形成,各种起义风起云涌,中央权威下降,皇帝成了傀儡,而袁世凯拥有军政大权,有了篡位自立的权力,于是他顺应时代潮流,和革命党人合作,推翻帝制。

任何团体和势力,在“秦失其鹿”的时候,都不过是在角逐天下,他们都会宣扬自己的正义性,他们是为了老百姓、为了穷人、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天下苍生……而实际都不过是在旧的体制崩溃后,新的势力崛起,新的势力并不代表有多伟大,旧的也不是多么黑暗,过度夸大洪杨之流、戊戌六君子、孙等人,不过是为了称托旧体制的丑恶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