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 法 1、横肘 横肘,即手肘横出之势。主练手肘左右横撞之功(图1-45)。 练习此法,一是以肘横击沙包;再是在肘上放置沙包,由轻渐重而练,至肘稳如山为止。 2、直肘 即手肘向前抛出之势,故又名“抛肘”。主练手肘抛撞之功(图1-46)。 3、沉肘 即手肘向下沉击之势。主练双肘下沉撞击之功。一般用于贴身近打(图1-47)。 可将沙包置于木凳上,如势以双肘沉击之。 4、傍肘 即两手(或单手)握拳向外一抽,手肘从旁而起之势。主练手肘向外撞击之功,一般用于侧功来敌(图1-48)。 可以左右各吊一沙包,然后如势一抽两手,以双肘撞击之。 5、后肘 即双肘向后撞击之势。主练手肘向后撞击之功,一般用于解脱被敌后抱之危(图1-49)。
桥 法 南派洪家拳把上肢动作称为桥法或桥手。桥有长桥、短桥之分:直臂为长桥,屈臂为短桥。 1、托天罗汉手 即两手握拳上举,状似托天。主练握拳撑臂及上下进击之功,一般用于撞头或打阴。立定子午马,探身直腰,不断以直臂握拳撞打木人桩之上下两路。初发柔力,继以重力,至力发千钧为止(图1-50)。 2、醉罗汉手 即两臂拉开,一手斜飞向上撞出。主练斜臂撞击之功,一般用于打人下腭。以斜飞手臂连撞单柱桩,先柔后刚,最后靠身而击(图1-51)。 3、星捶抛手 亦即抛捶手。此势不论左右拳出,皆称星捶抛手。主练向上抛打之臂力与拳法。练功时分四步:第一取定势,第二臂套铁环,第三手抛石锁,第四抛撞木人手臂。久练则臂出风生,臂硬似铁,常人不能靠近(图1-52)。 4、冚责手 冚责(广州方言,砸压之意)手,即以单臂向下冚压。主练直手向下冚击之功,一般用于拦拳截脚。以直桥冚手,运臂打木人桩身前之中臂,久则桥落如棍(图1-53)。 5、直拳臂 直拳臂势,乃以直拳带桥打出而得名。主练直臂冲拳之功,一般用于打人中上两路(图1-54)。 6、一字臂 即两手左右横伸,状似“一”字。主练桥手外撑担起之功。初以三展手法,臂套铁环而练;后用吊提石锁之法练之(即两手横开一字提吊石锁)(图1-55)。 7、十字臂 十字臂势,即手比交加一叠,成十字剪状。主练金剪闸法,一般用于截桥断臂。双手如势可练习剪闸木人手臂(图1-56)。
步 形 步行在南派洪家拳中称作“马”。 1、立马 立马即正身直立势。两脚直立而相距寸许,两脚掌平行,膝直不屈。凡南派拳术之开势,均取此马势(图1-57)。 此势一般作为开拳之预备姿势,主练静心调息、气沉丹田、以意带力之功。久练下盘稳固,两脚着地生根。 两手揸拳藏腰,身腰与两脚直而不屈,持续站立。 2、四平大马 四平大马势,即马步桩。两脚展开,相距约有自己两个肩宽,双膝弯曲与脚尖垂直相对,两手揸拳藏腰。此时膝平、脚平、肩平、头平,腰身中正,故名“四平大马”(图1-58)。 此势为南派拳术之根本法门。一切身马拳脚功夫,皆以此为练习基础。 初取定势不动,后头顶空碗而练,再日加铁砂于碗中。久练身马犹如铜浇铁铸,撼之难动,且头硬似铁,不畏打击。 3、弓箭马 弓箭马又名“子午马”,即弓步。其势乃一脚屈膝如弓,一脚直撑如箭,故而得名(图1-59)。 此势为南派拳术最常用之马法,主练腰身之力,以助拳掌之用。 4、吊脚马 吊脚马势,即虚步。一脚着地,屈膝;一脚微微吊起,脚尖轻轻触地,脚跟稍稍离地(图1-60)。 此势主练一脚支撑全身之功,便利吊起之脚灵活踢出。 5、二字拑阳马 两脚分开相距约1.2尺(1尺=1/3米,后同),身向下坐,腰直膝屈,力贯下肢,十趾着地。主练高马双夹之功,属洪拳之高势马法(图1-61)。 双膝弯可各挟一沙包而练功。 6、麒麟步马 麒麟步马,又称“之字马”、“拐角马”,即左右两脚互相交叉而行,常与蝶掌并用(图1-62)。 此势主练拐脚走步。与蝶掌配合,依势走步而练。 7、铲脚马 铲脚马,即仆步,将身一蹲,随之一脚向外铲出。主练身马下扑之功。若从脚法论,则重在于“铲”;若从马法论,则重在于“扑”(图1-63)。 初取定势不动,后渐练铲脚,可适当放置沙包而练。 8、跪马 跪马又名“榄子马”,即跪步。一脚跪地,另一脚踏地横跨而架其上(图1-64)。 此势主练跪脚低姿之攻防。由下门低马转落跪马,反复练习。 9、扭马 即身腰一扭,带马(脚步)移动之势。主练扭身之功(图1-65)。 10、坐马 又名“坐下门低马”,即由四平大马再将身腰向下一坐(图1-66)。 此势主练低姿扎马之功。 11、独脚马 独脚马,顾名思义,即一脚独立之势。主练独脚站立之功(图1-67)。 外功三境界:易筋、易骨、洗髓。内功三境界:练气化精、炼精化气、御气还神。一层一境界,戒骄戒躁,一曝十寒。功夫始于勤练,成于坚持。 武 宗|天下武术宗成 微信ID:ikunf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