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玉石器欣赏:青玉兽面纹剑格、玉螭纹韘形佩、青白玉辟邪

 自华居 2017-05-22
2017-05-20

今天,观佳艺术带给大家的是故宫珍藏的汉代古玉。其中这几件(青玉兽面纹剑格、玉螭纹韘形佩、青白玉辟邪),是小编认为比较好的。

汉代古玉,纹饰的风格由以抽象为主转向以写实为主,一些像生类玉器也有了现实感和生命力,形神能巧妙地结合于一体,这些都为先秦玉器所不及。

礼仪性的玉器 (所谓“瑞玉” )较前减少,组成佩饰的各种佩玉在种类上趋于简化,用于丧葬的玉器显著增加,玉制的日用品和装饰品也有较大的发展。

在雕琢工艺方面,圆雕、高浮雕、透雕的玉器和镶玉器物较前增多。

青玉兽面纹剑格,汉,高4.4cm,宽6.8cm,厚2.4cm

玉为青色,局部有褐色。器形中间厚,两端薄,两侧面为菱形,中部一椭圆形穿孔。两面采用剔地阳雕技法饰兽面纹及勾云纹。

这种玉剑格在战国至汉代较为流行,使用时将其套在剑锋与剑柄之间的位置,用于挡隔。

玉螭纹韘形佩,汉,高6cm,宽5.2cm,厚0.5cm

玉为青色。大致呈片状,中间有一孔,孔外周镂雕螭纹。这种造型的佩中间酷似鸡心形,故亦称鸡心佩,是从古人射箭时保护手指的韘形器演化而来。古人配韘表示其有高超的射杀技能及处理事务的决策能力。

韘形佩盛行于汉代,宋代开始出现大量的仿制品。在宋、元时期的著录中将其称为“螭玦”,并称有多种式样。《诗经·卫风》也有“艽兰之叶,童子配韘”之句。

青白玉辟邪,汉,长13.5cm,高8.5cm。清宫旧藏

玉料青白,表面有桔黄色及赭色斑。雕一兽伏地,爬行状,兽为扁方头,曲颈。从头形看,似虎,头顶有长角,角端分叉,四肢短粗有力,身侧有翼,为前后两组羽组成。

辟邪是极受人们崇敬、在雕塑作品中出现较多的怪兽,其制造往往受多种动物造型的影响。此件辟邪应是以虎为原型加以兽形变化,仅于局部加翼,无鸟身,造型生动,颇具想象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