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东小棚对虾困境突围之路:重新认识搭小棚的目的和作用

 达达金虾 2017-05-22



江苏如东小棚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简述


如东小棚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简而言之,就是:


1、池塘小型化。在400~600平方米每个池塘。

2、一年双茬。春季和秋季两茬。

3、搭建温棚。两造均有温棚,竹架或钢管结构,保温性能好。

4、养殖密度。放养密度在4-6万尾/棚。

5、不排污但微流水。一头进水一头排水,日换水量在10-30%之间。

6、水浅。平均水位在50-70公分之间。

7、低盐度。平均在5-8度之间。

8、水质养护:中前期以培藻为主、后期因为水体小水质波动大藻类不稳定主要培菌(黄泥水),个人认为该模式是最适合推广生物絮团养殖技术的,事实上小棚养殖的活菌制剂使用量大。


如东小棚的优点


1、温度好控制:相对当地环境而言,小棚养殖模式升温快,降温慢,提前放苗或延后出虾。温度变化比外界小很多,减少应激。

2、使用地下水:地下水含有比例比较高的HCO3-离子,有效缓冲PH,在换水的时候保持总碱度和PH值相对稳定;地下水相对干净无污染;减少疾病的交叉感染;地下水水温稳定,低温时可提高高温时可以降温,达到调节温度目的。

3、生产过程可控性高:因养殖面积小的情况下,增氧投料均匀;投料和对虾生长速度控制的好;水质比较好调节用药成本不高;疾病相对易控,实现单位面积产量最大化。

4、反季销售优势:春季大棚虾5月初就能大量上市,是华东地区最早上市的虾和最晚上市的虾,价格高经济效益好。

5、普遍养殖一代苗,生长速度快,春季养殖时间在60-70天可以达到60-70尾/斤。


硬件设施


1、基本条件:池塘为长方形,长50-60m,宽9-10m,池深0.8-1m,面积约500-600㎡左右。池塘坡度与深度比约为1:1,池壁铺设塑料薄膜,池底为土质或砂纸塘底。池塘中间架设宽约20cm的水泥板过道。

2、水源:地下深井水

3、蓄水池:设置蓄水池(过水池),一般要求每100张棚配置8-10亩过水池,利用过水池对养殖用水爆气消氨除毒处理,保证养殖用水水质。

4、增氧设备:每15~20平方米左右放置增氧纳米管圈(周长50-60公分)或气石1个,24小时增氧,不配其他增氧机。同时,保证配电设备和发电机组配套齐全。


存在的问题与常见病害


1、地下水资源日益短缺,并且氨氮超标,部分水源的氨氮高达4.0mg/l,处理不好时常见氨氮中毒造成的黄肝和生长缓慢。

2、养殖中后期棚内温度高(锅炉苗除外),对日常管理要求高。

3、养殖面积扩张太多。扎堆养殖,造成发病率逐年增加,集中上市价格不稳定。

4 、优质一代苗种供应缺乏。

5、养殖后期亚硝酸盐超标慢性中毒出现软壳死虾。



如东小棚对虾困境突围之路:重新认识搭小棚的目的和作用


一、重新认识:


搭小棚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今天重新来理一下这个简的问题,也就是想要让大家清楚地知道:我们原来为什么要出发?!


1、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白对虾的正常、健康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以有效促长,防控病害的产生,提高产量和养殖管控效益,实现效益养殖。


a、气候变化影响的因素有:光照、温度、雨水、大气压变化等。


b、外界气候变化对白对虾正常、健康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光照会直接影响藻类生长的浓度、生命活性及生长周期;温度会直接对有益藻类、有益菌群、白对虾自身的生长产生促进和限制性作用;雨水会引起池塘水体理化指标的变化及营养盐的失衡(下雨对水体水温、盐度、PH和溶解氧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易造成养殖水体的分层,包括水温、盐度、PH和溶解氧的上下分层,从而造成对虾易出现游塘、偷死的情况);大气压变化直接影响水体自然溶解氧的变化、生物活性及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变化方向。气候变化(光照、水温、雨水、大气压的综合变化)对白对虾生长的直接制约作用就是:引起对虾产生应激反应,如这个应激反应持续时间过长,应激反应的强度过大,就会导致对虾应激性病害的产生:如活力下降、肌肉白浊、厌食减料、脱壳异常等。过度应激反应的直接结果就是:肝胰脏功能受损,肠道内毒素增加,对虾免疫应答系统崩溃,对虾走向死亡。


2、作用:


a、稳定水温,有效防控应激性病害的产生、保障有益菌藻及白对的正常生长。

b、调节气压,促进池塘水体物质和能量的有效转换。

c、遮挡雨水、有害虫、有害气体进入造成水变。


二、主要管控点:


1、搭盖上塑料薄膜棚后,光照受到限制,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单靠藻类的生长作用来增氧、净水、提供饵料、降解氨氮毒素等起的作用自然不大,但也不至于培不起藻类。小棚的培藻养藻,目的不是旺藻、通过旺藻来提高水体的增氧及水体的生产力,这是在棚内是做不到的,而主要还是保持有益藻类的可持续性交替生长,以有效保证水体氮循环的渠道畅通,能做到这一点就好,这就是最关键的一点:光照是藻类生长的主要动力源,现在光照条件产生了限制性的作用,我们只要控制好水体营养的补给,就可有效避免露天养殖时因为光照的变化而引起的藻类大量疯长导致水色过浓或大量死亡倒藻引起的藻毒素中毒的情况,通过营养调节来稳定藻相的问题就变得更有可控性及可得到有效解决,藻相稳定了,棚内水体氮循环就正常,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就不会轻易增多,对虾中毒性慢料及免疫、消化吸收机能低下的情况就可得到有效解决,至于因为藻类的生长受光照限制而导致的池塘增氧能力不足,我们通过纳米管道增氧就能解决,当然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在中后期要注保持水体的通透性,否则无论如何进行管道充氧,池内水体的溶解氧也是不理想的。露天养殖最大的问题就是光照的不可控性+水体营养肥的不合理补给导致藻类的大量疯长或倒藻,因而总体上很难保持藻类生长的稳定性,藻相不稳,应激反应、藻毒素、有害物质及病害菌随之而来,尤其是在水体温度较高的情况下。


2、温度是保证棚内生产力的主导性生产要素,搭盖小棚后,温度就变得可控了,控温的核心管理工作是什么?就是如何有效保证池塘水温的稳定性,这有两个方面:


a、升温:一是在寒冷的冬春交汇季节通过锅炉烧水蒸气加温;二是加厚盖塑料蔳膜,提高塑料棚的保温性能;三是适当提高水位。


b、降温:一是在气温攀升时及时打开小棚的南北通风口,提高空气的流通,以保证棚内外的温度一致,棚内温度不致于一下子升高很快,这一点是要特别注意做到的;二是开动流水泵,促进池内水体的循环流动;三是适当、持续加点新水;四是棚外阳光过于激烈,则要加盖遮阳网。


3、注意调节棚内外的气压变化,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管理环节,在棚外温度较低时,密封性好的小棚内的气压比棚外的气压高,这时水体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是有利于对虾的正常生长的;而在温度较高时,棚内的温度就易比棚外高,棚外气压比棚内高,这时要注意及时打开小棚的通风口,以有效保持棚内外的气温和气压一致。


总的来说,搭小棚主要解决的还是控温的问题,而控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达到水体的恒温效果,以有效消除应激源的产生,维持水体有机污物及有害物质的正常氧化分解,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搭小棚的作用来看,白对虾养殖不可控的主要客观因素的制约性影响已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很多系统性的问题已变得可防可控性,接下来主要就是看投苗后的调水养水、解毒抗应激等后续管理工作最否做到位了。(来源:白对虾养殖产业联盟,作者:黄明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