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健康与养生 第一节 何谓养生 人生与养生,这两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要体现人生,离不开养生;要说明养生的内容,也离不开人生。如果想在有生之年活得更健康、更愉快,人们就要正确对待养生。 人生主要包含两个问题,一个是生命,一个是生活。有了生命,才能生活。同样,只有把生活过得美好,才能在生活当中体现生命的价值。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就必然会有不同的人生定位。不同的经济情况和出身,不同的职务,不同的经验和阅历,不同的学养,都会使人对养生有不同的看法。 养生四原则 养生有四个大的原则: 第一,以不伤为本,即以不要受伤为根本。晋代养生学家葛洪强调:精神养护“以不伤为本”。他列举了不利于养生的各种伤害:“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为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挽弓引弩,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走喘乏,伤也;欢呼哭泣,伤也;阴阳不交,伤也;积伤至尽则早亡,早亡非道也。”这些内容既有精神养护,又有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这些原则,在今天看来,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第二,要适度。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节制,即要有度。度很难掌握,但是如果掌握好度,做事就不容易产生偏颇。 比如,事情做得太过分,人就会走向反面;如果放纵自己,人可能会失去理性;如果偏嗜、过分地爱好某一方面,对人自身也不好,例如有的人喜欢打牌打一个通宵,喝酒喝两三瓶;如果妄为,做事情就没有分寸,等等。 有些年轻人血气方刚,很容易失掉理性,结果妄为、放纵,酿成一些事故,所以大家如果想做好养生,就要特别考虑“度”的问题。 第三,要养育生活。重后天之养,人之保健益生,全在于自身的重生,进而重视衣、食之顺应自然与节制有度。 第四,要养和生活。现在,我们提倡创造和谐社会,我的观点是,首先要自我和谐,其次要家庭和谐,自我、家庭不和谐,就构不成社会的和谐,用孔子的话来说即“以和为贵”。 在中国哲学上有两个字,很值得大家重视,一个是“中”字,一个是“和”字。“不偏不倚谓之中”,任何事情趋于“中”,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就是合情、合理、合法。一个人能做到这点,在人生道路上,就会少犯错误、少受挫折。所以,人们之间一旦产生矛盾,就要想办法化解、和谐起来,这样才能促成整个社会的和谐。养生首先就是和谐,自我和谐才能养生,自我不和谐,一定会犯错对“养”与“生”的解释 養 繁体的“养”字,包含一个“王”,王者为贵,所以人类之中成龙成王的,一定是出类拔萃的。既然是王,就要懂阴阳关系,懂左右关系,能照顾到左,又能照顾到右。 只左,盲动;只右,保守;左右平衡,才*重要。人中之王能顾及四面八方的关系,这个人就是良好的。能做一个良好的人,就是人中的精英,就是大王,头上长角。京剧里山大王的扮相,就是戴着雉鸡翎的,所以“养”字是非生“生”字,首先包含一个“主”字,即要做主人,做主人之前,还是要成王,等做到高于王,就是主了。“生”字中还包含一个“牛”字,牛是*勤奋的,牛耕田种出庄稼来,人才能生存。而养生,就是说我们要善于耕耘,像牛一样耕耘我们的生活,而且要耕得好。不但要耕得好,还要照顾各方面,不要只凭主观意识去办事,要照顾客观事实。很多人犯错误就是因为他太主观、唯我独尊、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所以说,做人不要太主观,一定要尊重客观。主观不可能改变客观,要改变客观需要有客观条件,没有客观条件,单凭主观想象是不可以的。 养生二十五字 养生主要养下面这二十五个字: 养“命”,命是基础,没有命谈不上养生。 养“活”,指人怎样生活,怎样活下来。 养“人”,根据儒家思想,人需要“忠孝节义”,需要 懂得“礼义廉耻”,并具备“仁义礼智信”的品德。 养“神”,我们经常说人的精神可以压倒一切。 养“心”,其实是指“良心”,人们有时评判一个人道 德的好坏,经常会说“这个人良心不好”或者“这个人是有良心的”。 养“志”,即人的志趣,是愿意干大事还是干小事。 养“意”,一个人的任何行为,往往错在一念之差,对在一念之为。 养“爱”,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很难立足社会。 养“情”,很多人离不开“情”·字,败也败在¨隋”字上,常为情所困。 养“理”,用理智支配感情,还是用感情支配理智,这是一个人做错做对的分水岭。 养“艺”,一个人要有才干,要有艺术才能,不懂艺术,就不能美化生活。 养“才”,人没有才干不可以,没有才干做不成大事。 养“业”,这是人生得失成败之道,人们需要开拓事业,做出业绩。, 养“家”,即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如果一个人家庭不好,会困扰他,使他不能专心开拓事业。“家和万事兴”就是这个道理。 养“趣”,人都有趣味,现在很多人喜欢养花,喜欢养鸟,喜欢钓鱼,喜欢旅游开阔眼界……一个人没有兴趣的时候,生活会很枯燥。 养“性”,既是性欲的性,又是个性的性。没有性欲,就没有人类;没有个性,就没有特点。 养“色”,孔子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告子上》中有“食色,性也”。如果人“色”得恰到好处,就会养育生活、愉悦生活;“色”不到恰到好处,就会栽在色字上。 养“德”,即德行。很多人评价一个人,会首先判断他的德行如何。 养“政”,这是权与势的问题。从政不但要有势,也要有权,而且是合情合理的权势。从政的人要有权限,权限越大,他们为社会服务的机会就越多;权限越大,为百姓造福的机会就越多。 养“商”,政是权势,商是利益。合法经商,按时纳税,按时给员工们发放福利,这是合情合理的商。如果是奸商,又经营药品和食物,就会贻害民众,罪恶滔天。 养“技”,人要有技艺,没有一技之长,无法立足于社会。 养“国”,上医治国,能把整个民族都“医”成健康的,这个国家就强盛,这是医的*高境界。这样看来,养生高境界的含义,就是这个民族都是健康的——精神健康、身体健康、理智健康、感情健康,这样,这个国家一定会兴盛。所以养国比养自己重要。 养“社”,即养社稷。社稷是由很多人构成的社会,也指国家。如果这个社会正气兴盛、邪气下降,这个国家是有希望的。社稷问题是大的养生,个人是小的养生。 养“老”,有时候看新闻,有报道说孙子为了要打游戏的钱,把奶奶杀了,这是令人痛心的事情。现在我们国家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养老问题很重要。人们需要从老年人身上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比如离退休的干部,他们过去是宝贝,现在是财富。他们在参加革命的过程中,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他们把经验贡献出来,教育年青一代,国家会后继有人,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是老年人在造福。所以老年人是巨大的财富。 当然,年轻人是未来,正如毛泽东讲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可年青一代必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接受老一辈的丰富经验,才能去实践。如果有一张白纸,虽然能在上面画出*好的画,可大家需要先懂画,不懂就画不出来。在我看来,年轻人有五大优点:第一,反应快;第二,愿意接受新事物;第三,不保守;第四,很勇敢;第五,敢于创造。但是年轻人没有经验,阅历很少,吃的亏不多,碰的钉子也不多,难免犯错误,这是不足的地方。所以,年青一代应该继承老一代的“财富”。 养“欲”,人的欲望是无止境、无穷尽的,很多人就败在欲望无穷尽上。大家常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是当人的欲望达到贪婪的地步,就会失去理性,赚了一百万之后想赚一千万,逐步走向自己的反面。我们常说“小聪明大智慧”,聪明人很多,但是聪明不过是智慧的一种表现,智慧是驾驭聪明的,很多人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原因就在于误把聪明当智慧。聪明是指能看到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智慧是指不仅发现问题,看到问题,还能够驾驭问题、谋略问题、指挥问题、左右问题、实践问题。 养生学就包括这二十五个方面,这些是初步的概念,如果要深化,每个字都能扩展出很多问题。比如“欲”,人的一生当中,名和利都是欲望。名是无休止的,利也是无休止的,既然是无休止的,到了一定限度就要走向反面,所以在名利问题上能够抑制欲望、适可而止的人,是*有智慧的人。我常研究落马的干部,他们基本都是让欲望超越理性的人。当欲望超越理性,人就会忘乎所以,开始走向反面,这时候,如果他们能静下心来养生,就会避免问颢的发牛。 第二节 健康是养生的核心内容 在人生的历程中,绝大多数人为求健康而养生。除了极少部分人,大部分人只有身体健康,才可以发挥自己*大的聪明才智,创造伟大的事业。我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人生*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珍贵的是健康,健康*可贵的是养生。没有可贵的养生,就没有珍贵的健康;没有珍贵的健康,就换不来宝贵的生命。健康是人生命的根本,人没有健康也不可能长寿,所以我们说,健康是养生的核心问题。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只把人的寿命定到七十岁,可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八十岁、九十岁、近百岁的大有人在,这是我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标志。在寿命延长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健康? 有人认为,要健康,首先要以物质生活作为基础,只有吃得好才能身体健康。可是有很多人物质生活非常富有,却并不健康。健康与物质生活,并不是绝对有关系的,与健康绝对有关系的是人的精神。 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可以产生物质力量;有富饶的物质力量,才可以创造和造就精神力量,这两者不可偏颇。如何把饱满的精神演化成健康? 例如饮酒。大家只有明白酒的好处和坏处,才能正确饮酒、合理养生。“养生以不伤为本”,即不要伤害自己,这是养生的根本。如果酒喝多了,人就伤了,所以养生学上有这样的话:“一日之养,晚不食饱;一月之养,以不醉为好;一年之养,要重养生。” 酒有很多好处,也有很多坏处。酒的好处是:第一,能舒展胸怀;第二,能壮立志向;第三,能激发情趣;第四,能壮胆;第五,能激发文思。从这些方面来看,如果饮酒适量,对人有好处。酒不好的地方在于:第一,酒能伤肝,肝是人身体上很重要的器官,肝炎是很难治的,肝癌更难治,喝酒喝多了,首先伤的就是肝;第二,酒能乱智,喝多了以后,人的智力就会下降,有时候讲话会失言,做事会莽撞。所以,喝酒要适量,*好的境界是“饮酒饮到微醉后,赏花赏到半开时”。 健康“三养” 从健康着眼考虑养生,有三点:第一,上养神智,即养精神和意志;第二,中养形态,即养人的身体;第三,下养四肢筋骨。这是养生学的三养。 比如,老年人要养腿,因为人老先老腿,腿脚在人体的下端,血液循环回心脏的速度比较迟缓,所以心脏、肝脏的疾病常可引发下肢浮肿;中壮年要养形态和神智。青年、壮年和老年这三个阶段,一定要注意睡眠,睡眠可以养心、养神智。还要注意饮食之养,人们只有吃饭才能增加营养。再者,要注意动静之养,动是养身,静是养心,活动养身,安静养心。 健康四功法 第一,安神,即安定精神,一个人神色不定的时候,往往会做错事。第二,定意,人的意念有时候变化很快,一个人很可能因为一个意念而导致一生败落,所以定意很重要。第三,守心,如果心猿意马,即心像猿猴一样不停跳跃,意像马一样不停地跑,撒了缰绳收不回来,怎么能够养生?人要把心收拢住,才能养生。第四,制情,在感情激烈的时候人们需要控制一下,因为养生忌大怒,大怒会伤肝,所以说要制怒。 下面这些方法是我从小到现在坚持做的,供大家参考,主要是“立、坐、卧、行”四个字,“立”指站着。“坐”指坐着,“卧”指睡觉,“行”指走路。 安神 首先,立着安神。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此人面向东方,两手交叠按在丹田处,闭上双眼,两个脚尖向前伸直,脚外侧平行,挺胸收腹,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轻轻地、徐徐地吸,缓缓地呼,吸气、呼气交替,心里要非常平静,男性做八分钟,女性做七分钟。男八女七,男一阳生,女一阴生,这是中医理论。 定意 定意时,人需要面向南方,因为南方属火,火主血液,主情智。 此时,人坐在椅子上,食指和中指按着膝眼穴,拇指按着鹤顶穴(见图1),挺胸收腹,闭上双眼,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男性做八次,女性做七次。 守心 人朝右侧躺下,因为心脏在左边,往左侧躺会压迫心脏,对于有心脏病、冠心病的人是不利的。右腿伸直,左腿微蜷,压在右腿上。两只手的大拇指分别去压另一只手的内劳宫穴,双手合抱,放到丹田处,轻慢地呼吸。劳宫穴是心包经的穴位,在手中心(见图2),是管心脏和肺的,肺是管气的,气血相融就是养生学的一个方面,所以有心脏病、冠心病的人可以试一下。 制情 大家现在都愿意晚上散步,其实散步也包含着养生学的奥妙。 整个人类是阴阳关系,左为阳,右为阴。走路的时候,首先,左腿往前迈是阳,右腿往前迈是阴,阴阳相合;左腿往前迈的时候,右臂抬起,右为阴,所以也是阴阳相合。其次,一定要大步走,不要小步走,不能很快,不然心跳的节奏会加快,一定要缓和心脏,这样,氧气吸收得多。 再次,要挺胸收腹,挺胸的时候肺是扩展的,弯腰散步会压迫胃,胃里的食物就很难消化吸收散布于全身。走七八步之后,就停下来,站着舒展——吸气,两只胳膊从前面往上抬,尽量舒展,然后从两边落下,再回到胸前,把气呼出来,重复三次,再继续走。这样散步才有效果,单纯走是没有效果的,只是消耗体力、活动下肢而已,它对内脏的功能没有帮助。 散步的时候不要一边走一边想事,也不要一边走一边怄气,那样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对身体有害。散步的时候人要绝对放松,肩要下垂,髋要舒展,心要保持平静,眼往前看,*好不要东张西望,眼看平线可以锻炼眼睛。男性走四十分钟,女性走三十五分钟。中医理论有“男八女七”之说,因此“五八四十”、“五七三十五”就是符合养生学的散步时间。当然,如果有人愿意散步两三个小时也未尝不可,这是个人习惯问题。 以上就是刚才说的立坐卧行四种方法的养生。 |
|
来自: 李涣 > 《健康 偏方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