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焚书坑儒”其实是两件事

 杂货店伙计 2017-05-23

  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关系发生激烈变动,学术界呈现出一种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新气象。至其末年,诸国由分裂归于统一;与之相应,思想文化也出现了力求兼收并蓄,冶熔各家学说于一炉的趋势。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运用封建国家的权力,强制推行思想文化的统制政策。焚书坑儒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地点

  离高陵县城约二十里许的一个地方名叫灰地坡,相传就是当年秦始皇焚书的地方.

  临潼县城西二十里处的洪泾堡,相传就是秦始皇坑儒的地方,过去叫洪坑,久而久之,人们叫转了音,读成了“洪泾”。

  焚书事件

  前221年,秦国灭亡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专制帝国。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秦统一第八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在一次朝廷会议上提出恢愎周朝的封建制:“无辅拂,何以相救哉?”秦丞相李斯反对,认为时代变化,制度应该随之变化,不应该以古非今。李斯建议:史书只保留秦国的史书,其他国家的史书都焚毁;《诗》、《书》及诸子百家之书只有博士官可以保留,民间的都限期交出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民间可以保留;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秦始皇下旨同意。此一事件,史称“焚书”。

  坑儒事件

  在焚书开始之后的第二年,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术士侯生、卢生寻药未果而出逃,秦始皇大怒,下令拷问。事后,将相关四百余人坑杀。某些人认为《史记》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乃是方士,并不是儒生。但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人“皆诵法孔子”。

  事件性质

  焚书坑儒,本意是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丞相李斯所始料不及的。

  其实许多人把“焚书坑儒”看作是一回事, 但“焚书”和“坑儒”是两回事,它们一前一后,背景各异,性质有别。

  东汉的王充是第一个把这两件事区别开来的学者,他在《论衡·语增篇》中指出二者是背景不同的两件事,“燔《诗》、《书》,起淳于越之谏;坑儒士,起自诸生为妖言。”“焚书”是书厄,不见人祸;“坑儒”是人祸,却无主名,这在中国文祸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