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小东:经典不是理解了才有意义

 易孜 2017-05-23



经典不是理解了才有意义

文 / 空山


作为成人,常常会下意识地认为读经枯燥,觉得孩子读经很累。其实这是一种普遍的误解。



原因有二:一是成人已习惯于理解,忘记了孩子还处于感受、吸收的阶段。小孩其实并不在意理解不理解,小孩的特点就是虽然不理解,但仍有很深的感受。比如,听一首乐曲,小孩虽然不知道它的主题,但仍然可以对乐曲有深刻的感受,他的感受甚至比成人还深,这乐曲直透人他的生命深处,对他的生命发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成人,如果不熟悉曲子的旋律,不知道曲子表达什么,就不大容易受感动,甚至充耳不闻。


二是世界上有些东西是需要用理解的方式来把握的,有些却是需要用感悟的方式来把握。大体上说,自然科学需要理解,音乐、美术、文学、道德、智慧等人文领域更重感悟。我们看肖像画《蒙娜丽莎》,虽然不知道画中女子是谁,但马上就能感受到她的魅力;看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一下子就无比震撼,似乎什么都不用说了,说了反而多余。


经典也是这样,它是圣人性德的自然流露,像天地一样广大深邃,其中奥秘是语言永远表达不完表达不清的,你只能一遍一遍地读,在反复的诵读中去贴近圣人的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当你读得很熟了,渐渐与圣人合拍了,再适当看点注解就会粉然开朗。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他本来就处于感受、吸收的年龄,还没形成理解的习惯,根本无所谓枯燥不枯燥。


儿童读经,实际是以一颗毫无遮拦的童心直接去感受体悟圣人之心,在反复的诵读中让圣人走进孩子心灵深处,默默地开拓其心胸,改变其气质。孩子读经久了,虽然说不出来,但他心中自然鼓荡着一股志气,模模糊糊地向往着一种广大高明的境界,头脑日益清醒灵活,性情日益稳定,不但不觉得枯燥,反而感到充实愉悦。也只有儿童读经,才能达到这种近乎完美的效果,年龄越大,效果越打折扣,此之谓“蒙以养正,圣功也”!


所以儿童读经枯燥与否,完全在于老师家长的引导,遇到理念明白、善于鼓励的老师或家长,孩子就读得轻松愉快,遇到理念不清、不善引导的老师或家长,孩子就读得比较痛苦甚至读不下去。所以儿童读经的一个秘诀就是,老师和家长一定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先入为主地以为儿童读经很累很枯燥,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体会读经。





    倡导教育本质,让读经变化人生    


⊙责任编辑:依仁(微信号:18511288418)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