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好才能学得好

 尹隐 2017-05-23

成绩好的孩子都是书呆子吗?


当然不是,我在认识的许多学霸身上,看不到悬梁刺股的求学之苦、也不会因为成绩起落忽悲忽喜,他们轻松开朗、心情愉悦地享受校园生活。


其实,情绪好才能学得好,那些能管理压力、缓解负面情绪、让自己快乐的孩子,往往会获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因为,情绪管理能力调整着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越高,学业成绩就越好,逃课、退学的概率也会更低(Petrides, Frederickson & Furnham, 2004)。

研究发现,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孩子适应课堂的环境、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在考试时摆脱紧张的困扰、保持稳定的表现.


因此,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中学,情绪管理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和数学成绩,甚至有着比智力更大的影响力(Graziano, Reavis, Keane & Calkins, 2007)。


还有研究发现,拥有越多快乐情绪的孩子,学得越好。美国心理学者Patrick Quinn和Angela Duckworth(2007)指出,孩子的主观幸福感越高、觉得越快乐,就更容易获得好成绩。


而且,学生在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往往会带来更高的幸福感,并且继续影响之后的学业表现,由此,幸福感与学业成绩互为因果,形成了良性循环。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让孩子与好情绪为伴呢?

1、教孩子管理情绪,首先理解孩子的压力


在校园环境中,孩子自己对成绩的感受比父母更直观,如果成绩不好,孩子也会焦虑。


有的父母比孩子自己更担心成绩,有的父母则认为这些压力跟成人世界相比不值一提,但对于身处其中的孩子来说,他们担忧和烦恼的事情,都是真实存在的。


父母在评价之前,需要先听孩子说出困惑和担心,帮助孩子明白,压力和焦虑是生活的正常部分。


2、其次,和孩子谈话时,父母需要专注。


当孩子面对学业压力,却感受不到父母的重视,或许会陷入更深的焦虑中。


不用规定谈论学习问题的最佳时机,是吃饭时间还是睡觉前;任何时候,当你可以专注于孩子、与他们目光接触,就可以倾听孩子的心声。

3、而且,和孩子讨论学习时,把重点放在过程和改进上。


当孩子经过一次重要考试,假如父母问:“你拿到了年级第几名?”那孩子就不由自主地关心成绩和排名;


要是父母问:“你认为你尽力了吗?”孩子会尝试关注自己在学习时的感受;


如果问:“你觉得学期学到了什么内容?”孩子会把注意力放在成长和改善上。


4、最后,帮助孩子处理考得不好时的情绪,不能一再地追问孩子:“你为什么没考好?”或者讲“你要用功”之类的大道理;


而是需要告诉孩子:“没有谁能一直成功,不要在意一次失败”。


积极乐观地向前看,即使成绩不尽如人意,也要说:“让我们来谈谈接下来要怎么做?你下次会考得更好。”


父母宽容和乐观不仅能安慰孩子的沮丧心情,也能鼓励孩子拥有继续努力的勇气。


情绪好才能学得好!与好情绪为伴,不仅能轻松愉悦做学霸,也能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成为赢家。


参考文献:

Petrides, K. V., Frederickson, N., & Furnham, A. (2004). The role of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deviant behavior at school.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6(2), 277-293.

Graziano, P. A., Reavis, R. D., Keane, S. P., & Calkins, S. D. (2007). The role of emotion regulation in children's early academic success.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45(1), 3-19.

Quinn, P. D., & Duckworth, A. L. (2007). Happines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Evidence for reciprocal causality. Published in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