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看!!论家长好好说话的重要性

 JanetJJY 2017-05-23


用清明祭祖为孩子上一堂“生命课”

(▲点击阅读)


本文字数为1824个

阅读时间约为10分钟


01

倾听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心是很纯真的,他们还不是太懂得如何掩藏自己的情感,有情绪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表达出来,家长在这个时候,要十分留意孩子的语言,然后帮助孩子去认识自己。


孩子:我最讨厌我们的班主任了!

回答一:你怎么可以这样说班主任的呢?

               要尊敬班主任,不可以这样子!

回答二:看起来你现在很生气了。

 

上面的例子,孩子其实是在诉说情绪,但回答一是用了一个事实在应对,用理智的层面去教导孩子,所以孩子之后的回应,要么就沉默不语,要么就更加的情绪激动。


而回答二,能够很好地理解孩子当前的情况,接纳了孩子的需要,让孩子能够安全地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无需受到任何的指责。


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


“作业太多,烦死人了。”

“我这么笨,永远也不可能做出这些题。”

“可以不要关灯吗?我怕黑。”


当孩子出现这些话语时,作为家长要十分的敏感,因为孩子正在向你们发出请求,家长只需要直接的反映孩子当下的情绪即可,而无需要给予任何的教导,孩子需要的是一个能理解自己的家长。



02

把“你”变成“我”

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往往会以“你”作为主语,这种说话的方式隐藏着指责、威胁孩子等的意思,既没有让孩子感觉被理解,也常常会让孩子感觉到难堪与自责。


有的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带上很多的评价,

而这些评价很多时候都是负面的,如:


“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

“你可以乖一点吗?”

“你总是这么粗心大意!”

 

而有的家长会质问孩子,把孩子逼到了墙角处而不自知,如:


“你为什么总是撒谎?”

“你知不知道你自己在做什么?”

“谁教你的?”


以上的说话方式,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象均是从“你”出发,隐藏着指责、威胁孩子的意思在里面,既没有很好地理解孩子,给予机会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又贬低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感到难堪与自责。


而这样的说话方式,也会令父母感受到很多的情绪,而这些情绪也往往在跟孩子交谈的时候无意中发泄到了孩子的身上。这样最后就造成了恶性循环,既没有达到家长希望的效果,也破坏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而如果将主语换成是“我”,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喔!




七岁的小军在家里玩的时候,发出了很大的声音,妈妈很想他能够安静一点,如果是以前,妈妈会跟小军说:“你很吵!安静一点!”也许小军马上会安静一下,但不用很久,马上又开始发出刺耳的声音。


现在妈妈会跟小军说:“我有点累了,我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休息一下。”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小军真的把声音降了下来,也不用再次反复提醒了。



例子中的妈妈,没有指责孩子,相反,她将自己的感觉与需要说了出来,而孩子能够在接受到别人的需要时做出适当的改变。


在这个过程当中,妈妈没有任何指责孩子的意思,但却收到了她想要的效果。




小俊和妈妈外出的时候,总是很喜欢跑来跑去,以前无论妈妈怎么命令、呵斥他,让他别跑那么快,虽然有时候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一转身马上又忘了,又开始跑了起来。


现在,妈妈会跟小俊说:“速度太快的话,我很担心你会受伤。”或者说:“可以等我一下吗?我的速度可没有那么快喔。”


之后,小俊现在外出都是紧紧拖着妈妈的手,没有再随意跑开了。



家长通过向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一方面令孩子能够理解别人的需要,另一方面让孩子能够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这样既增加了孩子的自尊,也减少了亲子之间的冲突。


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并没有对孩子做出任何的评价、指责,也没有任何的表扬、奖励,但就是这样把说话的主语从“你”变成了“我”,孩子的行为有了一个转变,同时也达到了家长所希望的要求。



03

说话时,不妨加多一句

和孩子说话,有一句话其实适用于绝大部分的情景,这句话就是:


“我很担心!”


家长在禁止孩子做某些行为的时候,背后都是在传达一种“我很担心你”的意思,但家长在说出口的时候,很容易就变成了责备、命令,如上面说到的“不准跑”、“不准叫”等等。


如果家长在说话的时候,把这份担忧的心情也表达出来,这样孩子就更能理解家长了。


如:

“我不希望你吃街边的小吃,因为我很担心不卫生,会让你生病。”

“如果太晚睡的话,我很担心你明天不够精神做事情。”

 

当然并不是说家长只有“担心”这一种感受,建议家长可以用纸把一些感受的词汇写下来,然后多练习把这些感受传达给孩子,这样做,家长和孩子都能够更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自然在沟通交流的时候也就会更容易了。

 

以上的方法仅仅是一些建议,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尝试着转换与孩子说话的方式,也许是拉近与孩子距离的第一步而已,教育孩子,要从好好说话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