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考研,你规划好了吗?

 昵称43461479 2017-05-24


2018考研,你规划好了吗?

每年三月,春暖花开

是一批考研人的结束,也是另一批考研人开始。

历经春夏秋,时间在走,一刻不停,

可是当迎来寒冬,进入初试考场,

一场厮杀,胜利者却寥寥无几。

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结局,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没有人能说得清。

那我们就先看看这一年的考研路有多复杂,看清楚了再规划,

让迷茫的人清醒,让彷徨的人心安。


1

3月-4月 迷茫期探索

         这个阶段,大家搜集资料、看经验贴、找学长姐、听分享会、买各种笔记、资料,一会儿犹豫这,一会儿纠结那,经验贴看了几十篇,篇篇有道理,学长学姐找了五六个,个个有收获,但是自己复习的时候,翻看几页参考书,不知所云,瞻前顾后,复习效率低下。

         迷茫时间,两个月很快便过去,你甚至没有好好读过一本书,没有看过几个考研单词,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温馨提示

        探索期不宜过长,习得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考研的成败绝不取决于你拼凑了多少学长姐笔记,听了多少次分享,为择校纠结了多长时间,而在于你真的能内化了多少知识,最终外化多少观点。放下过多的求捷径的功利心:不盲目购买笔记、不过分纠结两个学校之间的难度、考上的可能性对比。

理想状态

        先练好内功,可以试着这样做:

        按学科划分,列一张读书清单,书单可以参考报考院校的参考书,同时附加一些经典书目,做打开知识思维的前期积累。

         记住:虽然四月很快过去,不必追悔时间的流逝,你现在要做的只是列一份让自己开始的书单而已,为5月潜心读书做好准备。 

 

2

5月-6月 复习初始化阶段

         选好了学校,开始第一轮复习,有人鸡血满满,有人断断续续,但都开始了专业课的复习,但大部分人是日日看书不思书,或者夜夜摘抄教材笔记没进度;每天的课程、作业、而后是期末考试,打断进度,惶恐不安到暑假……

温馨提示

         埋头苦读,摘抄笔记,甚至是现在就开始背诵,都不是自然的习得知识的状态,而是在结果的逼迫下选择的一种安慰自己的方式,你以为付出了时间就习得了知识,你以为背过了书本,就培养了专业思维,你以为看几遍就能记住,no!

         首先,在你对这个学科没有认识之前,你是不可能背过的。其次,埋头苦读,摘抄笔记这种方式,更加麻痹你,让你只是躲在机械重复的舒适区中逃避思考,懒于总结。让你以为你在努力学习,但现实是低效的无用功,以这种方式心态复习,结果也早已注定。

理想状态

         放轻松心态,多积累,激发自己的专业思考力是王道,这个时候建议大家:

     1、多积累:如饥似渴的饱读专业书籍,对于经典书籍,多读,不求全部甚解;

     2、精思考:突破舒适区,打开思维,每天深入理解一个知识点就够了。

       这个过程,化机械重复为创造性习得,这才是习得专业知识的过程,相信积累的坚持的力量。 


3

7月-8月系统化复习阶段

         终于迎来了暑假,没有课程、考试打断,可以好好复习了。可是大部分人的暑期要么在家中享乐的温床中日复一日,丧失复习的主动权;要么在学校低效摸索,总觉得时间还有很多,心理着急行动却跟不上。

温馨提示

         这个过程,只有经历过的才知道。


         你的自控力比你想象的差,你的复习效率比你预期的低。而现实是考研的每一天的效率,就决定了结局。只有面对真正的现实的时候,才能真正认识到这点。所以,暑假的执行力、执行的效率是考研成败的关键。



理想状态

这一阶段是复习的黄金期没错,大块的时间开始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做好下面三件事,你的后面的备考才顺其自然:

    1、把书变薄:搭建饱满的专业框架体系,形成专业思维:整合论文、参考书、经典书籍,梳理出每门学科的知识框架,形成个人对该学科的认识;

     2、深度理解,专题整理,尝试横向列出各学科专题,试着外化输出

     3、把书变厚整理个人笔记:即把框架填充完整,树干树枝树叶都有,整理出属于自己的专门笔记,进行一轮背诵。

      这个阶段很考验个人的学习能力,整合能力,所以,希望大家不断激发自己的潜力,让自己更优秀

4

9月-12月 鸡血满满·一路高歌

这个时候,无论前面怎么走过来的小伙伴,这个时候都会猛发力,虽然基础已经不一样了,但是时间的压迫感以及对结果的渴望度让每个人最大限度的激发自己,提升了学习强度,也真正感受到了考研带给你的压力以及在压力中突破自己的快感。

理想状态

无论怎样,拼劲全力的过程还是蛮享受的,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高效、享受的备考,到冲刺阶段都能够走得云淡风轻,顺顺利利,达到这样的状态:

    1、深厚积累到出神入化:专业课常规背诵,5-7遍不等。

    2、漂亮输出到无人能敌:精做真题和习题,最好有人批阅修改、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一轮一轮提升。

结语

总之,考研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果,现在告诉大家这些,不是想打击大家而是让大家看清现实,从一开始的备考格局和定位都打开,不纠结,不惶恐,找到最理想的复习状态,提升复习的效率,记住任何的外力都只有通过你内化成自己的,才能起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