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00字揭开“阳明心学”的神秘面纱

 天馬躍中原 2017-05-24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中国文化对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暂时性具有极为深刻的体认,由此而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有深刻的多元揭示,并一直成为中国文化进行深度反思与不断重建的基本主题。

相对于宇宙生命的博厚高明与悠久无疆,个体生存的有限性是作为一个经验事实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若蝇营狗苟而与草木同腐,则人的生命尊严尚且不存,更谈何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故凡一切哲学、宗教、艺术之创设,就其本质而言,皆试图为人的存在别开生面,以开辟其存在畛域而丰沛其意义,从而实现对于暂时性的超越。

“不朽”是源发于人类生命自身的一种本原性期盼。而在中国文化中,基于个体生命之有限性与暂时性的根本体认,“不朽”的思考被转换为两个基本面相:一是现实生存过程的价值实现,被概括为“立德”“立功”“立言”;二是经由自我生命与宇宙生命之存在本质的同一性确认,最终实现“内在超越”。

在儒学语境之中,前者是“下学”,为工夫;后者是“上达”,为本体。而作为同一个生命过程的不同面相,则“下学”即所以为“上达”,工夫即所以为本体。这样,现实的经验生存所展开的全部生命活动,才因存在之本原意义的充分彰显而成为神圣人生。

阳明先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他的全部学说,既来自于中国历史上不同思想体系的广泛整合,更来自于其本身生活实践的内在领悟。在历史的纵向维度上,他以儒家学说为其思想建构的根基,对包括佛、道在内的不同思想形态以及宋代以来新儒学的思想成果皆有普遍吸纳,给予充分的融液贯通,使之相互会通,在独特的问题意识的主导之下,建构起完整的思想体系。

这一思想体系的根基是“心即理”,是关于人的存在本原同一于天道自身之实在性的明确肯定,从而成为其思想建构的基原,或称之为“极”。正因有此“极”为之基础,他对不同思想体系的重新整合,才能“会其有极”而“归其有极”,呈现出不同视域融合之下的新境界,其博大高明虽度越前人,而仍然条理密察,秩序班然。

对于“心即理”的肯信,在个体自身是通过其主观认同而内在完成的,其实质是个体对其全部经验活动与生存方式之意义与价值指向的自我“立极”,从而导向“主体性”在个体自身的自觉建立,并因此而使普泛意义上的“个体”实现向“主体”的转变。个体的存在性既然转变为主体性本身,那么主体性的表达与存在性的显扬便全然是同一的,把这一点落实到现实的生活实践,即是“知行合一”。

在阳明先生那里,“知行合一”不只是一个知识论命题,也是一个存在论命题,是主体自身的存在性得以表达与实现的根本途径,既是主体的在世生存方式,也是通过世间生存而上达于天道这一最高的本原实在,并与之全然同一的生命道路。因此,切实践履“知行合一”之功,人们就不仅在开辟着自己的生活世界,并且同时在把生活世界转变为意义与价值世界。

正是在“知行合一”的观点之下,信仰与行动实现了统一,存在与价值实现了统一,本体与工夫实现了统一,下学与上达实现了统一,此在与超越实现了统一。正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世间的生存因此而被注入丰沛的意义,而彰显其本原性的崇高与庄严。

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之说,经由其本人的亲身践履与不断体证,至晚年而进一步揭示“致良知”说,使其宏大的哲学体系进一步臻于完密。但从根本上说,“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内涵是一致的,只不过“知”转成了“良知”。“良知”即是天道之在人者,即是人的本原性实在,即是最高实在本身;“致”则是推致,强调的是由主体性所原发而外现的行为,在经验生活之中,这毫无疑问是必然要涉及特定关系情境之中的对象,也即是“事”(人物、事件)的。

王阳明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良知即是未发之中”,也即是“极”,是天道本原的大中至正;凡一切与作为主体的人相关涉的事件,它们之所以不中不正,原因显然不在事物本身,而只在于从事的人不能“致良知”而失其本然之中正。因此,阳明先生的“致良知”说,即是要求人们将本有良知的大中至正实现出来,落实到凡与之相交往的一切人物事件之中,还原事实本身,“物各付物”,即是天道之永恒中正的实现,是为最高善,也即是“至善”。

人心之本体,原是“天渊”,无广狭,无短长,无前后,无内外,无限量,虽本无一物,而无物不摄。“致良知”的实践活动,在表达主体之本原实在性的同时,即是把原来相对于主体为“外”的事物不断涵摄于主体自身之“内”的过程,而终至于“心外无物”,是为无限广袤、无限阔大、无限空灵的生命境界。不过在阳明先生那里,“致良知”而至于“心外无物”,也不过只是个“物各付物”而已。的确,在人类的思想历史上,没有哪一种别的学说,能够像阳明先生的“致良知”说那样,更能有益于人类精神境界的自我提升、更能有益于主体自身之实践境域的开辟及其价值世界的宏大建构了!

阳明先生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实现了“三不朽”的“完人”,他的一生,即是立志成为圣人而终至于圣人境界的一生,是不断践行“知行合一”“致良知”而终能亲证“天下万物一体之仁”的一生。然而,他的这一生命途程,是艰难的、困顿的、危机四伏而充满波诡云谲的,而在阳明自己,却又是坦荡的、光明的、胸次洒落而实现了天下万物之浩然同体的。了解阳明先生的一生,体悟其光明峻伟的全人格、感受其生命道路的波澜壮阔、领略其精神境界的无限辽远,不仅能更好地深刻领会其思想精髓,尤能为我们的现实人生带来甚深启迪,而有益于我们自己之实践境域的开辟与价值世界的实现。

播放GIF

阳明心学的周边,你还缺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