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发意外 每人都应学会的急救技能

 擎天总馆 2017-05-24

  燃烧、爆炸、车祸、踩踏等突发事故在各地时有发生。遇到险情,你知道该怎样自救、怎样救助别人吗?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就可以发挥大作用,甚至救人一命。收藏学习,以备不时之需。


人工呼吸



  ①一只手按压在伤病者前额,使其头向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其下颌处,上提下颌,保持其气道畅通。


  ②用压住前额的手捏紧患者双侧鼻孔,用口唇包紧伤病者的口唇,平稳向内吹气。


  ③千万不要漏气,如吹气有效,其胸部会膨起,并随着气体的呼出而下降。吹气后,急救者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子的手指,使气体呼出。


  ④每次吹气的时间成人不少于1秒,儿童1秒到1秒半,每分钟8—12次。


胸外心脏按压


  ①如果没有心跳,病人的呼吸也将会停止。在心脏按压前应先进行人工呼吸。只要有心跳,哪怕是非常微弱,就不要进行心脏按压。


  ②双手掌根重叠放在伤者胸骨上方和两乳之间,手指伸直或交叉互扣。上身前倾,双臂伸直,双肩正对病人胸骨上方,垂直向下用力按4—5厘米,然后放松,但双手不要离开胸部,每分钟100次,节奏要均匀。


  ③心脏按压要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每按15次,就对病人进行一次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需要吹气2次。


外伤止血



  ①让患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把消过毒的纱布盖在伤口上,用手直接按在上面5—10分钟。


  ②用绷带或三角巾缠绕住伤口,帮助止血。


  ③如血色鲜红,则说明是动脉出血,可以用手按住出血口的上方,能有效止血,但每次按压不要超过10分钟,否则会影响肢体血液供应。


颈部骨折救护


  ①最基本的紧急处理是保证呼吸道畅通,千万不要让头扭动,只让颏部向前伸即可。若没有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


  ②搬运颈椎骨折病人时,要用门板或梯子作担架。把毛巾、毛毯等放到头周围,用砖、石头等把头固定,千万不要让颈部活动。


  ③如发生颈椎骨折时,周围没有人,应在保温的前提下,耐心等待来人。要注意,这种骨折只要动一动就可能致命。


烧伤急救


  ①迅速排除致伤因素,使病人脱离现场,放置到安全地方。


  ②不要急于将病人送往医院。对于危及病人生命的合并伤,如大出血、骨折、窒息、外伤、急性中毒等,应先给以必要的急救处理。


  ③适量口服淡盐水或烧伤饮料。避免过多饮水,以免发生呕吐,尤其单纯喝白开水会发生水中毒。


  ④创面可不做特殊处理,免于再受损伤或污染,尤其注意禁涂有色外用药。


火焰伤自救


  ①迅速脱离致伤现场,尽快脱去燃着衣服,尤其化纤衣料不仅易燃,且与皮肤紧贴,使烧伤加深加重。


  ②用水将火浇灭,跳进水池河沟内灭火。或迅速卧倒,慢慢在地上滚动,以压灭火焰。


  ③用手边的棉被,毯子等,浸湿后覆盖着火部位更好。


  ④切忌奔跑、连喊带叫或用手扑打火焰,因为在奔跑喊叫时,火焰可随风力增大,导致头面部手部严重烧伤及吸入性损伤。


电击伤急救


  ①即刻切断电源,用不导电的物品(如干木棒、扁担、干竹竿等)打断电线,或拉断电闸使伤员迅速离开电源。切不可用手拉病人或电器。


  ②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如神志清醒,要就地平躺,暂时不能走动;如伤者神志不清,亦应就地平卧并确保气道通畅。


  ③用5秒钟时间呼叫或拍打伤员,以判定是否意识丧失,但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对呼吸心跳停止伤员,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交通事故现场急救


  ①通气:解开衣领,迅速清除伤员口、鼻、咽喉的异物。对下颌骨骨折而无颈椎损伤的伤员,可将颈项部托起,头后仰,使气道开放。


  ②止血:如果没有止血带,可使用领带、毛巾、围巾、衣物等替代。严禁用铁丝作为止血带使用。


  ③包扎:如发现有骨折端外露,切勿将骨折断端还纳,否则可能导致深层感染。一旦发生腹壁开放性创伤,可用清洁碗盆扣住外露肠管,严禁在现场将流出的肠管还纳。


  ④固定:一般以夹板固定为主。可以用木板、竹竿、树枝等替代。固定范围必须包括骨折邻近的关节,如前臂骨折,固定范围应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如果事故现场没有这些材料,可以利用伤者自身进行固定:上肢骨折者可将伤肢与躯干固定;下肢骨折者可将伤肢与健侧肢体固定。


  ⑤转运:昏迷伤者转运,最重要的是保持伤者呼吸道通畅。有脊柱损伤的伤者,搬动必须平稳。使用止血带的伤者,必须在显著部位注明使用止血带的时间。


爆炸伤的现场急救



  ①爆炸伤多为突发事件,伤亡人数众多。必须报告政府应急机构,紧急调配大量的急救资源,维持现场的秩序。


  ②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伤、后救轻伤,先救有救治希望的。


  ③尽量保存皮损、肢体,包括离断的肢体,为后期修复、愈合打下基础。有耳鼻流血者不要堵塞,胸部有伤口随呼吸出现血性泡沫时,应尽快封住伤口。


  ④注意防护有毒有害气体。穿戴护目镜、头盔、口罩、手套、靴子、防护服等,脱离现场后及时进行洗消,冲洗眼睛、全身淋浴。


资料来源:解放军304医院网站、公安部网站、中国急救网和《现代职业安全》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