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讲座︱小学高年级作文,“写什么”比“怎样写”更重要

 tnj660630 2017-05-25

关于“写什么”,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要挑了解得比较确切的,感受得比较深刻的来写”。他曾寄语《新少年》的读者和作者们,“希望你们写那些知道得最亲切的东西”。

 

“写什么”,就是要指导学生打开思路,使每个学生都找到想写、能写、要写的内容。宜“放”不宜“收”。不要给学生过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不要先给学生大讲所谓的“写法”,展示或者推荐所谓的“范文”、“例文”,这样容易束缚学生。而要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自己寻找,按照自己的设想与思路,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放开手脚、自由大胆去写。


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写作实践谈点关于“写什么”的看法。所举例文都是我的个人习作,不能算是“范文”。文中所涉,都是我非常熟悉的“人”和“事”,是我自己的“感”与“悟”。

 

一、写熟悉的人物


熟悉的人在身边,我们过去或者现在与其朝夕相处,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眼里。可以写记忆里的,可以写现实中的。我们的亲人和邻居,我们的老师和朋友。因为熟悉,所以真实。因为熟悉,所以亲切。

 

举例1. 《山高水长忆祖父》(《孝感日报》2016年3月31日)。本文追忆我的祖父,他的勤劳、善良、能干,给我无声的教育与熏陶。 

有一天,有人向队长报告,说我家的鹅跑到生产队秧田里捕食,弄坏了一些秧苗。祖父闻信,怒不可遏。傍晚收工回家,放下工具,抄起一根长竹竿就去找鹅“算账”。这时候,几只鹅吃饱了肚子,正在我家门前的堰塘里嬉戏。我们原以为祖父会把它们赶回家,关在笼子里作为惩罚。殊不知,祖父大动干戈,把鹅撵得满塘飞,嘎嘎叫。我的祖母发现有些不对劲,快步走过去劝他:赶回家关几天就行了,不要下死手。鹅又不是人,哪里知道生产队的秧田下不得。祖父不听,终于将几只鹅全部“就地正法”。

——《山高水长忆祖父》节选

 

 

举例2. 《老周》(《襄阳晚报》2014年10月14日)。本文我小时候,生产队里位“下放劳动改造”的外来人“老周”。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人物。 

老周听了大家的意见,微微点一点头,不说话,背着手,先沿着粮堆走一圈儿,再瞅瞅粮堆儿有多高。站在旁边,默算一会,然后说出粮堆儿的大概重量。会计按照老周的估算结果进行分配,结果八九不离十。

我读高一那年寒假,在家温习功课。老周到我家来,和祖父说什么事情。临走的时候,看见我在屋外向阳处学习。他走过来,拿起我的课本和期末语文统考试卷看了一眼。我想考一考他,就说:老周,您帮我看看这段文字怎么翻译?我指着试卷上关于《学弈》的一段文言文给他看。老周看完全文,一字一句给我讲解,跟老师讲的答案基本一致。

 ——《老周》节选

 

 

举例3.《我的几位老师》(《南方教育时报》2014年3月14日)。写的是我从小学到高中教过我的几位印象深刻的老师,他们的言行、他们的性格,他们对我的教育与培养,我至今难忘。

我的启蒙教师周军云先生,个子不高但是长得帅气,皮肤白净,浓眉大眼,声音洪亮。我印象最深的是周老师教我们认生字,他把生字写满黑板,先把每个字念一遍,然后用教鞭指着黑板,一个字一个字“咬牙切齿”地教,我们鹦鹉学舌,一遍一遍跟着读,直到全班同学流利、整齐、响亮地齐读出来。我们让周老师心烦意乱的时候,他就用教鞭在讲台或者黑板上连续敲击几下。这个时候,整个教室都会安静下来。

 ——《我的几位老师》节选

 


二、写亲历的事情


自己亲历的事情,大多印象深刻。日常琐事,喝酒吃茶,甚至儿时的“恶作剧”等等。可以小处着笔,小中见大。

 

举例1. 《坐席》(《孝感日报》2016年1月14日)写的是自己小时候的记忆。乡村习俗。

开始的菜肴,一般是三样家常菜:莲藕、海带和粉条。菜虽普通,味道可是比家里的要好吃得多。因为办喜事人家的菜肴用的油多,有的蔬菜还用肉汤拌过。小孩子一般是不安排座位的,大人们就用一个小碗随意夹点菜,让他们站在旁边吃。小孩子肚子饿得很,狼吞虎咽吃两块肉,喝点汤,吃点菜,一会儿就说饱了饱了。宴席进行到中间,还有很多菜没上齐,孩子们就一起跑开玩去了。

——《坐席》节选

 

举例2. 《偷桃记》(《深圳晚报》2014年6月12日)写的是我儿时的一件“丑事”——偷人家桃子的经历。

桃树不算太高,桃子已经成熟,散发出诱人的味道。手忙脚乱中,每人摘了上十个桃子,心里慌,手也哆嗦,有些桃子就掉到了下面的堰塘,在水面激起扑通扑通的声音,更是让人心里发虚。我们赤手空拳,没带任何工具,偷摘的桃子没有东西装。阿亮想到一个办法,他把自己的短裤裤管用手拎成一个疙瘩,向里扎紧,就把桃子放进裤裆里面,一下子放进十几个。

——《偷桃记》节选

 

举例3. 《喜鹊》(《荆门晚报》2014年11月8日第11版)

我十分惊讶,又满心欢喜。这是三十多年后,我与喜鹊的首次重逢,真像见到老朋友一样高兴。我缓步向草坪围栏靠拢,走近喜鹊,想仔细看一看它久违了的模样。好久不见了,老朋友。我在心里说。喜鹊与我儿时在家乡见过的没有什么两样,还是娇小的身子,依然黑白相间的羽毛。在草丛间小步蹦跳,寻找食物。随着步伐的移动,喜鹊的长尾巴随之上下左右小幅晃动。也许是吃饱了的缘故,不大一会儿功夫,喜鹊沿一条斜线飞上大树,稍微一落脚,对着我们喳喳喳地叫几声,飞走了。

——《喜鹊》节选

 


三、写生活的感触


对生活的感悟、联想,或因某个想法,或因一件小事而引发。日常可能藏哲理,琐事也许蕴深意。

 

举例1. 《你为什么去旅行》(《孝感晚报》2014年12月5日)从人们喜欢旅行说到人生的苦乐与享受。

我们在几天的奔波后,容易想起远方的那个家。我们会感叹人在旅途多艰辛,家庭还是最温暖的港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我们会慢慢忍受、习惯工作的压力,慢慢舒缓、排解生活的烦恼。我们会珍惜并不完美的生活,懂得而且坚信,生活本身有欢笑,也有烦恼。就像我们旅行一样,既有困顿和劳累,更有快乐和欢欣。

——《你为什么去旅行》节选

 

举例2. 《感受身边的爱》(《深圳特区报》2006年1月10日)。我在公交汽车上遇到的一件小事,触动我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与领悟。

这位青年说,两年多打工生活的磨练,使他明白,虽然生活中充满困难、挫折和痛苦,但人生总有真情,人间自有真爱在。虽然自己失去了“一个人”,却得到了“大家”的“爱”;善良、朴实的同事们一起工作,自己有了生活的信心和乐趣,感到也很满足。为此,他要点一首歌来感谢那些关心、帮助过他的人们,借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感受身边的爱》节选


举例3.  《喝茶》(《南方教育时报》2014年11月14日)写的是现实生活与书本、戏剧中的相关事情。

 

人们喜欢喝茶,也许在于茶的一些特殊功效。有人说,喝茶可以软化血管,可以调和肠胃,可以提神醒脑等等。茶水的味道,似也合乎中华传统文化的要求,较好体现了儒家“中庸”理念,它不像咖啡,不加一点糖就感觉有些苦,也不像碳酸饮料,冲撞、刺激,更不同于酒的热烈、高亢。茶是温和的,平淡的,宁静的。茶如其人,喝茶可以悟人生,中国自古以来讲究“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有人把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确实恰如其分。

——《喝茶》节选


  

四、写阅读的领悟


包括我们读书、观影、看戏、听歌等的感想与领悟。

 

举例1. 《瓦尔登湖:心灵的湖》(《孝感晚报》2014年8月14日)。是我阅读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的名著《瓦尔登湖》后所写的读后感性质的文章。分析作品的精致美妙与动人之处。

 

《瓦尔登湖》是心灵的。《瓦尔登湖》里,有梭罗对大自然的热情赞美与深情呼唤,有对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投射在瓦尔登湖的直观描写与真切感受,更有他个人离群索居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考、勇敢追问与不倦探寻。书中展露的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四时光阴、景色变幻,更多的是梭罗心灵的自白与袒露。通过自己在林中漫步,湖上荡舟;小屋闲坐,卧听风雨,把自己的心声一一倾诉。梭罗在第一次泛舟瓦尔登湖时,他写道:和风之中,小船漂浮在湖面上,我挥着桨把它划向湖心,然后仰面横卧在船座上,似醒似梦,直到船碰了沙岸,才清醒过来。然后我爬起来,看看命运把我推到怎样的岸上。

——《瓦尔登湖——心灵的湖》节选

 


举例2. 《平淡如水汪曾祺》(《孝感晚报》2014年9月4日第12版)。是我对自己最喜欢的作家汪曾祺先生文字的解读与分析。

“平淡”,不是没有内容,不是平铺直述,不是寡淡无味,而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淡,清纯至极,没有杂尘,令人心气也随之清纯,心境为之安闲。“如水”,像湖水一样清澈,明镜一般,照见天光云影,世相人情。像甘泉一样兀自流淌,随地赋形,既不是一泻千里信马由缰,也不是滞涩凝绝处处掣肘,而是缓急、张弛有度。恰到好处的节奏,增添了文字的魅力,让人读之不禁暗自叫好,好生佩服。

——《平淡如水汪曾祺》节选

 

举例3. 《“忧伤”与“悠扬”》(《孝感晚报》2015年3月17日)。我从歌手呼斯楞演唱的歌曲《鸿雁》中的一句歌词“草原上琴声忧伤”入手,说“忧伤”与“悠扬”的区别。再说到歌词的意境、诗歌与歌词的不同等等。

 

其次,从歌词与诗歌的差别看。此处用“忧伤”确实比用“悠扬”更恰切。一般而言,诗歌讲究意境深远幽邃,讲究表达含蓄蕴藉,词语、句子太过直白则影响诗味。而歌词则不一样,很多时候就要直抒胸臆,讲究把“要义”用“白话”说出来,把深奥的思想与哲理用平易浅显的话语表达出来,不能绕太多的弯子。诗歌讲究意境的深邃和文字的复义、曲意呈现,而歌词重在情感的渲染和词句的简洁、直白。这也大约是由诗歌和歌词一个重“曲文”、一个重“直情”的特点所决定的。

——《“忧伤”与“悠扬”》节选



小学生作文包括高年级段学生作文,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不能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更不能拔苗助长。所以,我们不要过于迷信作文大全写作技巧之类,不要用所谓技巧和范例取代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实践,也不宜用过多的“范文”来束缚甚至影响学生的视野、思维和思路。

老师和家长们要多指导学生“写什么”。至于说“怎样写”,可做适度指引与点拨,不宜作全面讲解和重点要求。可以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过程中渗透,在写作中、在交流草稿或者提纲的过程中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