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春夏交替之际,是一年空气中湿气最重的一段时间!很多人被湿气所扰,可谓是身心俱疲。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体中,都有六大“排湿口”,能够自动把体内的湿气“排”出去。这六大排湿口,你知道几个? 在中医界有“六淫”的说话,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而湿就是其中最为让人头疼的一种。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伤阴位。邪湿是人体各种疾病诱发的主因,据权威数据统计,湿气能够直接导致20多种常见的人体疾病。但是,只要记住了这六处地方,能够让你远离湿气,清爽一整年。 1、咯吱窝 腋下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很少触及的部位,更不会有人想到按摩它竟能治病。其实,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很重视 腋窝的,中医更是把这称之为“人体五大保健区之一”,这是因为这里有着一各非常重要的穴位——极泉穴,经常按压腋窝对健康很有好处。 2、腘窝 很多人不知道腘窝在哪里,腘窝的位置在我们膝盖的后面。腘窝上有着人体中要的血管,而且连着神经系统。在腘窝上,也有一个人体很重要的虚伪——委中穴,委中穴主要治疗的疾病有: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经常拍打此穴,能够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力,体高抗寒祛湿能力。 3、阴陵泉 如果你搜索阴陵泉穴,你会发现这个穴位的最主要作用就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也。阴陵泉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我们日常在家,拍打此穴20分钟,如果感到疼痛,那么你已经被邪湿入侵了,但是只要坚持下去,疼痛感就会慢慢减弱,湿气的症状就会减轻。 4、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属于足阳明胃经的腧穴,是胃经的络穴。主要功能是沉降胃浊。中医认为,湿气进入人体称之为“邪湿”,性浊!长按此处能够健胃祛湿! 5、承山穴 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凹陷处。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6、足三里 这个穴位是人体最重要的几个穴位之一,在民间还有句俚语说到:“长按足三里,胜过老母鸡”,它是人体健脾祛湿第一穴位,刺激他的方法就是针灸,灸足三里,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 看完人体的这六大“排湿口”之后,你是不是很像去体验一番?这些穴位,只要我们每天坚持拍打10——15分钟,不打针不吃药也能做到祛湿保健康!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祛湿的小妙招,也是很方便轻松! 1、调味料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葱姜蒜都是常见的佐料。其实,它们都是祛湿小能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煮上一碗姜汤,然后趁热喝下,待到身体微微发热,湿气所带来的的症状立马就有所缓解! 2、食疗法 食疗祛湿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也是广大普通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祛湿妙招。山药、茯苓、享米都有着祛湿的作用。但是,在普通老百姓当中,口碑最好,疗效最快速的当属享米了。它的疗效早在《本草纲目》记载:享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渗湿。享代表旺盛,享米有着活血的作用! 享米红豆粥 材料:享米10克、红豆20克、芡实5克、枸杞2克 做法:将享米、红豆等洗净,红豆、糙米、享米要提前浸泡1小时。 然后将所有材料盛入炖盅,放入适量的水,文火炖3小时,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享米绿豆汤 材料:享米、绿豆、白砂糖少许 做法跟普通的粥大同小异,这里就不再多介绍! 3、拔罐 拔罐是中医特有的,不同的位置,大小不一的罐,所带来的的疗效也不一样。拔罐祛湿的特点就是见效快,能够使人放松,可以快速的把体内的湿气、寒气带出来。但是,拔罐也要特别注意,孕妇和小孩要慎用,因为不是所有人的体质都适合拔罐祛湿这个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