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萧君 2017-05-25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13-08-30 分类:2013年第5期 来源:《中国皮肤科》

作者:王萍 周冬梅 张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

带状疱疹与中医古籍记载的“蛇串疮”、“缠腰火丹”、“火带疮”等病相类似,是以皮肤出现群集水疱沿身体一侧分布,排列宛如蛇形,并伴有疼痛为特征,中医认为多因肝胆湿热,或脾虚湿蕴,或正气衰微,兼感毒邪而致。本文重点阐述带状疱疹辨治要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治疗思路及外治方法。

一、 带状疱疹辨证治疗要点

辨证时需根据皮损特点、自觉症状及舌脉详细辨证,并有针对性的治疗,中医总的治法是利湿解毒,理气活血,通络止痛。初期多以利湿解毒为主,佐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后期在理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基础上,佐以清解余毒;虚证者要扶正与祛邪兼用。还要根据皮损部位选用不同的引经药物,使药力直达病所。

另外,清热解毒类药物多为苦寒之品,如使用太过,容易造成气血凝滞,加重疼痛;同时易伤及气血,可致疼痛不能缓解。部分活血破瘀药过于峻烈,应用时要适度,以免损伤元气。

临床常分为三个证型:

1.肝胆湿热证

此证临床最为多见,患处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急躁易怒,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柴胡10克、大青叶10克、金银花15克、元胡10克、川楝子6克、白茅根15克、赤芍10克、生甘草6克等。继发感染者重用金银花;发于面部可用菊花引药上行。

中成药可选龙胆泻肝丸,因该药寒凉,疗程12周。

2.脾虚湿蕴证

此证见于面色萎黄,肢体困重的脾虚患者,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糜烂,纳差,乏力;舌淡边缘有齿痕,脉沉缓。

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白术10克、厚朴6克、茯苓10克、板蓝根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6克、生意米15克、猪苓10克等。皮损继发感染者加金银花、蒲公英;腹胀者可加陈皮、枳壳。

3.气滞血瘀证

此证多见于发病后期,皮损大部分消退后疼痛不止,或动则加重,伴烦躁,夜卧不宁;舌质暗紫,脉弦。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鸡血藤15克、鬼箭羽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6克、木香6克、白芍15克、丝瓜络10克、忍冬藤15克等。夜间痛甚者加首乌藤、酸枣仁;年老体衰者酌选黄芪、党参、西洋参等。

中成药可辨证选择血府逐瘀胶囊、大黄蛰虫丸、补中益气丸等。

二、后遗神经痛中医治疗思路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当前治疗的难点,采用中医辨证内、外合治,配合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疼痛。

1. 治疗时当辨虚实

①实证者,临床表现为疼痛剧烈,皮损拒按,脉实。主要病机为湿热毒邪俱盛,扰乱气机,而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必要时重用行气破瘀之品。

②虚证者,多见于年老体衰者,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痛处喜按,舌质淡,脉沉细。主要病机为气血两虚或气阴亏虚,经脉失养(荣),归属于“不荣则痛”。治宜益气养血,解毒通络。虚证者需采用扶正与祛邪兼用的治则,视邪正盛衰的变化而处方,初期多祛邪兼以扶正;后期则以扶正、通络为主,兼以清解余毒。

2. 常用中药

①活血祛瘀、理气通络药物有川芎、桃仁、红花、丹参、鸡血藤、鬼箭羽、大黄、元胡、川楝子、制乳香、制没药、陈皮、丝瓜络、地龙、水蛭等。水蛭功擅破血逐瘀,其力较猛,孕妇忌服。

②益气、养血、养阴药物有黄芪、西洋参、太子参、党参、沙参、熟地、当归、白芍等。黄芪、西洋参为补益佳品,能有效地缓解虚证所致之疼痛。黄芪有补气升阳之功效,适用于气虚或气血两虚者,每日1015克,必要时重用至每日30克,因黄芪易于助火,不宜用于实热证。西洋参有益气养阴生津之功效,适用于年老体弱,气阴两虚证患者,每日35克。西洋参性寒,能伤阳助湿,寒湿者禁用。

三、外治法

1. 湿敷法:皮损以红斑、水疱为主时,可取龙胆草或黄柏、马齿苋等量,加水(按3%比例)煎煮成水剂,置凉后外敷,有收敛、消肿、解毒功效。

2. 淋洗法:皮损有继发感染者,可取龙胆草50克、板蓝根l00克、丹皮l5克,加水5000ml煎煮成水剂,置凉后淋洗,有清洁疮面、清热解毒功效。

3.油调剂:轻度糜烂者可用植物油调祛湿散或如意金黄散外搽。

4.针刺疗法:该疗法临床应用广泛,能有效缓解病情,亦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①刺络拔罐适用于发病初期,以三棱针在疱疹局部或皮损发生部位的前后(即龙头、龙尾)两端点刺出血,随即在针刺部位拔罐,隔日一次,连续35次。②循经取穴多用于发病中后期及后遗神经痛,常用穴位有内关、足三里、曲池、合谷、三阴交,并根据发病部位加选穴位。

5.灸法:用点燃的艾条在疼痛周围皮肤或附近的穴位行灸,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作用,适用于后遗神经痛虚证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