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观点 网传:“全球发出警示!请传出去!隐翅虫在你身上时绝对不要打,它身上有毒液,接触到皮肤,就死定了!跟你的孩子、朋友讲,万一身上有这虫,用嘴巴轻轻吹走就好。绝对不要用手打,否则100%致命。” 分析 文章中配的图片也确实令人恐慌。脓肿的手指没有一处完好,有些人的胳膊上布满了鸡蛋大的脓包,甚至有些人的腿上也出现碗口大的血瘀,还有一些残状无法直视。 辟谣中心编辑了解到,隐翅虫,又被称为“影子虫”,因翅膀不可见而得名。自然界中的隐翅虫约有250多种,其中,毒隐翅虫因体内有毒液而对人有威胁。毒隐翅虫,身长0.6至0.8厘米,类似飞蚂蚁,停下时把翅膀收回,且有趋光性,白天栖息在杂草石下,夜间出来活动,夏秋两季最常见。体外没有毒腺,在被打死后体内毒液会流出来。 “毒隐翅虫不是新发现的虫子,咬人也不是新鲜事。”浙江省中医院的皮肤科主任医师吴蓓玲说,隐翅虫咬人多发生在夏季,它们身体内含有一种酸性物质,pH值为1-2,其酸性接近硫酸等物质。 “人的手一拍,隐翅虫身体的酸性液体会留在人的身体上,从而灼伤皮肤。”吴蓓玲说,隐翅虫主要隐藏在潮湿的地方,河沟等杂草丛生的地方会有它们的身影。毒隐翅虫能分泌毒隐翅素,这种毒素与皮肤接触后,会导致皮肤炎症。如果把毒隐翅虫捏碎后,毒素进入体内,会使皮肤产生过敏反应,出现条状或者斑状的红肿,一般来说,一周左右这种症状就会消失。因此,微信中所说的“万一身上有这虫,用嘴巴轻轻吹走就好,绝对不要用手打”还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吴蓓玲告诉记者,与蚊子咬的包相比,毒隐翅虫咬的包可以说是“又辣又疼”。如果老百姓到郊区游玩,可以喷洒一些驱蚊剂,也能起到预防毒隐翅虫叮咬的作用。即使不小心被隐翅虫叮咬,可以用碱性肥皂清洗即可,如果咬伤比较严重者,请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 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