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教学重点】 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课文解读】 知识点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 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2.社会动荡 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朝《流民图》 知识点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 (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2.过程 (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2)1644年,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明末农民战争图 李自成像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牧羊,长达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围攻北京。起义军占领外城,崇祯出皇宫,登煤山(今景山),临死前,令周皇后等自缢,并挥剑砍伤长女,杀死幼女。在走投无路下,缢死煤山寿皇亭前的一棵槐树上。清朝入关后,顺治帝给这棵古槐定为“罪槐”,并加上了一条铁锁链。 知识点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清太祖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6年),女真族人。他创立了“八旗制度”,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努尔哈赤在反明战争中为火炮击伤而死,葬于沈阳福陵(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30里处的东陵)。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太祖第8子。生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县)。1626年即汗位后,改女真族为满族;1636年,建国号为清。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封建化的措施,为灭明和建立大清帝国奠定了基础。 2.清军入关 明朝灭亡后,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吴三桂降清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
【课本习题处理】 1、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5)建立政权,以作号召。 2、课后活动题1 由于陕西北部的连年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农民为了生存,吃草籽、树皮、山中石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课后活动题2 与明朝灭亡有直接关系的是:朝政腐败,宦官擅权;土地兼并严重;朝廷征派苛捐杂税;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易混易错】 1、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主要活动: 努尔哈赤: (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2)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威胁明朝北部。 皇太极: (1)继位后继续进攻明朝。 (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宦官专权的根源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伴生物。 3、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特点:目标明确、规模浩大、作战勇敢、受百姓欢迎 【知识小结】 【练一练】 1.下列关于明朝末年社会状况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政治腐败②蝗灾连年③赋税沉重④各地起义爆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口号与明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尊王攘夷” C.“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D.“均田免赋” 3.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为大金的是( ) A.皇太极 B.努尔哈赤 C.阿骨打 D.铁木真 4.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兵入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起义军失败。这里的“将领”是( ) A.张献忠 B.吴三桂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5.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 A.官府赋税苛重 B.土地兼并导致农民破产逃亡 C.连年天灾 D.阶级矛盾的激化 6.明朝末年,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的事件是 ( ) A.陕西饥民暴动 B.红巾军起义 C.黄巾起义 D.李自成起义 【延伸阅读】 “木匠皇帝”——明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木匠皇帝。他在位期间,外有金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起义,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把国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当木匠。他自幼就有木匠的天分,技术十分的好,很多的能工巧匠做出的东西都不如他。朱由校整天的和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不仅制作木器,还盖小宫殿,被世人称为“木匠皇帝”。 【学习目标】 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教学重点】 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课文解读】 知识点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 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2.社会动荡 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朝《流民图》 知识点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 (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2.过程 (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2)1644年,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明末农民战争图 李自成像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牧羊,长达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围攻北京。起义军占领外城,崇祯出皇宫,登煤山(今景山),临死前,令周皇后等自缢,并挥剑砍伤长女,杀死幼女。在走投无路下,缢死煤山寿皇亭前的一棵槐树上。清朝入关后,顺治帝给这棵古槐定为“罪槐”,并加上了一条铁锁链。 知识点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清太祖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6年),女真族人。他创立了“八旗制度”,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努尔哈赤在反明战争中为火炮击伤而死,葬于沈阳福陵(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30里处的东陵)。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太祖第8子。生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县)。1626年即汗位后,改女真族为满族;1636年,建国号为清。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封建化的措施,为灭明和建立大清帝国奠定了基础。 2.清军入关 明朝灭亡后,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吴三桂降清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
【课本习题处理】 1、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5)建立政权,以作号召。 2、课后活动题1 由于陕西北部的连年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农民为了生存,吃草籽、树皮、山中石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课后活动题2 与明朝灭亡有直接关系的是:朝政腐败,宦官擅权;土地兼并严重;朝廷征派苛捐杂税;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易混易错】 1、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主要活动: 努尔哈赤: (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2)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威胁明朝北部。 皇太极: (1)继位后继续进攻明朝。 (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2、宦官专权的根源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伴生物。 3、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特点:目标明确、规模浩大、作战勇敢、受百姓欢迎 【知识小结】 【练一练】 1.下列关于明朝末年社会状况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政治腐败②蝗灾连年③赋税沉重④各地起义爆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口号与明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尊王攘夷” C.“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D.“均田免赋” 3.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为大金的是( ) A.皇太极 B.努尔哈赤 C.阿骨打 D.铁木真 4.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兵入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起义军失败。这里的“将领”是( ) A.张献忠 B.吴三桂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5.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 A.官府赋税苛重 B.土地兼并导致农民破产逃亡 C.连年天灾 D.阶级矛盾的激化 6.明朝末年,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的事件是 ( ) A.陕西饥民暴动 B.红巾军起义 C.黄巾起义 D.李自成起义 【延伸阅读】 “木匠皇帝”——明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木匠皇帝。他在位期间,外有金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起义,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把国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当木匠。他自幼就有木匠的天分,技术十分的好,很多的能工巧匠做出的东西都不如他。朱由校整天的和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不仅制作木器,还盖小宫殿,被世人称为“木匠皇帝”。 |
|
来自: houzixueyi > 《七年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