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学 | “悠然见南山”还是“悠然望南山”

 山湖微波 2017-05-25

陶渊明的《饮酒》一诗,通行的本子是“悠然见南山”,中考试题还曾经出过这样的试题:“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改为“望”?

然而,浙江大学文学院王云路教授在其网易公开课《析词解句话古诗》第5课中却认为应该是“悠然望南山”,“见”只是苏东坡有意改之,这种现象称之为“诗歌中的异文”。

苏东坡改动的过程是这样的,据宋朝胡仔《茹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五柳先生上”引东坡云,陶潜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帮可喜也。今皆作‘望南山’……觉一篇神气索然也。”从中可见,苏东坡见的本子都是“望南山”,他认为“见南山”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故而改之。


王云路教授认为,在《文选》(卷三十)和《艺文类聚》(卷六五)中所载陶渊明此诗皆作“悠然望南山”,白居易还曾经写有《效渊明诗》,其中就有“时倾一樽酒,坐望东南山”的诗句。

王云路教授又进行佐证,徐复先生在《晋书隐逸传》里说:“‘南山’是东晋前期的隐者翟汤所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和翟汤都是浔阳地区的世家大族。”西晋末年,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玄学盛行。不少读书人和士大夫借隐居以终其身,其时庐山开始成为隐居胜地。晋宋其间,庐山隐士以“翟家四世(翟汤祖孙)”和“寻阳三隐(陶渊明、周续之、刘遗民)”最为著名。翟汤生于272年,比陶渊明早了100年,长期隐居在南山,是当地有名的隐士,道德风尚操拟古人,在当地影响特别大。陶渊明写“悠然望南山”,是仰慕隐居在南山先贤翟汤。只有“望”字,才能够表达出他隐居的决心以及对先贤翟汤的敬仰之情。

孰是孰非?皆有道理!


陈颖语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