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任某,女,16岁,1965年12月30日初诊。 于1958年患痢疾,久治无效。现大便仍下脓状物,剧则日五六行,时腹痛、肠鸣,口干,心下痞,舌苔白根腻,脉弦细。予半夏泻心汤加芍药: 半夏四钱,黄芩三钱,黄连三钱,党参三钱,干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三钱,白芍三钱。 结果:上药服六剂,腹痛、心下痞皆减,便中脓状物不见,大便溏稀日2-3行,原方再服七剂而诸症已。 按: 此下利为少阳太阴合病,其因胃气不振而致饮留邪聚,呈上热下寒之证。故以党参补中健胃,和之以大枣、甘草,并以半夏降逆和胃,以干姜温下寒驱饮,以黄芩、黄连清上热解痞止利,因腹痛明显,故加芍药缓急止痛。由本例治验可看出,半夏泻心汤可用于急性、慢性下利,也就是说,无论急性还是慢性下利,见本方证即可用之。 内容来源:古今医案云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