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欢政文辛 2017-05-26

关于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r的

2014年11月19日市政协三届十一次常委会议通过)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助推市委“433”发展战略的深度贯彻落实,按照市政协常委会2014年工作要点安排,10月16日至29日,市政协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专题,组成六个视察组,由主席会议成员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和发改、工信、国土、建设、交通、招商等部门负责人,深入宕昌、武都、文县、康县、西和、礼县开展专题视察;并委托两当、徽县、成县政协,组织委员对本县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通过实地查看部分重点项目建设、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方式,深入了解情况,寻找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等政策机遇,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多、投资大、档次高,建设速度快、质量高、效果好的良好态势。

    (一)建设氛围浓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视察中,委员们认为,市县(区)党委、政府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的总抓手,谋划项目起点高、管长远、效益好,抓项目的热情高、力度大、抓的实,所到之处是一片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喜人景象。2014年,全市谋划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项目1119项(续建337个,新建782个),总投资185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591亿元。截止9月底,在建项目962个,完成投资382.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4.7%;新开工625项,开工率80%。其中:13个省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9.2%;200个市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7.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3.7%。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无论是总投资规模还是单体项目投资规模,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完善工作机制,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市、县(区)始终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相关办法措施严格实行领导干部包抓重点项目责任制,逐项目明确建设计划、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重点项目“半月报、月分析、季评比、年考核”制度,主要领导亲历亲为,定期不定期地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实地了解掌握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规划选址、征地拆迁、资金落实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年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观摩,并将观摩情况量化评分,纳入年底目标责任考核;认真落实重点项目建设“五个一”工作机制建立项目调度制度,强化协调服务,形成了“领导带头、部门主抓、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落实。

    (三)夯实基础设施,项目结构不断优化。在今年确定的1119个重点项目中,基础类项目424个,产业类项目271个,社会事业类项目111个,城镇建设类项目313个,分别占项目总数的38%、24%、10%、28%,项目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特别是交通建设、安居工程、河道治理、绿化美化等一批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项目覆盖面不断扩大,进一步夯实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特色产业发展有了重大突破,新上了一批很有市场前景的农业产业化龙头深加工项目,例如:康县核桃露饮料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杜仲循环产业研发与生产项目、武都祥宇油橄榄生态产业园等,随着这批项目的投产,将更进一步发挥我市的特色产业资源优势。

(四)着力招大引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市县(区)立足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包抓招商项目责任制,着力在招大商、招强商、招好商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截至8月底,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84个,签约资金435亿元,同比增长11%;到位资金190亿元,同比增长88%,新签约项目开工率61%,合同履约率100%。

(五)强化协调服务,投资环境显著改善。市县(区)面对财力紧张、收支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行政开支,加大配套资金的筹措力度,通过多方筹资、创新融资方法,为重点项目建设千方百计筹措配套建设资金。同时,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查摆和整改在服务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重大项目的审批、土地征用、环评等方面,相关部门协调联动,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视察了解到,虽然今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势头良好,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项目争取工作力度减弱。受社会大环境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部分县(区)和一些干部对项目争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减弱,对争取项目和实施项目有畏难情绪,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思想,甚至有些地方由原来“千方百计论证项目、争取项目”变成“等项目、躲项目”。

    (二)项目建设融资渠道较窄。由于国家对一些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投资减弱,部分重点项目受到资金缺乏的制约。各县(区)财力不足,项目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尚未建立有效的投融资平台,招商引资和启动民资的措施、方法相对单一,融资渠道较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一些生产性项目,特别是产业化龙头项目,由于自身实力不强,银行贷款门槛较高,在资金筹措上过多依赖政府扶持,项目建设停滞现象时有发生。

    (三)项目建设用地困难。随着我市项目储备的逐渐增多,现行建设用地审批实行严格的计划指标管理,省上下达给各县(区)的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再加上部分乡镇尤其是城区附近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比较困难,致使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制约着大项目的招引落地进程。同时,一些项目用地集约化程度不高,部分县(区)用地粗放低效,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存在浪费现象和用地结构失调、投资强度低等诸多问题。

(四)项目建设环境仍需优化。部分县(区)存在重争取、轻建设的现象,项目落地后不注重后续服务,不注重监督管理;一些部门和一些办事人员依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制约和影响了项目落地建设。法制环境保障不够,部分农民对征地和拆迁补偿标准期望过高,提出的赔偿要求超出有关规定,无法与投资方达成一致,导致阻工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项目落地实施。例如:徽县城区天然气利用和城关汽车天然气加气站建设项目、武都锦屏坝电站、康县华泰金矿等项目都存在此类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矫正认识,围绕市委“433”发展战略做好项目工作。实践证明,市委“433”发展战略符合陇南实际,顺应发展大势,是推动陇南转型跨越发展的总纲。重点项目建设是实施“433”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加快陇南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的根本出路和关键所在。全市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应充分认识重点项目建设在深度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推动陇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摒弃争取项目上的畏难情绪和消极等待思想,切实扭转争取项目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的被动局面,真正形成陇南发展靠项目、各行各业上项目、人人都想干项目的共识。把重点项目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紧紧围绕“433”发展战略确定项目工作方向,沿着重点谋划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推动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

(二)科学谋划,积极论证储备项目。一是抓好项目准备工作。放宽视野,深入研究投资机会和技术、资源等支撑条件,拓展项目发展空间,论证储备一批效益好的项目,买好票、等上车。二是紧盯国家和省上投资导向,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把好的项目全部纳入规划,高起点、高站位谋划后续的重大项目。三是善于谋划储备重大项目。把握国家政策取向和支持重点,坚持规划引领,谋划一批起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的重大项目,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四是积极谋划配套项目。以资源禀赋为依托,合理布局与优势产业相配套的项目,大力开发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强项目辐射带动能力。例如全市中药材资源,品种丰富品质优良,应该围绕资源开发搞好项目前期工作,通过招商引资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制药企业,进行深层次开发,培育以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有效成份提取、保健品为主的现代中医药产业,培植起市县区后续财源,提高产业聚集度。

(三)抢抓机遇,千方百计争取项目。一是全力向上争取国家建设项目。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生态文明示范市、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紧盯国家倾斜支持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建设等重点领域,科学谋划论证项目,尽可能多地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立足特色资源和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改进招商方式,全面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经贸洽谈、项目推介活动,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三是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发展项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意见精神,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相关规定,放开市场准入条件,拓展民间资本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以合资、独资、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特别应出台鼓励政策,给予本地企业和外资企业、本地资金和外地资金同等待遇,支持引导本地企业和本地资金在项目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健全机制,全力抓好项目实施。一是继续坚持和强化项目领导机制、项目建设协调促进机制、现场办公制度和项目考核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大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二建立市场化的项目谋划机制和专业化的项目谋划队伍,不断强化企业在项目谋划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增加项目源;设立市县(区)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并完善有关激励机制,对项目前期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嘉奖。三是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对500万元以下的小项目下放到县区发改委审批,简化20万元以内小项目的可研、初设、环评等程序。同时,应加快项目集中招标工作的速度,避免因集中招标问题影响项目进度。

(五)统筹规划,着力破解土地和资金瓶颈制约。土地方面:一是完善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建立项目用地协调会制度,合理确定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用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是加强土地储备。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挖掘用地潜力,引导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并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积极申报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扩大土地储备规模。三是集约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好土地占补平衡政策,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用好已批的,清理未用的,盘活闲置的,开发后备的,通过挖潜、整合、置换增加建设用地。四是做好征地拆迁。兼顾群众和项目单位双方利益,从思想教育和法制保障两方面入手,做好拆迁补偿工作。资金方面:一是应继续发挥政府在银企合作、银企对接中的协调作用,积极向金融部门推介优势项目,争取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放量,确保项目建设资金的需要。二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通过BT、BOT等新型融资模式,充分发挥好开发区、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作用,积极争取各银行对公益性很强而社会投资较少的重大项目的支持。三是大力扶持建立由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金融机构为后盾的担保机构,设立非公经济发展担保机构,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六)强化服务,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一方面切实优化硬件环境。提高城市市政管理水平,加强环境卫生、美化亮化、生活舒适的投资居住环境,留住外来投资客户。同时要采取基础共建、项目同引、利益分享的办法,集聚财力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项目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创建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为契机,转变工作作风,继续深化为企业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主动上门服务,现场解决问题,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继续简化审批、办事程序,对明令取消的审批事项,坚决取消,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能减则减、能免则免;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周边村,集中开展政策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政策法制观念和大局意识,对干扰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坚决查处,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